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三毛詩,讀懂已不再少年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三毛原名陳懋平,但她嫌“懋”(mào)字麻煩,每次都把名字寫成陳平,倒也符合她“不求深刻,只求簡單”的個性。後來,她乾脆把《三毛流浪記》裡的“三毛”作為自己的筆名。

我們喜歡三毛,喜歡她的憑心流浪、率性而活;喜歡她與荷西浪漫真摯的愛情故事;喜歡她觸動人心的文字和美好的生活方式……

其實,三毛的一生,是活出本色的一生,

走遍千山萬水,只為尋找夢中的橄欖樹。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 1

|精神拾荒者|

“在我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

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

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你還記得小時候作文課《我的夢想》嗎?那時你也許夢想當科學家、律師、醫生……但對三毛來說,她小時候的夢想是當拾荒者。

老師點名叫她起來朗誦,她說:“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還可以大街小巷遊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遊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還沒念完,老師就氣憤地扔來了黑板擦,大拍桌子喊道:“亂寫!什麼拾破爛的!將來要拾破爛,現在書也不必唸了,重寫!”於是三毛又寫:“希望做一個夏天賣冰棒,冬天賣烤紅薯的小販……”繳上去時,老師劃了個大紅叉扔回來。

三毛只好胡亂寫:“我長大要做醫生,拯救天下萬民……”老師看了十分感動,批了個甲,並說:“這才是一個有理想的志願。”可她並不知道,三毛並沒有改變初心。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拾荒對她來說,是觸摸生活的手段。

每次小學放學,她都會在田間小路遊蕩,一路撿小玩意兒玩。一顆彈珠,一根大別針,一個美麗的香水瓶……別人認為小而無用的東西,在她眼裡都是寶貝,充滿著無限樂趣。

我們的眼睛總是盯著炫目而高大上的東西,卻忘了生活的本質其實是由許多平凡而真實的東西構成,而發現生活,就是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去看見只屬於自己的斑斕。三毛就是極少數能活出自我的人。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抗命不可能,順命太輕閒,遵命得認真,唯有樂命,樂命最是自由自在。”儘管身在撒哈拉沙漠,拾荒也是三毛戒不掉的情趣。

剛到撒哈拉的她與荷西住在墳場區。天氣酷熱,經常缺水,屋頂破漏,房子的地面坑坑窪窪,正對面是個大垃圾場。但生活條件的艱難並沒有難倒三毛,她又幹起了拾荒的老本行。

她把腐爛的羊皮製成坐墊,撿來5個託運棺材的大木箱,讓荷西做成書架、桌子、衣櫃和茶几,買來兩個厚海棉墊,縫上彩色條紋布做成長沙發,再在房間佈置上書籍、陶器和紙糊的燈罩,配上彩色條紋窗簾。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為了讓家裡有綠意,她把別人不要的深綠色大水瓶抱回來,插上一叢怒放的野地荊棘;趁著夜黑風高跟荷西翻過總督家的矮牆挖來了五株花。他們還刷了牆,鋪平地板,補了屋頂……一段時間後,一間破屋變成了全沙漠最美麗的家。

世上很多人,每天看似忙忙碌碌,生活卻如一潭死水;真正熱愛生活的人,能把枯燥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只要用心生活,生活其實可以很美。

三毛,這個特立獨行的精神拾荒者,

沒有活成老師的期待,沒有變成社會的主流,

卻把簡單純粹的日子,過出了無限的美好。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 2

|浪漫愛情家|

“愛情有如甘霖,沒了它,

乾裂的心田即使撒下再多的種子,

終不可能有滋發萌芽的生機。”

如果說,撒哈拉是三毛前世遺失的故鄉,那麼愛情,便是滋潤這無邊荒漠的甘霖。

1967年,24歲的三毛被初戀情人拒婚後,跑到西班牙求學。那年聖誕夜,她在朋友家遇見了荷西。從此,荷西經常逃課約她散步看電影。

一次,他對三毛說:“Echo,你再等我6年,讀4年大學,服2年兵役後就來娶你,我一生最幸福的夢想就是有一個小公寓,裡面有一個像你這樣的太太,然後我去賺錢養活你。”

那時荷西尚在唸高三。三毛知他真誠,不忍傷他,說:“好啊,既然這樣,從此不要來找我,6年太長,不知道我會去哪裡。”荷西只好含淚和她揮手告別,此後再沒怎麼聯繫。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三毛繼續在茫茫人海尋找愛情。她前前後後有過幾段感情,但都不歡而散。甚至未婚夫在結婚前夕心臟病發作猝死在她懷裡。對愛情心灰意冷的她再次背起行囊,來到了西班牙。

世間所有的相愛也許是命中註定。6年後,命運又將三毛帶到了荷西身邊。荷西興奮地拉她到家裡,三毛一看,泛黃的照片佈滿了整面牆:“你哪來這麼多我的照片?”荷西說:“你寄到徐伯伯那的。我每次去就偷出來拿到相館放大。”

三毛感動得哭了,轉身問:“你是不是還想結婚?”但轉念又說:“還是不要好了。”荷西忙問:“為什麼不要了?”三毛說:“心已經碎了。”荷西說:“可以用膠水粘起來。”三毛說:“有縫。”荷西拉起三毛的手貼在自己胸口:“這裡有一顆黃金做的,我們交換一下。”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真正愛你的人,會愛你本來的樣子。三毛生性灑脫,大家覺得她做的事不可思議,只有荷西覺得理所當然。於是,荷西放棄嚮往的大海,陪她來到最廣闊貧瘠的撒哈拉。

而對三毛來說,年齡、經濟、國籍、學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的心靈和品格,如她的英文名“Echo”,她找的是靈魂的“回聲”。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有一次,荷西問三毛:“你是不是一定要嫁有錢人?”三毛說:“如果不愛,百萬富翁也不嫁;如果愛,千萬富翁也嫁。”荷西說:“說來說去都是有錢人。我呢?”三毛說:“你的話只管飽就好了。”荷西說:“你吃得多嗎?”三毛:“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

1973年7月,他們在阿尤恩小鎮裸婚,得走路去登記,三毛卻說是全世界最快樂的新娘,因為荷西送了她一個完整的駱駝頭骨。那是荷西翻遍整個沙漠,在滾燙的沙子裡找到的。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定情信物——駱駝頭骨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結婚登記

儘管生活在沙漠,荷西謀生辛苦,三毛被病痛折磨,但愛情能讓沙漠開出燦爛的花。他們一起將破房改造成全沙漠最美麗的家。經濟拮据,荷西依然會給三毛買她最喜歡的百合花。三毛也會攢幾個月的生活費悄悄給荷西買他最愛的玩具……

在撒哈拉的日子是三毛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有了荷西,三毛明白了行走的意義:流浪,成了一個人的千山萬水;安定,源於兩個人的柔情蜜意。有愛情,才有《撒哈拉的故事》。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只是風沙不定、命運無常,1979年9月30日,荷西潛水時意外身亡,三毛眼裡曾經繁花似錦的撒哈拉,只剩漫天飛舞的寂寞。“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喜歡一個人,是不會有痛苦的。

愛一個人,也許有綿長的痛苦,

但他給的快樂,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 3

|自由追夢人|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

有一個理由去堅強,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很多人想到三毛,首先想到的是“流浪”,在物道君看來,流浪是為了追夢。三毛本可做個衣食無憂的女子,卻去追逐大漠風沙,並非自討苦吃,她有千萬種理由逃離千篇一律的人群。

小學時,當她說自己想當拾荒者時而遭到老師咆哮;初中時因為偏科遭到數學老師的冤枉和羞辱,用毛筆在她眼睛上畫了兩個大圓圈,引來同學的嘲笑而開始厭學,並得了自閉症。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她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在這個日漸快速的時代裡,我張望街頭,每每看見一張張冷漠麻木、沒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過。我總是警惕自己,不要因為長時間生活在這般的大環境裡,不知不覺也變成了那其中的一個。”

於是,她毅然出走,遊歷四方,見天地,見眾生,更為了見自己。她時而走在西歐街頭,時而駕車在美國公路上穿行,時而拿著相機出現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印第安部落……

沒有人能像她這樣,執著地熱愛生活,任性而自由。她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她要找到生命的意義和最終目的,那便是尋找真正的自由,然後享受生命。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1972年2月,三毛翻閱美國《國家地理》時,撒哈拉闖進了她的視野,她當即決定去定居。她說:去找回前世的鄉愁,把自己交給這片陌生的大地。

物道君常想,撒哈拉不是繁華的都市,沒有熱鬧的人群;並非詩意的鄉村,沒有采菊東籬下;而是幾近於原始而貧窮的荒蕪之地,是世間最不適合生存之地。可對三毛來說,它也是天堂。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沙本是最無依無著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它們。沙漠誠實而不虛榮。不用你精緻,不用你給予,只要你心安。”

這裡有痛苦,也有歡樂,更多是生命的自然生長。

“生命在這樣荒僻落後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著。它並不是掙扎著生存,對於沙漠居民而言,他們的生老病死都如此自然。我看著那些上升的煙火,覺得他們安詳的近乎優雅起來。”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三毛給撒哈拉女子講課,當赤腳醫生給婦女兒童看病,無論軍人、小偷、奴隸,都懷著最真誠美好的心善待每一個靈魂。她說:“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

三毛雖看似漂泊不定,卻是內心最安定的人;身在貧瘠荒蕪的沙漠,內心卻如繁花似錦;撒哈拉的風沙沒日夜地吹,她心靈依舊澄澈。可世上多少人,擁有了汽車房子財產和複雜的人際關係,心靈卻早已蒙塵,內心反而貧瘠如荒漠。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對三毛來說,活著就是以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在一片沙漠中尋找海市蜃樓般的快樂,

讓荒蕪的土地開滿希望之花。”

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活過。

1991年1月4日,痛快活過的三毛用尼龍絲襪吊頸自殺,生命燃燒到了盡頭。雖然只在世48年,但她率真自由的一生卻經歷了十世的悲歡。

沙漠阿拉伯人形容他們一生必喝三道的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我想,這三道茶三毛都喝過了,她吃過生命的苦,嘗過愛情的甜,也曾像風一樣自由。缺了其中任何一樣,都不足以叫“三”毛。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有人說,三毛這是去了撒哈拉,去找荷西,去尋夢中的橄欖樹,其實,她是去赴一場來生的約: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 愛上小鎮 |

Ai shang xiao zhen

◼︎◼︎◼︎

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年少不懂三毛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要瘦要光腿,也要暖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