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工業遺蹟改造如今在全球範圍都是香餑餑,它既成全了人們的環保虛榮感,又幫助城市規劃者們合理而有經濟效益地保護歷史建築,同時滿足了復古、末世、未來感三重矛盾統一的流行審美情趣,是當下社會價值體系中最理想的城市更新模式。

近期宣佈將於明年3月建成開幕西岸油罐藝術中心,憑藉這5個體積龐大的航空儲油罐,迅速戳爆了滬上藝術青年們的興奮點。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西岸油罐藝術中心鳥瞰效果圖(來源:www.westbund.com)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大油罐的前世今生

經歷過世博會,擁有像1933老場坊、船廠1862等特色舊改項目,造型獨特的藝術場館在魔都越來越不稀奇,但如此龐大冰冷的工業用大油罐一次就來5個,還是挺讓人意外的——這麼酷的事,以前似乎只在國外見過,如今終於輪到上海了嗎?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這5個大油罐位於徐匯濱江(即西岸)核心位置,東臨黃浦江,西至龍騰大道,緊鄰“上海夢中心”及“中國蓬皮杜”西岸美術館,離餘德耀美術館不遠。

這一帶原本是一片由廢棄航空儲油罐、消防水池及其他配套設施組成的工業遺址,隸屬於中國最早建成的機場(1917年)——上海龍華機場(1966年停用)。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1946年的原龍華機場跑道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60年代的龍華機場(來源:上觀新聞)

改造後,這裡將成為集各式展覽空間、廣場、 綠地、餐廳、 書店和教育中心為一體的藝術地標,總佔地面積60000㎡,室內建築面積10000餘㎡。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西岸油罐藝術中心總平面圖,由上至下由左及右為1-5號罐

油罐內部空間開闊,最高處挑高15米以上,霸氣與大氣同在,擁有極具工業美學的穹頂及曲面圓周空間,非常適合大型的藝術展覽。

未來,1號罐將作為提供現場娛樂表演的Live House。2號罐將改建為全球首家開設在油罐內部的高檔餐廳,而屋頂露臺將能觀賞到整個徐匯西岸的風光。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草坪廣場效果圖(來源:www.westbund.com)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屋頂露臺效果圖(來源:www.westbund.com)

3號罐將作為大型藝術裝置展館,通過天窗將室外氣候引入室內。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3號灌室內效果圖(來源:www.westbund.com)

稍大的兩座油罐中,4號罐共三層,將改造為美術館,推出世界一流的當代藝術展。5號罐為二層大型空間,可舉辦時裝秀、戶外音樂節等大型活動。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美術館效果圖(來源:www.westbund.com)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城市廣場及5號罐(來源:www.westbund.com)

西岸文化走廊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至2035年,上海將建成一個“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

這意味著未來2500萬上海人將擁有375座博物館、1000個圖書館、625所演出場館,以及1500座美術館或畫廊——這個目標將遙遙領先世界上絕大部分發達城市。

2011年末,徐彙區提出打造“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戰略,“上海西岸”成為徐匯濱江地區新稱謂。

在西岸面積約達9.4平方公里、岸線長約11.4公里的廣闊版圖內,9座形式、規模各異的文化藝術場館涵蓋了展覽、演出、音樂、收藏、公眾互動等各個方面,多元文化交融構成了和諧溫馨的生活畫面。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西岸文化走廊佈局圖(來源:www.westbund.com,點擊放大)

目前建成開放的項目,如龍美術館(西岸館)、餘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西岸文化藝術示範區等,已通過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展覽、活動,確立了自身地位和影響力。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龍美術館-西岸館(來源:www.westbund.com)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餘德耀美術館(來源:www.westbund.com)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攝影藝術中心(來源:www.westbund.com)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西岸文化藝術示範區(來源:www.westbund.com)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西岸藝術中心(來源:www.westbund.com)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2016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來源:上海徐匯)

水岸生活方式

人類社會文明源起於河流文化,幾千年來這一習性和傳統未曾發生任何改變。著名學者、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唐子來認為:“偉大的城市一定有偉大的水岸。”無論是塞納河之於巴黎,泰晤士河之於倫敦,哈迪遜河之於紐約,還是黃浦江之於上海。

巴黎左岸幾乎成了水岸藝術區的代名詞,它位於塞納河左岸的聖日耳曼大街、蒙巴納斯大街和聖米歇爾大街,一個集中了咖啡館、書店、畫廊、美術館、博物館的文化聖地,是文人、藝術家的天堂。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巴黎左岸著名的"莎士比亞書店"

倫敦泰晤士河南岸,英國人將一座廢棄的發電廠改造成泰特美術館,十多年來已成功吸引600多萬人次前往參觀,成為倫敦知名的地標建築,也給這片原本相對荒蕪的河岸重新注入了活力。

黃浦江畔初現左岸風情,5大“油罐”變身藝術中心!

▲ 泰特美術館

相似的人文和自然環境,這樣的傳奇會在上海延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