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

張廷玉是清朝中期的重臣,大學士張英的兒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說起他父親張英你可能不知道他是誰,但你一定聽過這樣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詩就與張英有關。張英的家人與鄰居在宅界問題上發生爭執,雙方僵持不下,家人一紙書信寄到了京城。張英看後以這首詩做了回覆,後來,雙方各讓三尺,形成了六尺巷。張廷玉是整個大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人,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其地位之高可見一般。起初太廟中供奉的都是歷代的皇帝,後來皇后和有功之臣也可以配享太廟。張廷玉是清朝唯一一個進入太廟的漢人,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張廷玉功勞之大。張廷玉曆清朝三代帝王,康熙、雍正都對他委以重任,而乾隆卻對他十分冷淡,這是為什麼呢?

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


張廷玉在康熙年間考中進士,擔任翰林院庶吉士一職。張廷玉夠來之所以能平步青雲,與他寫的一句詩有關。他在遊覽長城時寫下了“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康熙帝看到後,十分喜歡,自此開始重用張廷玉。雍正在位期間,張廷玉擔任軍機處首席大臣。雍正去世前還留下遺旨,待張廷玉去世後要讓他配享太廟。乾隆帝登基時只有25歲,處理政事沒有經驗,因此他十分仰仗兩位前朝老臣。張廷玉憑藉自己的努力逐漸高升,很受皇帝賞識,於是很多漢臣開始依附於他,朝中的滿臣則依附於鄂爾泰。兩人早年不和,同朝數年未曾說過一句話,形成了黨爭。羽翼漸豐的乾隆也逐漸意識到了威脅,開始著手處理黨爭問題。鄂爾泰早在乾隆下手之前就已經去世,因此躲過一劫,乾隆還遵遺旨讓他配享太廟。

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


而張廷玉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晚年受盡了乾隆帝的冷落和嘲諷。張廷玉晚年多次告老還鄉,卻遭到了皇帝的拒絕。直到一次宴會中,張廷玉見皇帝心情很好,於是再次提出辭官回鄉,這一次皇帝答應了他。但張廷玉害怕自己走後被人彈劾,不配享太廟,於是提醒乾隆說莫要忘了先帝的遺旨,並希望皇帝能夠做一個保證。乾隆一聽此話十分生氣,自己難道會忘了嗎,於是他寫了一首極具諷刺意義的詩作為保證。但張廷玉並沒有明白其中的意思,次日,還讓自己的兒子前去謝恩。乾隆見了更為氣惱,先是讓自己做保證,現在謝恩也不親自前來,實在放肆。還沒等乾隆問罪的聖旨抵達,張廷玉就親自前來謝恩,乾隆又趁機查出了有人私下通知張廷玉,一怒之下不許張廷玉死後供奉在太廟。

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


張廷玉晚年不受皇帝重視,回到故鄉後也無人理會,於是他安安穩穩過起了退休的生活。可就在此時,他的親戚犯了錯,雖然與他無關,可他連帶著被人彈劾,乾隆下令將其抄家。在抄家的過程中,官員發現了一本記事書籍。正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張廷玉並沒有在記事錄中抒發不滿,而是寫滿了皇帝的恩賜。乾隆二十年,84歲的張廷玉去世,他死後,乾隆還是遵循遺詔讓其配享太廟。其實,張廷玉設立的很多制度都非常完善,對清朝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他的功勞還是很大的。筆者認為,康乾盛世其實根本沒有乾隆帝什麼事。清朝的巔峰是康熙和雍正時期,乾隆在位時,清朝已經開始走向衰落,乾隆完全是在吃老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