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歷很老,榮獲三枚一級勳章的聶鶴亭,爲何1956年只補授中將軍銜


資歷很老,榮獲三枚一級勳章的聶鶴亭,為何1956年只補授中將軍銜

聶鶴亭,1926年加入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是從葉挺獨立團走出的開國將軍。他長期擔任參謀長工作,多謀善 斷,協助主要領導指揮過許多著名的戰役戰鬥。1956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一、聶鶴亭放棄“體育救國”的抱負,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1905年10月,聶鶴亭生於安徽省阜陽縣聶老村(今屬阜南縣)一個殷實之家,不幸家道中落。後在親戚資助下,考入皖江專科師範學校體育系。讀書期間,他閱讀了《新青年》《共產主義ABC》等書刊,深受革命進步思想影響。1921年,聶鶴亭參加了反對軍閥的鬥爭,但由於黑暗勢力的互相勾結,殘害學生的元兇不僅沒有受到懲處,反而升了官。嚴酷現實使聶鶴亭認識到:無論“體育救國”還是“讀書救國”都行不通,要想真正救國救民,就必須與中外反動勢力進行鬥爭。為此,他相繼參加了抵制日貨、反對曹錕賄選、五卅運動等愛國運動,遭到軍閥通緝。1926年11月,中共秘密組織安排聶鶴亭協助共產黨員蔡曉舟發動了吳山廟暴動,儘管失敗了,卻沉重打擊了反動軍閥的囂張氣焰。後來聶鶴亭被派往葉挺獨立團工作,被安排到第2營擔任排長。12月下旬,許繼慎營長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2月,葉挺獨立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5師第73團。4月19日,聶鶴亭隨第73團由武漢出發,向奉系軍閥張作霖控制下的河南進軍。

5月,聶鶴亭在河南參加進擊奉軍的上蔡、東西洪橋、臨潁、許昌、新政等戰鬥。在東西洪橋戰鬥中,國民革命軍的一些部隊在奉軍反撲時向後撤退,聶鶴亭對排裡戰士們說:沒有上級命令,我們一步也不能退卻!在臨潁戰鬥中,他帶領共產黨員衝鋒在前,率先衝過護城壕。他的英勇表現受到上級嘉獎,旋即晉升為中尉軍銜。

南昌起義爆發後,聶鶴亭所在的第73團與第75團3個營、第74團機槍連一道,在中共前敵軍委書記聶榮臻的指揮下,以“打野外”為名,擺脫了張發奎的控制,參加了南昌起義。聶鶴亭帶領全排執行警戒九江方向張發奎部隊突襲的任務。8月3日,起義部隊陸續撤出南昌,向廣東進發,途中遭遇強敵攔阻。為打破敵人圍堵,起義部隊向敵人發起猛攻,第73團奉命攻打寨崠,激戰中,第2營6連連長負傷,聶鶴亭在火線被任命為第6連連長,他帶領全連向錢大鈞部勇猛攻擊,會同其他部隊殲敵6000餘人。但在敵人優勢兵力的圍攻下,起義隊伍仍遭受很大損失,為保存實力,決定停止攻敵,追趕起義軍主力。10月7日,朱德在饒平主持召開幹部會議,決定向東北方向轉移,在閩粵贛邊界地區尋找立足點,聶鶴亭出席會議,並贊同朱德的主張。部隊進入福建後,錢大鈞部銜尾緊追,17日,聶鶴亭率第6連與兄弟部隊一起,將追兵擊潰。

資歷很老,榮獲三枚一級勳章的聶鶴亭,為何1956年只補授中將軍銜

12月初,中共領導機關派聶鶴亭去廣州參加醞釀中的廣州起義。到達廣州後,他被安排在國民革命軍第4軍軍官教導團。11日凌晨2點,張太雷、葉挺、惲代英等起義領導人來到軍官教導團,任命各級指揮員,佈置戰鬥任務,聶鶴亭被任命為起義軍總指揮部參謀。起義爆發後,聶鶴亭隨總指揮葉挺率軍官教導團主力向駐廣州市郊沙河鎮的國民黨軍1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發起攻擊,將敵擊潰,俘敵600餘人,繳獲武器眾多。

在廣州起義的軍事行動中,軍官教導團、警衛團由起義軍總指揮部指揮,工人赤衛隊則由赤衛隊總指揮部指揮。為統一軍事指揮,葉挺派聶鶴亭充當兩個總指揮部之間的聯絡員,他積極奔走,加強軍事行動協調,為廣州起義的順利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

1928年春,聶鶴亭被調中共東江特委,擔任特委下設的東江軍委教導營營長,粉碎了李濟深部對海陸豐蘇區的“圍剿”。1929年9月下旬,蔣桂戰爭爆發,駐守在海陸豐的李濟深部大部調走參戰,形勢對我極為有利。中共海陸惠紫特委決定重建紅軍,為培養軍政幹部,決定創辦訓練班,聶鶴亭擔任軍事教官。他根據學員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既教練軍事技術,又講授基礎戰術,切實提高了學員的軍事素質。後來,他們中的許多人成為優秀的紅軍指戰員。

二、毛澤東詳細詢問了聶鶴亭的經歷,勉勵他放手工作,發揮軍事骨幹作用

1930年3月初,聶鶴亭來到江西,在尋鄔、會昌一帶遇到紅4軍第3縱隊,參謀長林野派出一支小部隊,護送他到達紅4軍前敵委員會所在地江西興國。聶鶴亭將組織介紹信交給前委機關。前委書記毛澤東聽說黨中央派來一位軍事幹部,當天就親切接見了他,毛澤東詳細詢問了聶鶴亭的經歷,並向他介紹了蘇區形勢,勉勵他放手工作,發揮軍事骨幹作用。3月16日,紅4軍攻打贛州遭遇國民黨軍第12師第35旅及地主武裝數千人頑抗,傷亡嚴重。聶鶴亭認為贛州地形對攻方極其不利,建議停止強攻。此建議被採納,紅4軍撤出戰鬥。聶鶴亭的軍事才幹受到上級重視,6個月後,他被提升為紅4軍第12師第35團副團長。

11月,聶鶴亭率部參加了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作戰勝利結束後,聶鶴亭被任命為紅4軍第11師第33團團長。1931年4月,他率領第33團投入第二次反“圍剿”作戰。5月16日,江西吉安東南的富田戰鬥打響,聶鶴亭奉命扼守觀音崖,國民黨軍第28師猛攻我第33團陣地,企圖打開突破口。聶鶴亭指揮全團浴血奮戰,守住了陣地,為配合兄弟部隊殲滅國民黨軍第28師和第47師第1旅提供了有力支撐。7月,聶鶴亭率全團參加第三次反“圍剿”作戰,與其他部隊一道連續獲得蓮塘、良村、黃陂戰鬥的勝利。在高興圩激戰中,聶鶴亭右臂中彈負傷,堅決不下火線,經簡單包紮後繼續指揮戰鬥,直到朱德總司令命令停止進攻,才率團撤出戰鬥。

資歷很老,榮獲三枚一級勳章的聶鶴亭,為何1956年只補授中將軍銜

◆聶鶴亭任紅一方面軍西方野戰軍參謀長時期留影。

1932年4月,聶鶴亭調任紅1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作戰科是司令部的核心,是配合軍團首長實施作戰指揮的重要部門,有關作戰的部署、命令、指示、電報及重要的敵情通報,都由作戰科承辦。聶鶴亭肩上的擔子很重,在1933年2月至3月的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他偵察、分析國民黨軍軍情,制定、修改作戰計劃,確保了紅1軍團作戰行動成功。9月,第五次反“圍剿”作戰開始不久,紅1軍團參謀長徐彥剛調走,聶鶴亭一度負責紅1軍團司令部的全盤工作,直到新任參謀長畢士悌到職。

由於“左”傾的錯誤指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第五次“圍剿”,被迫實施戰略轉移。1934年10月,長征開始後,聶鶴亭任紅1軍團第1師參謀長,他協助李聚奎師長、賴傳珠政治委員指揮第1師,與第2師緊密配合,攻佔贛南的新田,搶佔桃江渡口,接連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掩護黨中央、中革軍委進入湘南。黎平會議作出開闢川黔邊根據地的決議後,12月底,紅1軍團令第1師迅速搶佔烏江渡口回龍場,聶鶴亭率第1團參加行動。1935年1月1日,部隊到達渡口後,聶鶴亭立即組織工兵架設浮橋,但因烏江水流速度很快,浮橋沒有架成,遂利用竹筏成功地強渡烏江,殲滅了對岸守軍。

資歷很老,榮獲三枚一級勳章的聶鶴亭,為何1956年只補授中將軍銜

◆聶鶴亭(右1)長征抵達陝甘寧後,在寧夏預望堡合影。

遵義會議期間,聶鶴亭調回紅1軍團司令部,再任作戰科科長。從1月中旬到6月中旬,他在四渡赤水、北渡金沙江、通過彝民區、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等行動中,在紅1軍團參謀長左權領導下做了大量組織協調工作,僅電報稿就起草了200多份。

長征勝利結束後,聶鶴亭任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第一科科長。1936年2月,聶鶴亭隨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毛澤東到黃河沿岸勘察,選定東征作戰的渡河點。隨即,他又陪同林彪、徐海東在渡河點看地形,制定紅一方面軍的渡河作戰計劃。東征戰役打響後,聶鶴亭在葉劍英領導下協調左路軍和右路軍的行動;在3月中旬紅一方面軍劃分為左、中、右路軍後,繼續協調左路軍和右路軍的行動,並協助葉劍英直接指揮中路軍作戰。4月,晉綏軍反撲逼近紅一方面軍直屬隊所在地石樓和黃河渡口,聶鶴亭奉葉劍英命令組織中路軍主力在石樓城以北堵住晉綏軍,緩解了黃河渡口的壓力。

三、葉挺向黨中央提議,調聶鶴亭到新四軍工作,毛澤東征求了聶鶴亭的意見後,隨即批准同意

抗戰爆發後,聶鶴亭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一些重要的作戰命令、敵情通報,聶鶴亭都親自起草。為加強參謀部機關的建設,聶鶴亭主持制定了《軍委參謀部組織工作》的文件,經中央軍委參謀長蕭勁光審批後下發部隊實施。在參謀部工作期間,聶鶴亭幾乎天天向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請示、彙報,在中央領導的指點下,聶鶴亭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都有很大提高。12月25日,新四軍成立,因急需幹部,葉挺向黨中央提議:希望調聶鶴亭到新四軍工作。毛澤東征求了聶鶴亭的意見後,隨即批准同意。

1938年3月,聶鶴亭被派往新四軍第4支隊駐地湖北黃安七里坪,開辦“抗日軍政幹部訓練班”,方毅擔任班主任,聶鶴亭任學員總隊總隊長,訓練班共舉辦了5期,為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培養了急需人才。中共湖北省委在應城創辦“農村合作訓練班”,以培養愛國青年和進步學生,聶鶴亭多次前往應城,為訓練班學員講授軍事課。

1938年10月,又回到八路軍的聶鶴亭擔任冀中軍區第4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4軍分區位於冀中東北部,轄河間、大城、任丘、文安、新鎮、雄縣、新城等地,距天津較近,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日軍急於控制這一地區。11月,日偽軍出動6000餘人,對大清河以北的雄縣、新城、霸縣、容城、固安等地區發動了第一次“圍攻”,企圖將大清河以北的抗日武裝迫退至大清河以南。聶鶴亭協助孟慶山司令員、王紫峰政治委員,指揮6個團與第3、第5軍分區部隊協同作戰26天,粉碎了日偽軍的“圍攻”,但日偽軍不死心,於12月下旬,調動1500餘人發動第二次“圍攻”,聶鶴亭協助司令員指揮部隊與第2軍分區密切協同,斃傷日偽軍300餘人,取得反“圍攻”作戰的重大勝利。

資歷很老,榮獲三枚一級勳章的聶鶴亭,為何1956年只補授中將軍銜

◆1939年5月,聶鶴亭(左)與王平在河北完縣(今順平)清醒村合影。

1939年8月,中央軍委電令:任命聶鶴亭為晉察冀軍區參謀長。他剛剛到職,日軍2萬餘人就對晉察冀邊區發動了“肅正作戰”第3期作戰。聶鶴亭協助聶榮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第120師師長賀龍指揮作戰,粉碎了日軍“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企圖,取得了雁宿崖、黃土嶺、五丈灣、北高洪口等戰鬥的勝利。11月7日,在黃土嶺戰鬥中,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被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部隊擊斃。

1940年8月8日,八路軍總部要求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破襲平定縣(不含)以東至石家莊段正太鐵路和元氏以北至盧溝橋段的平漢鐵路。聶榮臻要求聶鶴亭和軍區副參謀長唐延傑擬製作戰命令。聶鶴亭、唐延傑連夜忙碌,起草了《軍區戰役詳細部署命令》和《破襲平漢鐵路的指示》,以聶榮臻、聶鶴亭、唐延傑的名義發給晉察冀軍區參戰部隊。開戰前夕,為深入瞭解敵情,聶鶴亭與偵察科科長羅文坊帶著幾位參謀化裝成老百姓,在內線的協助下進入井陘礦區進行偵察,弄清了守礦日偽軍和礦警的兵力配置、活動規律。戰鬥打響後,聶鶴亭在井陘和娘子關之間的大臺頂上具體指揮各縱隊作戰,對日軍獨立混成第8旅團和第4旅團展開攻擊。經過兩天的激戰,作戰部隊迅速攻佔井陘礦區。

資歷很老,榮獲三枚一級勳章的聶鶴亭,為何1956年只補授中將軍銜

◆1940年8月,聶鶴亭(左2)與舒同(左1)、聶榮臻(左3)、楊成武 (左4)合影。

在作戰中吃了虧的日軍發起了瘋狂反撲,聶榮臻、聶鶴亭、唐延傑於8月27日發出電報指示,調整了作戰部署。9月2日,他們聯名下達盂北作戰命令。針對正太鐵路線以北的日軍大部被抽調到正太鐵路線以南實施增援的情況,聶榮臻、聶鶴亭、唐延傑將晉察冀軍區部隊的主力分成西路軍、中路軍和北路軍,全力在晉東盂縣周圍和壽陽以北地區拔除日偽軍據點,平毀公路。為配合此次作戰,聶榮臻、聶鶴亭、唐延傑還給冀中軍區發去電報,要求冀中軍區部隊“徹底破壞一切公路及儘可能的繼續破壞鐵路交通,用一切方法奪取某些深入之敵據點”。

盂北作戰歷時6天,收復會里、上社、下社、關頭、西煙等6個據點,殲滅日偽軍200餘人;配合作戰的冀中軍區部隊攻入平漢鐵路線上的高碑店等車站,炸燬火車機車一輛、車廂49節。

1945年4月中旬,聶鶴亭在延安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資格審查工作,隨即作為正式代表,出席了中共七大。

四、解放戰爭中,相繼擔任東北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等重要職務,為解放戰爭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

抗戰勝利結束後,黨中央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方針,調整了戰略部署,決定從各解放區抽調主力部隊和大批幹部進入東北。10月,聶鶴亭隨大部隊到達瀋陽,11月,擔任松江軍區司令員。1946年3月,國民黨軍分三路沿中長鐵路北犯,大舉進攻東北民主聯軍。黨中央致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第一政治委員彭真,指示:“你們應盡一切可能不惜重大犧牲,保衛戰略要地,特別保衛北滿”,“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你們必須在蘇軍撤退後一二日內控制之”。按照中央的指示部署,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命聶鶴亭率部承擔解放哈爾濱的任務。當時哈爾濱城內有偽軍和土匪武裝近萬人,4月28日,聶鶴亭率松江軍區6個團、北安軍區1個團,在第359旅的配合下,一舉解放了哈爾濱,俘虜偽軍和土匪5000餘人,其餘殘匪3000多人潰散。

哈爾濱解放後,東北民主聯軍決定設立哈爾濱衛戍司令部,聶鶴亭任司令員兼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此時,哈爾濱的特務、殘匪為配合國民黨軍的軍事進攻,活動十分猖獗,暗殺、爆炸、搶劫等案件時有發生。聶鶴亭不避危險,照常出席群眾集會,到處檢查工作,以安定民心。他指揮衛戍部隊逮捕了“國民黨中央先遣軍第五戰區”總指揮曹興武,鎮壓了“國民黨東北四省敵後工委”煽動的暴亂。他還委派得力幹部組建軍警聯合稽查處,打擊特務破壞,查處違法犯罪行為,整頓入城部隊紀律,在短時間內恢復了哈爾濱的社會秩序。

1947年8月,聶鶴亭被任命為遼吉軍區司令員。1948年1月,為迅速擴大主力部隊,東北野戰軍兼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羅榮桓召集吉林、牡丹江、松江、合江、龍江、嫩江、遼吉7個軍區的領導人開會,商討二線兵團第一批獨立團的訓練和編制,第二批獨立團的組建及前線軍區的作戰任務等問題。聶鶴亭參加了會議,他向羅榮桓表示:一定要克服困難,按規定時間補足第一批獨立團的兵員,完成訓練任務後補充給主力部隊。會後,聶鶴亭下大力抓了這項工作,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裡,遼吉軍區共組織21個獨立團、5.2萬餘人補充給了野戰軍。5月下旬,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攻打長春的外圍戰,聶鶴亭調遼吉軍區所屬獨立第10師參加戰鬥,在飛機場殲滅國民黨守軍2個營,隨後,獨立第10師與其他部隊擔負對長春的圍困作戰任務。

7月,為適應即將展開的東北國民黨軍決戰的需要,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決定遼吉軍區與遼寧軍區合併為遼北軍區,聶鶴亭任司令員、陶鑄任政治委員。9月,遼瀋戰役發起後,遼北成為主要戰場之一,數十萬解放軍指戰員途經或駐紮遼北。聶鶴亭參與領導繁重的戰勤工作,支援野戰軍各縱隊作戰。

平津戰役結束後,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軍改稱為第四野戰軍,聶鶴亭被任命為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5月22日,中央軍委決定:第四野戰軍與中原軍區合併,改稱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第一政治委員,聶鶴亭任副參謀長。這時,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已勝利地渡過長江,解放了武漢。國民黨軍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急令其所部撤至湖南長沙以北、以東和江西南昌以西地區佈防。針對敵情,聶鶴亭協助首長研究制定了繼續南進的作戰方案並上報中央軍委。6月2日,中央軍委覆電:“同意你們各軍到齊休整一段時期,然後三路或兩路同時動作。此種計劃可以齊頭並進,一氣打到贛州、郴州、永州之線,再作一個月休整,而在路上只作某些必要的小休息。”

6月18日,聶鶴亭到達武漢後不久,就參與指揮了宜(昌)沙(市)戰役和湘贛戰役。其中,宜沙戰役殲滅湘鄂邊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部1.5萬餘人,湘贛戰役殲白崇禧部4600餘人,解放了鄂西、贛西、湘東共39個縣市的廣大地區,切斷了宋希濂部與白崇禧部的聯繫,打開了進軍湘西的大門。7月下旬至8月底,聶鶴亭參與指揮贛西南追擊作戰,殲國民黨軍江西綏靖公署主任方天所部8000餘人,解放江西全境,為進軍廣東創造了有利條件。

9月至11月,聶鶴亭參與指揮了衡寶戰役、廣東戰役和廣西戰役。其間,於11月1日,隨林彪、譚政、蕭克由武漢南進至湖南衡陽,抵近前線實施指揮。這幾個戰役,由於認真貫徹了中央軍委關於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成功地將國民黨軍華南軍政長官餘漢謀集團和白崇禧集團主力殲滅。

五、要形成學業務,學技術的風氣,不能以“大老粗”為榮,不能永遠“外行領導內行”

1950年9月,摩托裝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成立,許光達擔任司令員,聶鶴亭為副司令員,分管部隊的組織編制和技術建設。裝甲兵是陸軍中以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為基本裝備的戰鬥兵種,機械化程度高,合成性強,是陸軍的重要突擊力量。聶鶴亭深知裝甲兵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決心為裝甲兵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向中央軍委表態:“願意和許光達同志共同把建設裝甲兵的大旗扛起來。”

為改變中國裝甲兵的落後面貌,許光達提出“三年內使我們擁有1000輛坦克”的設想,聶鶴亭積極支持,他為編練基地、修理基地及器材中心倉庫的選址、定編做了大量工作,多次深入基層檢查指導工作。11月,從蘇聯購進的360輛坦克、40輛自行火炮運抵中國後,聶鶴亭為將這批坦克和自行火炮順利裝備部隊,並在短期內能夠投入朝鮮戰場參加實戰,花費了許多心血。

聶鶴亭不安於外行領導內行的現狀,為精通裝甲兵不斷髮展的裝備,他向蘇聯專家、院校教員、技術人員乃至普通坦克兵戰士求教。應聘到裝甲兵的幾任蘇軍顧問——切爾卡斯基少將、馬雷金少將、基裡欽科中將,都被聶鶴亭視為老師,聶鶴亭與他們建立了深厚友情。經過幾年鑽研,他基本摸透了各種裝備的性能。1954年1月,在陪同朝鮮人民軍代表團參觀裝甲兵某師時,他將蘇聯製造的T-34型坦克與美國製M4式坦克的性能作了全面對比,並詳盡地介紹了蘇制CY-76自行火炮的性能,給在場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在許光達、聶鶴亭等的辛苦努力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部隊規模不斷擴大,至1955年初具規模,組編為坦克師、機械化師、獨立坦克團、步兵師屬坦克自行火炮團,形成了直屬統帥部和軍區建制的獨立坦克部隊、軍以下部隊建制的隊屬坦克部隊。

1961年4月,聶鶴亭被任命為工程兵副司令員,分管後勤工作。上任後,他馬不停蹄,陪同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視察洛陽第二工程兵學校和駐陝西的工程兵部隊,就部隊建設作了深入調查研究。

資歷很老,榮獲三枚一級勳章的聶鶴亭,為何1956年只補授中將軍銜

◆1959年國慶10週年合影,前排左起:孔石泉、袁淵、聶鶴亭、莫文驊、鄧逸凡。

1962年9月,聶鶴亭在福建廈門主持工程兵技術革新經驗交流會。他在觀摩遙控爆破艦艇試驗後,提出:此項試驗還應考慮到渡海作戰的需要,經驗交流會結束後,他又趕到安徽,視察工兵倉庫、舟橋團,還到造船廠瞭解工程兵器材的生產情況。對這些單位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聶鶴亭寫了詳細報告並報上級單位,引起上級的高度重視,協調解決了相關問題。

1963年8月,聶鶴亭到上海參加工程兵科研成果定型會議和條令會議。他在會議上講話說:領導幹部不能犯主觀主義,不能搞長官意志,要尊重科研人員、技術人員的意見;要形成學業務,學技術的風氣,不能以“大老粗”為榮,不能永遠“外行領導內行”,他的這番話,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

聶鶴亭生活儉樸,家中陳設簡單,床單、被褥補了又補,一套衣服一穿就是多年。但對烈士親屬子女,卻非常慷慨。全國解放後,他想方設法和犧牲戰友的親屬取得了聯繫,在經濟上補助他們,按時寄錢給烈士遺屬。在思想上關心他們的進步,他曾給烈士周傳業的妹妹寫信說:“要不計個人得失,為黨和國家的事業著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革命者永遠是光榮的。”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聶鶴亭受到衝擊和迫害,遭受了不公正待遇。1971年3月13日,因突發心肌梗塞,聶鶴亭病逝於北京,享年66歲。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