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很久之前參加過一個沙龍,主題是社交。

有一環節,我們討論到新時代社交禮儀,大家說了很多,諸如:

別不停地問在嗎,有事直說。

工作上的事情儘量不要在非工作時間說。

同學群裡別炫富,親友群裡別裝B。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每一條都戳中在場的人的痛點,掌聲不斷,不過呼聲最高的發言來自一個靦腆的女孩,她的發言很小聲,但贏得了一片讚許:

我有點社交恐懼,以前害怕別人給我打電話,現在特別害怕別人的語音,而且語音也不方便,真希望微信能增加一個開關,把它關掉之後,就默認不允許任何人發語音消息過來。

說罷,大家都笑著給小姑娘全場最熱烈的掌聲,才發現原來這麼多人害怕收到語音消息。

就在他發言的幾分鐘前,我才剛收到管家和領導的幾條語音消息,但是我卻沒有點開來聽。

因為肯定又是一句話能說完的事,非要嘮叨滿60秒,是我的流量還是時間不夠值錢?

記得第一次租房見管家,約了一個辦公樓先匯合再去小區,就因為他用語音發地址給我,我把B座聽成了D座,耽誤了不少時間,當天少看了一套房子。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還有領導,堪稱組內“語音狂魔”,大小事情交代都用語音,說不清的就直接語音電話。

由於沒有留下文字記錄,往往導致自己忘記了佈置的任務,有些項目自己沒有想清楚框架,用語音更讓人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總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所以和他對接的工作,進度總是很慢。

愛默生曾說過:“一個人的品格不應由他的特殊行動來衡量,而應由他的日常行為來衡量。”

真是一語道破。

真正的格局,並不是大開大合的手段,恰是在細微之間,就能發現人的本性。

特別是在這個人們普遍把命運託付給星座,把輿論交給微博,而把性格暴露給微信的時代,從小小的社交軟件其實就能看清一個人的品格和格局。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最近就有一個家長,因為不好好用微信,被老師拉黑了。

這一消息立刻在網上炸開了鍋,事情是這樣的:

9月30日深夜11點左右和10月1日零點左右,江蘇南通一位媽媽在凌晨發微信給老師,要求讓自己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當上值日生。

一週後,她再次給老師發消息的時候,卻發現被老師“拉黑”了。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隨後,該家長在網上吐槽此事,沒想到大部分網友會心疼起老師↓

好滴鴨:老師上班時間什麼時候變成24小時了嗎?好奇怪哦?

暖小暖520:家長也很以自我為中心啊,多虧老師不是她下屬。

Mango-湖水藍-檸檬綠:半夜12點溝通,這位媽媽你是認真的嗎?

她和老師:我覺得這個家長適合去當幼師,她已經不是在提要求了,而是在教老師該怎麼做了,這才是最討厭的,還凌晨……

這位家長為了給孩子爭取做值日生的權利,還讓孩子錄視頻,表達對於沒當上值日生的委屈,甚至加上了吐槽被老師罰站的事情。

當她把這個視頻發給老師,以為能威脅到對方以達到目的,沒想到被老師拉黑了。

面對網友的質疑,家長還辯解“我白天忙於工作,晚上才處理孩子的事情”。

這位媽媽也知道白天工作,晚上忙家事?老師晚上就不用忙家事了?白天工作,晚上也工作?退一萬步,人家還有個不到2歲的孩子可能會被吵醒。

有些人,是有兩張面孔的,白天辛勤服務客戶,也是個兢兢業業的白領,到了半夜卻頻頻發微信為難別人。

這位家長的無理取鬧和難看吃相全從這些微信對話中暴露了。

半夜發微信,她完全活在自己的社交體系裡,這叫自私。

完全從自我感受出發去判斷周遭世界,想當然地思考問題,妄想用所謂的“公平”去挾持老師換取孩子的特權,這是不遵循規則,不約束自己,這叫不自律。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的《巨嬰國》裡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

這位家長便是這種巨嬰了,做事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便像沒斷奶的嬰兒一樣哭鬧,在微博上自覺理虧地傾訴,顯然談不上有格局。

其實,只要稍加看淡一些事,順應規則,不給別人添堵,這事完全就不是事了。

只有當你尊重別人了,別人也自然會對你客氣,自然不會拉黑你。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有一次,我也碰上了想拉黑的人。

前不久有個人私信我一段英文,然後緊接著就提了需求:“能幫忙翻譯一下嗎?”

原來是他平時見我在朋友圈打卡背單詞和英文原著閱讀的信息,覺得我應該從事相關工作,就想要我幫一下忙。

我把對話框往上一翻,那段英文的上面,赫然是兩年前他添加我時的默認信息,隨後的這兩年裡,沒有自報家門,沒有任何交集,甚至連群發的新年祝福我都沒收到過。

我倆的交集,在兩年前通過好友驗證後就戛然而止了。

我努力回憶了半天,還是記不起我是在什麼場合跟對方互加了微信。

但就在這樣的關係中,他卻對我就像對待一個多年交情的好友一樣——要我幫他做翻譯。

可我想說的是,我跟你並不熟,你在微信裡躺屍多年,我連你叫什麼都不知道,就算是熟人,我也並沒有有求必應的義務啊

還有一次,我在日本休年假,朋友艾麗沒有事先跟我打招呼,擅自將我的微信告訴給了另外一個人。

那個人加我為好友時,自我介紹裡寫著自己是艾麗的朋友,我就通過了好友申請。

也是沒有自我介紹,張口就問:“聽說你在日本?”

我以為她有要緊事,老老實實回覆:“是的。”

對方再問:“在日本呆多久啊?”

我再老老實實地回覆:“一週。”

結果她飛快地回覆:“我是艾麗的朋友,聽說日本的xx洗髮水對防脫特別有效,我不認識靠譜代購,專櫃又太貴了,你能幫我買兩瓶嗎?稍晚給你錢哦。”

我真想吐槽一句,我也脫髮,但兩斤重的洗髮水我自己都懶得扛,稍微設身處地想一下都不好意思麻煩一個素未蒙面的人吧。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她大概沒讀過楊瀾的這句話:“一個女人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學歷,但心胸要比較開闊,她不會拘泥於小的利益而會顧大的理,所以她的格局就會大一些,哪怕她生活在小村子也比一個大都市不明理的人格局要大。”

這位朋友就是太過著眼於眼前小利的人了。

這兩位“好友”都是我們可能在微信遇到的人,他們常常為了幾十塊錢,欠別人一個人情,便宜是佔到了,但致命的是,這完全暴露了自己的不自知和不明智。

當他們分不清親疏遠近地求人給予“舉手之勞”時,實際上是在消耗更重要的東西——社交價值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免費午餐,一切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在暗中標註好了價格,所有的享受都應有代價。

理不清社交本質,既無法提供有效信息,又沒有對等的價值水平,只能不斷消耗僅有的那點社交體面和價值。

作家陸琪說:“做人智商不高沒關係,情商不高也問題不大,但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

上面這類人是小格局,總是以己為先,只想到個人的利益,長此以往,當他們真的遇上大事,沒人會伸出援手。

格局大的人,不會為了一些小事,就消耗自己的人脈,能自己解決好的事,絕不妨礙別人。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我認識一個微信公眾號500強的創始人W,在業界口碑特別好。

很多人號做大了,時間少了,難免會怠慢一些人,但他不會,即便對於我這樣的小編,每次我有事跟他說,都能得到即時回覆。

由於是一個人獨立承擔運營,他的作息是從下午開始,一直工作到凌晨才睡。

我一開始不知道,上午發給他自薦的文章,等到下午四五點,他先是給我道了歉,說明了自己的情況,然後末尾加了句“收到”。

本以為接下來會像無數投稿平臺一樣,拒絕稿件不會特地回復,更不會說明理由,但就在第二天早上,卻收到了他深夜的回覆:“文章還不太達標,第二部分的例子不太契合主題,下次努力哈~”

接下來每次投稿,他都會及時回覆一個“收到”,不管文章拒絕與否,他都會知會,需要申請文章的轉載,得到確認會表示感謝。

每一次,W在群裡分享好文章,都會稍加點評幾句,每次點進文章,必定是經過篩選的精品作品,不會讓人失望。

偶爾在群裡分享自家的文章請大家幫忙轉發,必然會配合一個大紅包。

這種交流讓大家覺得很舒服又痛快,雖然很多人沒見過他本人,但這種時時把人放心上,事事處理不含糊的狀態,已經為他贏得了不小的號召力。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記得《紅樓夢》裡,香菱學詩時跟黛玉說:“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

黛玉聽罷立刻提醒她:“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做人也是一樣,一旦處心積慮去鑽營去利己,入了那樣的小格局,也很難出來。

什麼叫大格局?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

有勇而氣和,斯為大勇;

有謀而不露,必是大謀;

有志而情安,是為大志。

這種大才大勇大謀大志之人,就是大格局的人。

但說到大才大勇大謀大志,太遠。

看微信,在這個大型“鑑人”場域,不用多麼複雜的套路,只需平日稍加觀察,在微信上的一來一往,人們就把自己的真正修養和秉性暴露無遺了。

記得曾讀過日媒寫的一份調查報告,勸大家應該給自己的網絡朋友圈也進行“斷舍離”:

對於那些總想支配你的人、那些過於依賴感的人、那些總是對你出言不遜、不照顧你自尊心的人,不管是上司還是舊友、甚至家人,都應該在網絡上與其慢慢拉開距離,並最終實現朋友圈的“斷舍離”。

蔡康永說過:“如果你可以拉黑卻不拉黑,就是同意別人傷害你。”

遠離那些在微信上格局不高的人,是對自己身心健康的最大保護,更是對自己生活簡單而高效的投資。

遠離你朋友圈“格局不高”的人

作者簡介:筱繭,富書籤約作者,非典型性90後,大褲衩搬磚,不追星,不氪金,窮並浪,老孃們之友,微博&知乎&一點號@筱繭。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