在深圳,我是如何從一個「富婆」,變成一個「負婆」的

1 來深圳之前,我是瀟灑的“富婆”

在深圳,我是如何從一個“富婆”,變成一個“負婆”的

冰湖上的冰晶日落

2009年,我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學校所在的城市,河南省南陽市。

並在那裡,找了一份貨代操作員的工作,拿著每個月1200元的工資。

不管吃,不管住,沒有任何補貼。

而當時,我的大部分同學,都去了鄭州新鄭機場,在那裡做地勤服務工作。

他們吃著機場統一配發的工作餐,住著公司統一安排的宿舍。

每個月,淨收入是2500-3500.

但比起她們光鮮亮麗、收入豐厚的生活,我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窮。

那時候,我最大的財富,便是時間。

我花100元,租在南陽市五中附近的一所民房裡。

離我就職的公司,走路只需要10分鐘。單車只需5分鐘。

每年的5.1-10.1的這段時間,公司是上午8:30-12:00,下午2:30-6:00這樣的工作時間。

其他月份,上午時間相同,下午改為1:30-5:30這樣的作息時間。

有雙休,帶薪法定節假日。

工作日時,我的時間是這樣安排的:

8點鐘起床,8:15出門,步行到南陽五中門口,花1元錢,買一份胡辣湯或者豆腐腦,然後再花一塊錢,買一份水煎包,或者厚煎餅。慢悠悠吃完,還不耽誤八點半之前到公司。

中午下班後,晃悠悠回住處的路上,花五毛錢買一把溼麵條,再加兩個番茄,總共不到2塊錢。

回家之後,下個番茄雞蛋麵。一個人吃飽喝足,躺下來還能安心睡個午覺。

下午再精神抖擻地去上班。晚上,也不過是一盤素菜,一碗米飯,一杯清茶。

吃飽喝足,擦乾抹淨,一切收拾停當,也才七點鐘出頭。

從七點鐘到晚上就寢之間,有足足四個小時的自由時間。

那時候還沒有電腦,僅有的一臺電子產品,還是大二時在梅溪路人民天橋下,花幾百塊錢買來的二手諾基亞5200.

通過這臺破舊的手機,那幾年我的閱讀量大幅激增。

從樂小米,到郭敬明;從《涼生》到《夏至》。

當然更少不了桐華、匪我思存、八月長安、九夜茴等這些人的著作。

在看書的同時,自然是少不了音樂。

那時候的數字音樂資源,還不像現在這麼完善。也不如現在做得成熟。

雖然有一部朋友送的MP3,可以下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

但總覺得比起苦苦追求,不經意間的相逢,或許更加令人感動和幸福。

所以,那臺MP3,就連同年少舊夢,一起鎖在了旅行箱裡。

為我製造這份不期而遇的音樂的,便是那臺大一時買來,用作英語四六級聽力測試的福生牌收音機。

最愛收聽的節目,叫做My Radio,中文名字叫做音樂有話說。

這是一檔全天24小時不間斷、滾動播放音樂的調頻電臺。

正是如此,它成了每晚陪我入睡,每天叫我起床的最佳拍檔。

我在文字的陪伴,和音樂的環繞中,經歷過不少感動。

最難忘的,當屬看書時,正好看到某一段話,內心產生一種異樣的情緒,卻不知道如何去描述。

突然這時,收音機裡就傳來一句曼妙的歌聲。既應了景,又替我道出了心聲。

一時,內心那份喜悅、感動,通過心臟,穿越血管,抵達身體的每一處神經末梢。

只覺得通體舒暢,格外滿足。

但滿足之後,又是悠長的空虛。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兒來。

無意間我發現通過文字,去記錄這些感受。不僅能讓那片刻的情緒留下痕跡,還能從中獲得充實感。

於是,我又開始在寫文章這條路上,打發無邊無際的空閒。

所以,到週末或者節假日,我的生活更加簡單了。

晚上睡不著的時候,爬起來寫文章。

塗塗改改,在稿紙上寫好了,再到公司去,一字一句地敲打好,發表在自己的qq空間裡。

餘下的時間,不是去附近的新華書店泡著,便是騎著車跑到南陽理工裡溜達。

再或者,踱到學校門口的二手書店裡,租幾本數,帶回住處。

然後又開啟了一書一人一世界,一字一句一整天的模式。

那兩年的時光,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過著。

那一間三樓的出租房,從最開始只有一張床,一個單人沙發。

到後來,慢慢有了一張餐桌(別人扔在門口的垃圾堆裡,被我撿回來的),

一個衣櫃(那種50元錢就能買到的不鏽鋼簡易拼裝衣櫃)。

當時破舊不堪的單人沙發,被我用穿舊了的裙子布裹了起來,竟也有了別樣的風格。

那張破舊的餐桌,糊了公司不要的掛曆,鋪上一方大圍巾變成的桌布,倒也有了家的感覺。

而最開始慘白空蕩的牆壁,也被我貼上了不要的年畫掛曆。燈光灑下來,或者日光通過地板反射上來的時候,也是一番意趣。

那時候,有吃有喝,有玩有樂,無憂無慮,真沒覺得自己窮。

多年以後待在深圳,慢慢有了新款的手機,買了電腦,擁有了條件更好的住所,甚至後來自己買了房(雖然在惠州),但卻感覺越來越窮。


2 來深圳之後,我變成了困頓的“負婆”

在深圳,我是如何從一個“富婆”,變成一個“負婆”的

2009年8月底,我離開了南陽,來到深圳。租住在羅湖區粵鵬大廈24層的單間裡。

在這裡租住的日子,因為離公司近,加上剛來深圳安定下來,身上的積蓄已經差不多花乾淨。

我依然過著和在南陽一樣的日子。

半年後,我搬到了羅湖區長排村住。

在那裡,我換了一款諾基亞C5000的全新手機,又花3200買了一臺全新的華碩筆記本電腦。

又過了半年,我再次搬家了。這次是在羅湖區長排新村。

我在那個地方住了兩年,從最開始家徒四壁,到後來買了冰箱,安了空調,有了存款。

也在那個地方結束單身,步入婚姻。

結婚後,就搬到了羅湖區的木棉嶺山莊。

房子,也從之前的一廚一衛一單間,變成了當時的兩房一廳一廚一衛。

也是在這個地方,我完成了從女人到母親的升級。

日子,不再是我一個人單打獨鬥了。我有了依靠,也有了軟肋,更有了盔甲。

也是在這個地方,我用自己這些年的存款,買了人生第一套房。欠了銀行30W。

每個月固定還債1700.債期30年。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逐步向著負婆這個隊伍挺進。

2016年10月,親戚生病住院,術後癱瘓,變成一動不能動的植物人狀態。

老公將他的所有積蓄,拿來給他看病。且守在醫院,夜以繼日不分晝夜地近身看護。

2017年8月份,因為親戚住院這件事的刺激,我將一家三口大大小小都上了保險。

這一交,便得19年。平均每人每月2500元。

2018年2月,我將不滿三歲的孩子,送到幼兒園。平均每月學費2200。

2018年5月,到期續租的房租猛漲500,房租水電煤氣物管雜七雜八接近3000.

2018年8月,房東告知房子被賣,新業主自住,讓我們及早準備找房。

而此時,周邊的房租,已經漲到了3500+

……

列完這些,我的內心已經接近崩潰了。

除了這些錢財上的債,我還欠了時間的債。

當初說每天都寫一篇日記的雄心壯志,在結了婚有了小孩之後,成為一紙空談。

之前計劃著要學的PS,要研究的PPT 設計,要規劃的讀書計劃,要培養的拍照興趣,還有要考取的駕照……

所有這些,在變成負婆之後,又變成了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再或者是,有頭無尾,有始無終。

隨後,像一張張寫給時間的空頭支票,沒了承兌的期限。

而我自己,每天遊走於家庭和工作中,忙完工作,忙孩子。

忙完雜七雜八、瑣碎無比的雞零狗碎的日常,每晚若能在九點半恢復自由身,便是現在最大的幸福。

若是還能完完整整、清清靜靜地讀完一本書,寫完一篇文章,就是莫大的奢侈了。

曾經用不完的時間,現在變成了不夠用。曾經一貧如洗的日子,現在更是負債累累……

——當初,我懷著賺大錢的夢而來。如今,我守著變乞丐的夢醒來。

所以,我來深圳,到底是幹嘛的呢?


3 深漂多年的你,後悔了嗎?

在深圳,我是如何從一個“富婆”,變成一個“負婆”的

算一下,我來深圳,整整九年了。

這九年,我從一個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的女孩,變成了現在這樣負重前行、鐐銬加身的中年婦女。

這九年,我的那些同學朋友,一個個有了房,買了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而我,還在為麵包而努力,還在為明天睡在哪裡而殫精竭慮。

異鄉漂泊這麼多年,身心俱疲。但你若問我,後悔了嗎?

我依然會堅定地回答你,從未。

如果不是來到深圳,我或許也是通過相親,隨便找了個門當戶對的人嫁了。

那時候,以我那樣的生活習慣和個人愛好,又有幾個窮人受得了呢?

而我自己,空有富足的精神生活,又如何掌控自己的現實生活呢?

貧賤夫妻百事哀,到最後,還不是要回歸婚姻家庭雞毛蒜皮的雞飛狗跳。

和現在的日子,又能好到哪兒去呢?

如果不是來到深圳,我或許從來不會想過,有一天我也可以不借錢、不欠外債,而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雖然不值幾個錢,但好歹也是自己的一個窩。雖然不在深圳,但至少心定了。

從此,不必看誰的臉色,不必承接誰的指摘。

如果不是來到深圳,在面對生活接二連三的打擊時,也許我早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退出。

但正是因為在深圳,我的自身價值得以一點點地體現,我的人生格局得以一點點的開拓。

我的生活,也因此而更加豐滿。

生活不就是這樣嗎?它有慷慨的饋贈,也有殘酷的廝殺。

或者,在南陽那兩年的“富”婆日子,也奠定了我能扛得住“負婆”生活的基礎。

而這些年深漂的“負婆”歲月,讓我更加懂得時間的魔力。

它能讓你心滿意足,也能讓你心如死灰。它可以讓你溫柔似水,卻也能讓你身披鎧甲。

存在於時間之中的深圳,它不過是更讓我看清了生命的真相,和生活的本質。

——生命在於折騰。生在別處,活在當下!


那麼你呢,你來深圳多久了?現在過得好嗎?後悔來到深圳嗎?為什麼還要漂在這裡呢?

End

聊深圳城事,講深圳故事,說深圳雜事。

異鄉人在深圳,陪你看世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