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江蘇分享公共雲如何推動新興技術的發展

如今,可以肯定的是雲計算已成為新興技術的主要驅動力。公共雲廠商的未來的競爭將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展開。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企業領導者都已瞭解雲計算的價值。很多人都已經採用軟件即服務(S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和平臺即服務(PaaS),現在他們正在尋求擴展雲計算的使用。調研機構Synergy Research公司最近發現公共雲市場收入每年增長40%。據IDC公司預測,到2020年,67%的IT基礎設施和軟件將基於雲計算運行。

但隨著組織擴大其對公共雲的使用,他們不僅採用傳統的SaaS、IaaS和PaaS產品,還期待雲計算供應商幫助他們跟上日益增長的技術變革步伐。正如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的Daryl Plummer在博客文章中解釋的那樣:“基於技術的創新比大多數企業能夠跟上的速度快得多。在實施一項創新之前,還要實施其他的創新技術。”

IT領導者知道,新興技術可以為他們提供推出新產品,尋找新市場,改善客戶體驗,並最終獲得更多利潤的機會。但是由於技術發展如此迅速,他們將需要幫助來利用這些新進展。

而云計算供應商則急於採用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虛擬現實(VR)、區塊鏈等新服務來滿足這一需求。

雲計算和人工智能

在許多方面,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看起來像是一個完美的匹配,顯然雲計算可以為人工智能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應用程序需要高端基礎設施,例如高速CPU、先進的GPU、更多內存,以及大量存儲空間。但他們並不需要這些計算資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工作量都是突發性的,這意味著他們處理工作量非常大,但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這些要求與雲計算提供的優勢幾乎完美匹配。公共雲服務允許組織訪問這些高端計算資源,但只為他們需要的服務支付費用。

如今將會提供一個機會,所有主要的雲計算供應商都在大量投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研究。他們都推出了與分析、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識別相關的人工智能服務,並繼續擴展其功能。在未來一年,企業採用這種雲計算的人工智能趨勢加速。

Canalys Research 在2017年進行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在過去,公共雲增長“受到所有客戶群和行業對主要雲計算基礎設施服務(例如按需計算和存儲)的需求推動,但未來的增長將受到使用人工智能(AI)平臺的客戶的推動,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正在建設開發新的應用程序、流程、服務和用戶體驗。

阿里雲江蘇分享公共雲如何推動新興技術的發展

雲計算和物聯網

許多基於雲計算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將分析另一個新興技術領域物聯網的數據。IDC公司表示,“到2019年,物聯網的所有舉措將得到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到2020年,物聯網技術將應用於95%的電子設備新產品的設計。”

隨著組織部署物聯網傳感器和設備,他們需要分析工具來幫助理解這些數據。他們可能會將一部分數據傳輸到雲端進行分析。與採用人工智能一樣,行業領先的公共雲供應商也推出了與物聯網相關的服務來幫助實現這一流程。

然而,邊緣計算作為一種競爭和互補的技術,很可能會處理一些工作負載。實際上,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的Tom Bittman曾說過:“邊緣計算將會取代雲計算。”

邊緣計算涉及到在其生成的設備上或非常接近的地方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隨著邊緣計算的發展,網絡邊緣的設備將變得更智能,處理速度更快,它們可以處理可能出現在雲中的一些計算負載。Bittman認為,“雲計算將有其作用,但邊緣計算即將到來,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對於雲計算提供商而言,技術競爭促進其正在發展一種物聯網策略,它利用雲計算和邊緣的獨特優勢,允許兩者相互整合和相互支持。

雲計算和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

雲計算和邊緣計算之間的這種緊張關係也存在於虛擬現實(VR)以及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的相關領域中。根據IDC公司的調查,2018年30%的面向消費者的財富2000強公司已經在嘗試採用這些技術,2019年增強現實(AR)移動應用的用戶可能會超過4億。

與人工智能一樣,新的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技術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特別是圖形處理能力。但與人工智能應用程序不同,這些身臨其境的現實應用程序需要處理很長時間,並且等待數據從雲端發送到邊緣設備所導致的延遲可能會使體驗變得不會令人滿意。

顯然,智能手機和虛擬現實(VR)耳機等邊緣設備需要處理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應用的大部分計算工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雲計算在這些應用程序的開發和託管中不起作用。

大多數領先的公共雲供應商目前沒有針對虛擬現實(VR)市場的特定服務。但是,他們現有的雲計算開發和基礎架構服務很容易成為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應用程序的平臺。例如,Oracle Cloud展示了一個使用其雲計算和物聯網服務的工業VR使用案例。

隨著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應用程序越來越流行,這可能會成為公共雲供應商激烈競爭的另一個領域。

雲計算和區塊鏈

消費者可能不像熟悉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VR)等新興技術那樣熟悉區塊鏈,但企業正在對此已經關注。Gartner公司表示,“到2020年底,銀行業將從使用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貨幣中獲得10億美元的商業價值。”

區塊鏈是一種安全的分佈式賬本技術,可以讓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具有這種功能,但它具有超越數字貨幣的許多用途。例如,區塊鏈可以管理數字版權,無需銀行這樣的中介機構進行金融交易,跟蹤供應鏈信息,記錄健康病史,甚至可以減緩“假新聞”的傳播速度。

大多數這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云計算供應商開始提供區塊鏈服務。微軟和IBM都提供了企業可以開始嘗試的雲區塊鏈服務。亞馬遜公司現在並沒有提供專門的區塊鏈服務,但它正在與通過其市場提供區塊鏈服務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據報道,谷歌公司也在區塊鏈方面進行嘗試,儘管它還沒有提供公共區塊鏈服務。

在這裡討論的其他新興技術可能不會成為應用主流。但很顯然,這也將成為公共雲供應商的關鍵戰場。

雲計算的未來

雲計算不僅鞏固了其作為企業基礎設施和軟件服務重要提供商的地位,而且隨著組織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它也可能擴大其在企業IT中的作用。

IDC公司關於公共雲調查的最新數據顯示,市場增長速度比其分析師預期的要快。僅在2017年上半年,雲計算收入就攀升了28.6%,達到632億美元。 IDC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Frank Gens表示:“隨著企業認識到雲計算在過去兩年中促進了幾乎所有IT創新,其中很大程度上正在加速公共雲的採用,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而沒有采用公共雲的組織將越來越遠離科技創新。”

因為它們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新技術的嘗試,而不需要大量初始投資的方式,公共雲供應商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採用新技術的速度。而這反過來又可能刺激企業對雲計算的更多投資,因為企業試圖跟上競爭的步伐。

不管是好是壞,未來技術進步的很大一部分將在雲端發生。

阿里雲江蘇授權服務中心,全面負責阿里雲江蘇地區相關業務,為江蘇地區的企政大客戶提供專業的阿里雲產品和整體項目解決方案,為阿里雲客戶授權區域內的會員提供專業的本地化服務。 5*8小時售前支持;7*24小時售後支持,用戶有問題可隨時與服務中心聯繫,無需提交工單,免去等待,即可獲得即問即答服務。快速上雲,輕鬆運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