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是如何把牛肉火鍋賣到全國的?

說起潮汕美食,牛肉火鍋,肯定是現在的一個必選項。

其實,熟悉潮汕的人都知道,潮汕並不養牛,相反潮汕本地最優質的食材是海鮮,當然海鮮也是潮汕美食的扛把子之一。

本文主要探討,這頭牛是如何死在潮汕人的刀口下的,而潮汕人又如何把一頭牛賣到了全國?

潮汕人是如何把牛肉火鍋賣到全國的?

沒有一頭牛,能活著離開潮汕

沒有一頭牛,能活著離開潮汕”,這是潮汕人現在發微信,最常出現在朋友圈的“口頭禪”之一。

脖仁、吊龍、雪花……吃過潮汕牛肉火鍋的人,也許叫不出潮汕人對牛各個部分,這麼精確的分類,但對這樣的吃法卻深以為然。

潮汕人是如何把牛肉火鍋賣到全國的?

潮汕人是如何把牛肉火鍋賣到全國的?

可以這樣說,吃過潮汕牛肉火鍋的人,是對潮汕人這個套路的認同,並且心甘情願地再被“套路”第二次,第三次……

因為,這樣吃,確實好好吃呀!

於是,潮汕火鍋爆了,爆火,從潮汕到廣東,再到全國。

潮汕生意人又成就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神話,而遭殃的自然是中國的牛。

潮汕人是如何把牛肉火鍋賣到全國的?

沒有什麼生意,是潮汕人做不了的

潮汕人做生意,聰明、能幹而且精誠,是李嘉誠的“誠”,這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現代商人,也正是潮汕商人的代表。

和潮汕人一樣,聰明能幹的生意人每個地方都有,而在地域文化背景上,比較相似的是粵西商人。同樣面海靠山,同樣具有福建移民的補充,也同樣具有聰明能幹的基因。

但似乎,東和西走的路註定是不同的。粵西商人做生意也具有滿滿的套路,而且起步快,敢想敢拼,但最重要問題在於精誠二字,敢做但不想做精,能賺錢就忘記了誠。

所以,很多粵西商人能迅速崛起,但總也迅速消失。

潮汕人是如何把牛肉火鍋賣到全國的?

而潮汕商人身上,總讓人能看到金錢外,還存在的另一種東西。

不妨也從牛說起。除了牛肉火鍋,潮汕美食中更早出名的其實是手打牛肉丸,周星馳《食神》中的那一顆“乒乓球”讓人印象深刻。

那麼,牛肉丸怎麼成為潮汕美食的呢?

潮汕沒牛,而潮汕附近山區的客家人卻養牛。客家人為了買賣方便,總會把牛肉做成丸子,挑到城鎮裡賣。

潮汕人吃過之後,進行了改良,通過手打等方式,變成了自己的名牌產品。而這個改變的關鍵,就在與潮汕人敢於把粗做精。

而在近幾年才熱起來的牛肉火鍋,則可以看到潮汕商人誠的一面。

潮汕人是如何把牛肉火鍋賣到全國的?

牛肉火鍋,走出潮汕不變味

分析下潮汕人做牛,很簡單,關鍵在於優質的食材、快速的物流還有精緻的刀工。

牛從哪裡來,根據接受採訪的潮汕牛肉火鍋店介紹,有來自省內,更多來自四川、雲南,甚至國外,不少老闆親自跑到飼養地選牛,為的是保障肉的質量。

而在物流方面,根據潮汕牛肉火鍋老大、八合裡海記老闆林海平接受採訪時說法,他抵達深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訪當地的肉聯廠,並在裡面租廠房做屠宰場。有了自己的屠宰場後,他非常自信地跟兩位合作伙伴說:“我能保證潮汕牛肉火鍋不變味。”

刀工是最後呈現的壓軸,現在擁有近百家店的林海平,就是切肉出身。右手一柄利刀、左手一塊砧板,林海平自13歲拿起後就再也沒有放下過,手掌疤痕累累,左手的指甲蓋多已殘缺不全,從學徒熬成師傅,他花了整整十五年。

潮汕人是如何把牛肉火鍋賣到全國的?

由此可見,潮汕牛肉火鍋的成功,並不是偶然,而是做精和做誠,所產生的結果。

汕人與牛的故事,或者可以成為中國生意人,可以借鑑的經歷,短暫不代表永恆,精誠可以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