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歷史上最早的城池,關於酃縣古城2800年的消亡與重生

衡陽曆史上最早的城池,關於酃縣古城2800年的消亡與重生

衡陽,古稱衡州,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也叫雁城,位於南嶽衡山南,湖南母親河湘江穿成而過,城市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可謂人傑地靈之地,如今仍舊為湘南重鎮,湖南第二大城市,前途無限。但就像人的終極問題是: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對於一座城市同樣如此,說起衡陽的前世今生,就不得不提酃湖這個地方,這裡有衡陽曆史上最早的城池酃縣古城,她在2800年前誕生,600後衰落消亡,又在21世紀的今天,以另外一種形式重生。


衡陽曆史上最早的城池,關於酃縣古城2800年的消亡與重生


酃縣名字的由來。周、春秋時代,當時的南方越人部落的一支為躲避戰禍,遷徙至現衡陽湘江東岸的酃湖一帶,在此安定下來,繁衍生息。因為地理位置重要,後來春秋時代的強國楚南擴,將此地納入範圍,在公元前689年設置縣治,成為軍事重鎮,沿襲舊稱“龐”,這是關於衡陽曆史上名字由來最早能追溯的源頭。經歷短暫的秦天下,到了西漢初年,龐縣成為長沙侯國13個下屬縣之一,在劉氏後裔在選擇縣治所地時,在這片龐縣故地,看大湖波光瀲灩,耒水氣勢磅礴,遠眺便是巍峨的南嶽衡山,真是一片優美江南水鄉景緻,所以最終將縣治所設在此地,因封域地圖形狀酷似篆體的酃字,兼取人傑地靈之意,遂將龐縣改名為酃縣,將此湖命名為酃湖,這便是酃湖與酃縣最早的確切名字的由來。酃縣城也在此之後發展、興盛。


衡陽曆史上最早的城池,關於酃縣古城2800年的消亡與重生


酃縣古城的消亡。時間轉眼到了近460年後的東漢三國時期,酃縣已處於吳國治下,這時,長沙郡被拆分成湘東西兩郡,臨縣古城也成為了湘東郡的治所,這座城池也在這時達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鼎盛時期,然而盛極而衰似乎永遠是歷史的鐵律。酃縣古城的興起源於她的地處酃湖與耒水孕育的沖積平原,平坦開闊,土壤肥沃,航運便利,然而到了動盪不安的時代,戰亂不斷,城市暴露在開闊平原上,無險可守,這反而成了劣勢。不久後,酃縣被拆分,在今天衡陽城西的湘江西岸,四周群山環繞,湘江、耒水、蒸水交匯之地建立新的臨蒸縣城,於是在此後百餘年間,兩座毗鄰的縣城相互競爭,此消彼長中,臨蒸縣城逐繁榮壯大,成為如今衡陽這座城市的雛形。而酃縣城則快速衰落,這座酃湖畔發跡的古城在存在了600多年後,最終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只剩下一座遺址,讓後人憑弔嘆息。


衡陽曆史上最早的城池,關於酃縣古城2800年的消亡與重生


酃縣古城的重生。從1952年,酃縣古城在酃湖畔被考古工作人員重新發現,到如今進入21世紀的第18年,已經過去了一個甲子有餘的時光,酃湖一帶也早已經被納入衡陽市珠暉區的範圍,這座有過昔日輝煌的古城在衡陽這座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也越來越被認識到其重要的價值,這裡是衡陽曆史的源頭,是衡陽的過去。如今這座古城遺址之上建立起了遺址公園,成為市內最大公園酃湖公園的一部分,融入這個城市發展進程,酃縣古城在經歷了近2800年後又以另外一種特殊的方式重生,成為衡陽淵遠歷史的最好見證,衡陽人在這裡能找到自己的過去,或許也能給予這座城市未來發展以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