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將打了次勝仗,皇帝說:朕的金銀女人隨便要,結果皇位丟了

一、矛盾的帝王和大將

自古以來帝王和將軍,就是一對矛盾,皇帝總是擔心手下大將,功高蓋主又手握重兵,一旦反了水,極容易把自己拉下皇位,故而總是提防。同時大將也都膽小萬分,萬一皇上來個“飛鳥盡,弓箭藏”呢?所以許多大將都喜歡 “以寇自重”,本來能很快剿滅或得勝,就不徹底解決。

當然更有一些聰明的大將,那招數就高明多了,比如秦始皇時期的大將軍王翦,破三晉、亡楚國,但卻在出徵前,對秦始皇要了良田,要金銀,前後要了五次。搞得他兒子和部下即奇怪又難堪,咱大將軍不這樣啊?這是咋了?

一大將打了次勝仗,皇帝說:朕的金銀女人隨便要,結果皇位丟了


王翦這才答道:“我只不過在自保,用實際行動向秦王表明:我出息不大,就喜歡良田和金銀,不然的話,我表現的跟聖人一樣,咱秦王又那麼多疑,以後決對沒好結果。”所謂功夫在詩外,有時候真的不得不佩服這些古人的智慧。

但公允來言,皇帝和將軍,基本上是皇帝處於強勢,所以在對待手下將領時,招數看比將軍們多多了。但這種情況,卻在唐朝初期,發生過一次意外,就是皇帝向將軍示好到了,讓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一大將打了次勝仗,皇帝說:朕的金銀女人隨便要,結果皇位丟了


二、險情

隋唐時期是繼三國之後,又一個能人輩出的時期。隨著隋煬帝失道,當年風光無限的開皇盛世,早已被遍地狼煙取代,“各路諸侯,逐鹿中原”。李淵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太原起兵,奇襲長安城。雖如今人們都說,李淵奇襲長安城,是大唐能最終取勝的關鍵性一步,但卻是用結果反推罷了。

因為在李淵拿下長安後,他的老巢山西就空虛了,劉武周便是瞄準了這機會,帶兵抄了李淵的老巢,而當時鎮守山西的是李元吉。他怎是劉武周的對手,被打得落花流水。

一大將打了次勝仗,皇帝說:朕的金銀女人隨便要,結果皇位丟了


李淵接連派出大將救援,卻都慘敗,最後宰相裴寂都出馬,可依然被劉武周手下大將宋金剛,打的落荒而逃,最後連太原城都丟了!這對於李淵集團來言,是不可承受的損失。因為倘若此刻,有其他諸侯再圍攻長安,那麼李淵連個退路都不存在了。所以必須要拿回太原,奪回山西,這是最緊迫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擔起了這次重任,在公元619年的冬11月,率領人馬踏著黃河的堅冰,殺回了故地山西,開始了反攻。但此刻山西的情況依然緊急萬分,李淵的堂弟李孝基,被宋金剛手下大將尉遲恭打敗後被俘,失去了所屬地盤,且最終被劉武周所殺。

一大將打了次勝仗,皇帝說:朕的金銀女人隨便要,結果皇位丟了


三、不要金銀女人等,只要皇位

李世民急忙派殷開山、秦瓊應戰尉遲恭這路人馬。於是兩軍在美良川展開大戰。皆知尉遲恭勇猛無比,所以若唐軍中僅有殷開山,那唐軍絕對會失敗,有句老話說得好:帥為軍之魂,將是軍之膽!萬幸如今唐軍中有了大將秦瓊——這是李世民手中的王牌,經常是代表唐軍單挑敵大將。

所以這次美良川大捷,雖記錄的很簡單,只說了斬敵首2000,尉遲恭逃亡。但過程必有驚心動魄——兩虎相遇,豈能不發生故事?且從事後李淵的獎賞來看,更確定了秦瓊是此次大捷的第一功。

一大將打了次勝仗,皇帝說:朕的金銀女人隨便要,結果皇位丟了


因為李淵得知這次大捷後,不但賜給秦瓊一個金瓶子,還寫來“嘉獎令”,內容如下: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意思就是說:秦瓊你不顧妻兒,投奔我大唐,今兒又立下這等大功,如果你想吃我的肉,我都會立刻割下來給你,就更不要說,我的金銀女人等了,你就隨便要!

為何不翻譯兒子?因為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是秦瓊的直接老大,所以想也別想,連李淵割肉更不可能,只能翻譯為金銀女人,這個絕對是可以實現的。這是記錄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事。所以筆者才斷定,雖史書中對此戰寫的非常簡單,但卻能強烈感知到,此戰不但秦瓊是立下奇功,且必是對扭轉整個戰局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不然李淵豈能寫出這樣的“嘉獎令”?完全不顧帝王的顏面了。

一大將打了次勝仗,皇帝說:朕的金銀女人隨便要,結果皇位丟了


但萬分可惜的是,李淵雖如此高看、拉攏秦瓊,卻並未改變秦瓊對李世民的忠心。在後來的玄武門之變中,秦瓊也直接參與其中,《舊唐書》寫的清清楚楚:六月四日,(秦瓊)從誅建成、元吉……

估計應是由於當時秦瓊多病,未能如尉遲恭一樣進入玄武門,追隨在李世民左右罷了,但的確是出了力。對此結果不知李淵會作何感想,恐怕只能長嘆一聲:這秦瓊,朕當年都告訴他,我的金銀女人你隨便要,他卻都不要,原來是幫著李世民,搶我的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