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手術機器人有多牛?IEEE Fellow孫東教授來爲你解讀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的不斷完善,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也越來越迅猛。醫療領域早就引進了機器人作為手術輔助工具,從最早的外科手術機器人,到現在的細胞手術機器人,未來的醫療行業,機器人一定會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OFweek 2018(第三屆)中國醫療科技大會”的承辦方OFweek醫療科技網,特邀請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IEEE Fellow、國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員孫東教授為大家帶來“細胞手術機器人中的視覺傳感技術”的主題演講。


細胞手術機器人有多牛?IEEE Fellow孫東教授來為你解讀


孫東教授目前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座教授、系主任,及香港城市大學機器人與自動化研究中心主任。孫教授是美國電機與電子工程學會(IEEE)的Fellow,目前還擔任國家教育部科技委生物醫學學部的學部委員。孫教授在機器人研究領域成績斐然,特別在融合機器人與微納操作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上的細胞操作、診斷和微型手術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至今已發表15部學術著作和受邀著作章節,在國際期刊和會議上發表400篇學術論文,擁有十項國際專利,榮獲多項最佳論文獎及工業獎項。本次報告將介紹香港研究團隊如何應用3D模型重構技術精準定位細胞內部的細胞器以便通過光鑷和探針等微操作工具實現大批量、高精度、多樣性的單細胞手術操作,如細胞器提取、細胞精密注射等。另外,還將介紹如何應用光聲技術追蹤可攜帶細胞的微機器人在體內的運動,以實現細胞精準輸送和定向釋放。此項研究將為醫療機器人的發展開闢一個嶄新的領域,並積極促進精準醫學的發展。

細胞手術機器人代表了現代醫療機器人發展的一個最新前沿。這項革新技術通過使用專門設計的自動化微納操作工具,可在單細胞和亞細胞層面上實現各種複雜的手術操作,從而為現代醫學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技術平臺。通過視覺傳感技術對細胞內部結構進行精準定位以及在動態環境下對細胞體內運動進行精準跟蹤是成功實現細胞手術的重要前提。

細胞手術機器人的出現代表了傳統的醫療機器人從器官水平提升到了細胞水平,甚至達到了亞細胞水平。利用細胞手術機器人,我們可以在血細胞、紅細胞中進行激光治療,還可進行精準的細胞修復或者組織再生等功能。還可以實現單細胞在體內和體外的移植,做一些康針活體檢驗以及微注射。還可以將細胞機器人與光學推測相結合,通過跟蹤顆粒的方法,這些微粒具有10微米到10毫米的微小體積,以這種非常細緻的手段,對細胞進行造影,能夠達到很高的靈活性和高度的移動性。

11月13日在OFweek 2018(第三屆)中國醫療科技大會上,孫東教授將詳細介紹其研究團隊在細胞手術機器人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此次會議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高科會主辦,OFweek醫療科技網承辦,聚焦人工智能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兩個方面,深入探討醫療科技領域的前沿技術,共同追蹤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醫療中的轉化應用,讓眾多專家與你一起,探索前沿科技,把握行業命脈。

本次大會熱烈歡迎醫療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企事業單位參會交流!

購票須知:

(1)即日起-10月15日,凡是預約報名本次大會的參會者經組委會審核通過,便可獲得價值1500元的免費參會名額!名額有限,預約從速!

(2)為支持科研,科研院及學生報名可享5折優惠(須出具單位蓋章或學生證明材料);

(3)5人以上團隊參會訂票享7折優惠,請直接與組委會聯繫

(4)因大會現場參會人數眾多,為給註冊觀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現場不接受臨時售票,請有需要參會的觀眾提前申請。會議報名時間截止至11月10日。聽眾現場報道時憑參會確認碼及名片簽到入場即可。未經提前登記報名確認的聽眾,恕現場不予接待;

(5)票務一旦售出,概不退票。

(6)所有票種最終解釋權歸OFweek維科網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