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攜手權威市場研究公司共創新品百科全書

天貓新品創新中心宣佈將與十家權威市場研究公司、數據技術公司結成生態聯盟,為品牌商的新品孵化打造全新的數據產品和分析策略。尼爾森、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凱度消費者指數(KantarWorldpanel)、Admaster等均將加入生態聯盟。據悉,此舉將使天貓新零售矩陣和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洞察方法相結合,打造生態數據模型,更加精準地為新品提供從研發到上市運營的全鏈路指導。

“這套全量、全參數、全渠道的生態數據模型就是新零售的映射。它能夠幫助品牌商以一種更立體的視角理解消費者,進一步提升創新效率,”天貓品牌營銷中心總監段玲表示。換而言之,天貓將使消費者洞察徹底告別“2D電影”時代。這也將加速需求側與供給側的對流,使天貓成為新零售和新制造的雙重陣地。

消費的結構性升級帶來了新品爆發的黃金期。2017年共有約1200萬新品在天貓首發,今年預計將超過2000萬,被消費者譽為“全球新品等百科全書”。

以數碼家電為例,2018年上半年,天貓平臺上累計首發了55萬款新的智能手機、掃地機器人、激光電視機、無人機等產品,平均每天有3000餘款新品面向消費者。天貓還宣佈下半年將首發60萬款新品數碼家電。蘋果新品 iPhone XS、iPhone XS Max 在天貓全球同步首發,僅用 29 分鐘就超過去年iPhone新品首發全天銷售業績。9月19日雲棲大會上亮相的AI智能跑步機、智能電熱水器、語音燈泡等智能新品亦全部通過天貓首發。

另一方面,升級也意味著興趣的保質期越來越短,產品要留住消費者的心越來越難。產品需要快速、高效迭代以應對日益圈層化和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因此,新品創新成為天貓賦能品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模塊之一。

辣椒味的巧克力、像給頭髮做過spa一樣的香氛洗髮水、能清潔皮膚PM2.5殘留物的沐浴露……這些精準切中細分需求、上市即走紅的產品,均是品牌與天貓新品創新中心共創的成果。中心利用大數據洞察人群發展趨勢洞察、預測品類市場趨勢,選取目標人群進行小樣本調研,還能模擬新品上市的測試環境。統計顯示,這種能力把新品研發的漫長週期壓縮了一半以上,並極大地降低了誤判市場的風險。成立一週年來,天貓新品創新中心已與15個行業的81家領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包括寶潔、聯合利華、雅詩蘭黛、資生堂、瑪氏、三星等,覆蓋600多個一線品牌。

目前,天貓新品創新中心已將沉澱下來的經驗和方法體系化,形成了一個涵蓋人群校準、市場調研、產品創新到上市運營的新品孵化機制。段玲說:“我們將市場研究和商業運營一體化,讓品牌能夠把研究結果落地到天貓新零售真實的經營過程中,進而幫助品牌建立可持續的創新能力。”

近一年來,天貓不斷推出與新品創新密切相關的賦能項目。6月,天貓設立IoT團隊,整合阿里生態內關鍵技術能力與品牌合作研發可互聯的智能設備。該團隊聯合頂尖科技品牌針對80多個數碼3C產品品類共同研發新品,裝上天貓精靈AI“大腦”的掃地機器人、智能淨水器等數十款產品已經開始熱銷。三星、vivo、英特爾等品牌紛紛與天貓達成戰略合作進行“數據造機”,使消費者參與新品設計和研發的決策。

數據為更多創意驅動的行業引來新品創新的活水。今年3月20日,天貓宣佈與上海時裝週共同打造全球首個“雲上時裝週”。貨品和買手信息均可數字化,通過天貓雲買手系統,傳統時裝週的訂貨模式運轉效率大幅提升,使更多新銳設計力量得以被買手發掘。同時,買手的評估意見和偏好也將收入天貓雲數據,反哺產業鏈上游的設計和生產。自天貓與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迅馳時尚在紐約時裝週設立“天貓中國日”以來,“即秀即買”已成為設計師品牌的標配。這消除了傳統時裝週從走秀到商品上新之間長達半年的週轉時間,也對品牌的供應鏈能力提出挑戰。獨立運動品牌Particle Fever參考天貓數據庫進行貨品分析和企劃,優化秀場視覺呈現、主秀款推薦等。JNBY首次嘗試突破原有的生產流程,從設計定稿到成品上架銷售,僅用了30天。未來5年,天貓計劃孵化至少100個具備國際化潛力的優質本土設計師品牌,首批以天貓數據為養料的設計師品牌產品將在今年雙11接受市場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