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黔東南貴州畫個圓《三十二》鎮遠傅家大院一個很值得去的地方


傅家大院,單獨說說。兩百餘年,九代人的悲歡離合,小編一行是專心的遊走了一番。圖傅家大院大門。這就是著名的歪門斜道。鎮遠的民居屬於山地建築,那麼,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這一帶的房屋正好是位於山之南,陽剛之氣很旺盛,若無陰氣調和,必然有虧損。

所以開大門很有講究。地理先生根據這個原理,選擇朝東南,或西南方向開大門。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財不露白啦。在大門口向裡面看,進門就一天井。

進了大門之後,在這個不大的天井中,有兩道階梯,一道是隨著廊下通往客院,一道是直進中堂。這裡面不僅隱藏學問,而且反映出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

首先,我們仰頭看見“良弼名家”四個金鉑大字。從字意思來看,就非同等閒。良弼是良相的意思,弼有輔佐的含意,是朝中大臣才能稱弼。用輔佐二字解釋,則是宰相之類的大臣才能擔當得起輔佐的重任的。而“名家”兩字就不難理解了。

那麼我們看,正房是六扇精雕細刻的門窗,前面有幾步階梯,如果是沒有一定身份的人,只能走廊下通往側院客房。但如果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就可以從這裡往上進客廳裡面,主人只開兩扇門即可。圖為傅家大院名家油畫。

假如是極其尊貴的客人,六扇門就會全開,尊貴的客人由主人陪同從正中的兩扇門中進入客廳,其他隨行人員從兩邊進到客廳裡。

進大門的左手是一個大“福”正對客廳。圖為傑哥和現在的傅家主人傅舜德交談,聽大院的故事。

傅家扁擔,傅家祖傳的扁擔,兩頭尖尖的樣式,據說可作防身之用。 兩百多年前,傅家的祖先就是拿著這根扁擔沿著舞陽河從江西一路走到鎮遠,在碼頭上做了一名‘挑碼頭’的苦力。

當年在鎮遠城內靠挑擔起家的商人很多,傅家先祖就是其中之一。有了積蓄後,這根扁擔變成了貨郎肩膀上七八隻貨擔的工具,挑著鎮遠的土產去湖南販賣,再挑上湖南的土特產來鎮遠出售。來來回回後又做起了桐油生意,撈到了第一桶金,從一個小商小販逐漸變成了富甲一方的鉅商。

當年傅家全盛的時候,鎮遠府城街上半條街都是傅家的堆棧,傅家老爺把他的堆棧起名叫“裕盛老行”。在復興巷的盡頭,傅家老爺修建了這所傅家大宅院。據說,傅家老爺最喜歡的事就是站在宅院的騎樓上,登高望遠,注視著禹門碼頭前如織的商船。圖為傅家大院二進天井。


傅家老爺並沒有忘記這根起家的扁擔,將扁擔供奉到神龕前,他並沒有像其他江西商人那樣,發家後修族譜、修宗祠,而是供奉著一根扁擔,並將扁擔的來歷祖祖輩輩相傳,為的就是不讓子孫後世忘記創業之艱難,從而更好地守護家業,世世代代安享富貴。

當年,十九歲的楊秀英經由姑媽介紹嫁到傅家時,傅家早已淪落到經常吃不飽飯的境地,傅家從傅舜德的爺爺,也就是楊秀英公公那一輩起,就已經發誓不涉足商業,而以讀書為樂,楊秀英的丈夫就好讀書,是當時鎮遠城考到外省讀書的兩名才子之一,曾就讀於重慶國民政府中央工業專科學校。

無奈家貧,無力繼續支付學費,楊秀英的丈夫只得輟學回到鎮遠,在鎮遠大菜園教書,為了生計,大戶人家出身的楊秀英給人帶過小孩,做過針線活,即便如此,傅家還是常常連稀飯都吃不上。


天井中的石頭水缸。水缸,是古時中國百姓用來盛水的一種器具,有陶製,石制,也有以銅製成用作救火的。庭院深深,置水缸,古時用來防火。

中國人愛風水,不管什麼東西都要和風水扯上關係,所謂“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所以在很多中國人家中,當自然條件無法滿足依山傍水的需求時,就會擺放一些水缸、魚缸之類的充數。

不過,小編還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不知你看這圖有何感覺。小編拍了一張人在孔裡面的。外圓內方小編在其中,哈哈,小編也沾點財氣。

楊秀英老人自從嫁入傅家的那一天起,就沒享過幾天清福,飢餓、窮困、丈夫早逝,她拉扯著幾個兒女粗茶淡飯,艱難度日,當上百年的老宅子屋樑木柱華彩褪盡,她沒有錢買桐油,就去撿舊報紙糊牆,一層又一層,連她自己都記不清究竟糊了多少層。

後來,鎮遠街頭巷尾都在流傳著一句話:“傅家老太太隨便賣幾扇窗戶都能值上百萬!”可她並沒有這麼做。楊秀英老人在傅家過了七十多年,直到以九十二歲的高齡去世,她的一生見證了傅家大院七十幾年的悲歡離合。圖為小姐房內的櫃子和匾。


這些雕花,以寓意吉祥的種類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還有室內擺設的傢俱,都是明清時期的東西。

小姐座椅。古代女子常深居庭院,寢居用度上也相當講究,比如她們會選擇玫瑰椅,它並非是玫瑰花的樣式,而是“美若瑰玉”,形容像玉一樣溫潤、純潔、優雅,樣子像極了女人溫柔如玉的氣質。

在傅舜德老人的記憶裡,家族輝煌的過去彷彿是個久遠的傳說。伴隨他童年和少年時代的是貧困和飢餓,傅家的顯貴終結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場神秘的大火。從顯赫一時的鉅富突然淪落到貧窮,傅家大起大落使得傅舜德的爺爺為子孫們立下規矩:傅家子孫不再涉足商業,以讀書為樂。


如今,傅家已經傳到了第九代,傅舜德夫婦也早已經年逾花甲。傅母楊老太太在世時時常唸叨的一句話就是:“祖宗靠挑碼頭起家留下這個老房子,不能敗家,要留下來。祖宗留下來的祖訓,要把傅家大院一代代傳下去,永不改姓。”

孔子曾經說過:“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當很多人稱讚傅舜德老人在最困難的時候沒有變賣這所老宅院時,他總是淡淡的說,其實自己只是遵守祖訓。

傅家的起點是很高的。二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顯示著傅家的興衰史。最初,傅家由棄官經商起步,曾經風光一時,雲南及湖南省都設有分號,就連雲貴鏢局的籌建都得經過傅家老爺定奪,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直到晚清及明國時期,傅家連年遭到不測,才開始衰敗下來,最後能保住半壁江山也就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從客廳向外看,大大的“福”字正對著客廳。

客廳的右廂房內可是藏著傅家大院的鎮院之寶,鎏金雕花架床。讓我們為之震驚的是那些精湛的雕刻工藝,聽主人說,當時花費最高的則是現在看起來最不起眼的兩小片玻璃,別小看了這兩片現今最不值錢的玻璃,當時可是西洋貨,代表著這個家族的實力。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裡的窗格上居然會刻有“狐狸”這種動物。

原來是因為這裡“狐”和“福”字發音很接近,於是才會有這樣的當地特色。如果不是主人耐心講解,我們很難會注意到那些雕工精細的門板原來還頗具內涵。比如一個不可能出現的“獸”,取長“壽”之意,出現在一個重“疊”的桌子上,取耄“耋”意,期許主人達到不可能實現的“壽”,寓意萬壽無疆。


床的右邊的圖,一隻鹿,寓意著“祿”,扛著一個瓶子,寓意著平安,瓶子里長出搖錢樹來,而旁邊的小人踩在桌子上努力去夠才能夠到,寓意著通過努力才能收穫金錢。另外平安、工作穩定才能讓金錢源源不斷。

鎮遠傅家大院雕花鎏金床、雕工精緻的窗格、紋路清晰逼真的佛龕、太師椅、將軍椅、琴凳、古陶瓷等等,讓人感受到它悠久的歷史顯赫的地位。在這所宅院裡生活了一輩子,傅家人的靈魂早已跟這座祖宅連在了一起,不僅有文化的延續,更有情感的延伸。傅家大院和它的故事會一代一代繼續地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