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敢於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在漫長的歲月裡,你和我一定會遇見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我們也可以去選擇。我們可以把它們當作不可避免的情況而加以接受,並且適應它;或者我們可以用憂慮來摧毀我們的生活,甚至最後弄得精神奔潰那麼你該如何選擇呢?


要學會敢於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在我喜歡的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要樂於承認事實就是這樣的情況,能夠接受事實,就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行的第一步。”我曾讀了一本關於歐洲的歷史的名人專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哲學家“布斯特·安頓的人生,他曾經說過“人生任何困難的事情,我都能承受,但是除了一樣:那就是失明。那是我永遠沒辦法接受的事情。但是人生的故事總是很戲劇化,在老安頓80歲時候,當他又一次低頭看地上的彩色地板時,發現彩色全都是模糊的,他看不清楚地板的顏色。他找了當地的眼科醫生,最後證明了他的不幸的悲劇,他的視力在減弱,有一隻眼睛幾乎要全瞎了,另一隻也快瞎了。他最害怕的事情要發生自己身上。

要學會敢於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對那種“所有在災難中最可怕的災難”安頓有什麼反應呢?我想,如果是我發話我覺得自己要完了,我這輩子完了,但是他並沒有這樣覺得。

當安頓終於完全瞎了以後,他說:“我發現我也能承受失明的痛苦,就像一個人能承受別的災難一樣。要是我的各種器官都完全喪失了,我認為我還能夠繼續生存在我的思想裡,因為我們只有在思想之中才能夠看見,只有在思想之中才能夠快樂的生活,不論我們自己是否清楚這一點。”

為了恢復視力,安頓在兩年內做了19次手術,他認為自己無法逃避,所以唯一能減輕痛苦的辦法,就是勇敢接受它。看到這裡我不僅在想“要是一般人忍受19次眼部手術和長期黑暗的生活,恐怕都會變成神經病了吧。”可是安頓卻說“我可不願意使自己不開心。”這件事情教會了他如何接受災難,使他了解到生命帶給他都沒有一樣是自己的能力所不及而不能忍受的;這件事也使他領悟了“失明並不令人難過,難過時是你不能忍受失明”這句話的道理。

要學會敢於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相反如果我們因此而退縮,或者是加以反抗,或者是為它難過,我們也不可能改變那些已經發生的不可避免的事實。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自己認為不論哪一種情況下。只要自己還有一點點挽救是機會,我們就要努力奮鬥。可是當普通常識告訴我們,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會再有任何轉機的機會時候,我們就要保持我們的理智,千萬不要庸人自擾,因為那樣只會讓我們憂慮、緊張、並且急躁而神經質。所以“對不可避免的事情,輕鬆的接受。”這句話是在耶穌出生前399年說過的話。但是今天仍然充滿著憂慮的世界,人們比以往更需要這句話“對不可避免的事,輕鬆的去接受。”因此,要在憂慮毀滅你之前,先改變憂慮的習慣從而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我相信你我都可以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