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備孕的你也必不可少!

維生素D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近期關於維生素D的研究也有不少!上至老下至小,維生素D都有作用,作為維生素界槓把子之一,我們今天來好好聊一聊它!

劃重點!維生素D對女性有什麼影響?

現有醫學研究認為孕婦缺乏維生素D的影響更大, 對母體本身而言,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產後抑鬱、複發性流產的風險增高。對胎兒的影響更大,與胎兒宮內生長受限、嬰幼兒及兒童骨礦物質含量減少、肌肉無力和佝僂病有關,成年後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及癌症的發生概率也會上升。

近期,一項刊登在國際雜《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經歷流產後計劃懷孕的女性,相比維生素D攝入不足的女性而言,攝入足夠水平的維生素D或能增加其懷孕及活產的概率。


維生素D對男性有什麼影響?

2006年,Corbett首次發現在男性精子中存在維生素D受體(VDR)。隨著對維生素D與生殖系統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維生素D參與了生殖功能調節及相關疾病的發生。

相關研究表明男性血清維生素D的水平與精液質量呈正相關。動物實驗發現,維生素D缺乏可直接引起雄性不育。但是目前維生素D影響精子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2017年11月3日,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領域權威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結論得出:雖然高劑量維生素D補充並不能改善維生素D缺乏的不育男性的精液質量,但補充維生素D對少精症男性有積極影響,對提高維生素D缺乏男性患者胎兒出生率也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知道了維生素D有如此多的好處,你是不是已經蠢蠢欲動想跑出去曬曬太陽,儘可能的吸收更多的維生素D讓自己的骨頭更健康呢?小心!這裡面有陷阱!

說來說去,維生素D怎麼補?補多少?

目前國內外對於孕婦補充維生素D的劑量尚未統一。

2011年預防維生素 D缺乏的內分泌學會臨床實踐指南中,建議孕婦至少補充維生D 600 U/d。2018版的《哈里森胃腸病學與肝病學》建議,1歲以內嬰兒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 IU,1~70歲人群、孕婦、哺乳期婦女每日補充維生素D600 IU,而70歲以上人群,每日補充維生素D800 IU。中國營養學會2016年發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則建議0~50歲人群、孕婦、產婦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 IU,50歲以上人群每日補充維生素D 600 IU 。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2015年國際婦產科聯合會(FIGO)推薦備孕婦女每天至少補充維生素D400 IU。所以,若要自己和寶寶更健康,補充維生素D應該從備孕就開始了!


維生素D,備孕的你也必不可少!

而對於其他年齡段人群維生素D補充劑量建議如下:

1. 外源性補充:即食補和維生素D補充劑。許多食物都會維生素D的天然來源:各種奶酪,大馬哈魚,金槍魚,蛋黃,牛肝;有些健康食品例如早餐麥片,奶粉橙汁都常標誌含有添加的維生素D。

2. 內源性補充:大白話,曬太陽!理論上來說,有些人是可以只通過曬太陽就能吸收足量的維生素D的,但這其中有許多影響因素:包括生活所在的區域,季節氣候的影響,還有白天時間的長短以及其膚色等等。

關於地理位置,處在不同區域的人所能吸收陽光的機會不同。例如,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能受到的陽光照射更充足,但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冬天就可能無法通過只是曬太陽就能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了。

還有季節氣候的影響,有些時候不宜出外暴曬,一天太陽光線最強烈的時候在於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但如果是在夏天,烈日當空下還跑去曬太陽,沒等充分吸收維生素D,可能就已經中暑暈厥過去了。

人的膚色也會影響他們曬太陽所能產生的維生素D,膚色顏色較淺的人其皮膚所含的黑色素量較少,產生維生素D的速度更快,但對於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UV)不能起保護作用;而膚色較深的人其皮膚所含的黑色素量較多,能起防曬保護,但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製造維生素D。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現,墨西哥裔美國人和非西班牙裔黑人更容易患維生素D缺乏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