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協議政會聚焦痛點,推動「回天」地區城市修補

一直以來,因交通擁堵、職住嚴重不平衡等公共服務滯後的問題,回龍觀、天通苑地區被冠之以“睡城”的稱號,成為北京超大型居住區治理亟須突破的重點難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今年8月,《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正式出臺,緊緊圍繞“迴天”地區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集中發力。市政協也高度重視“迴天”地區發展,並將“推進超大型居住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年度協商計劃重點議題。9月28日上午,市政協和市委統戰部聯合召開議政會,趙亞洲、範賢生、關振鵬、戚進東、張亞芹分別代表民建市委、農工黨市委、致公黨市委、市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重點發言,從城市修補、社會治理、跨區域體制機制等方面建言獻策。

趙亞洲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建議

推進“迴天”地區空間立體發展

北京市政協議政會聚焦痛點,推動“迴天”地區城市修補

回龍觀、天通苑兩個超大型居住區的建設,為短期內快速解決中心城區棚戶居民和無房居民的住房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當時在規劃設計上缺乏長遠考慮,加上規劃實施和建設上的問題,造成 “迴天”地區交通路網不匹配、醫療資源不配套、教育資源匱乏、商業網點佈局不合理等問題。

城市更新修補理念起源於二戰後歐美城市對不良住宅區的改造,是城市發展理念的更新,也是一項長期的大規模的系統工程。建議採用城市修補的理念對“迴天”地區進行系統規劃設計。

一是科學修訂空間規劃,修補完善城市商業、文化等功能。通過修訂“迴天”空間規劃,使之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提升整體質量。鑑於“迴天”地區資源有限、高密度等特點,引入立體城市概念,探索在立體方向混合使用的可能性,將居民必需的一些商業設施化整為零,引進大品牌,實行小規模、多網點經營。

二是拆除圍牆,開放壟斷設施和空間,打通城市交通內循環。鞏固 “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成果,拆掉不必要的圍牆,減少內部堵點。擴大綠地,為市民提供更多公共健身、休閒娛樂等用地,將“迴天”地區打造成高密度居住綠色空間修補示範區。同時堅持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通過整合資源,發揮現有公共設施、公共資源的最大效用。

三是強化土地複合利用,推進空間立體發展,為擴大教育、醫療用地擠出空間。順應城市的自然生長規律,在城市的特定區位,通過高密度高強度開發和功能的混合使用,豐富城市生活的多樣性,特別是在完善教育、醫療配套設施方面,既要方便群眾對學校、醫療的需求,又不能消減其他功能。

四是運用信息科技手段綜合施策,系統解決“迴天”地區公共服務設施缺陷。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手段,打破信息堡壘,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和深度應用,提高智慧社區建設水平。

範賢生代表農工黨北京市委建議

建立政府社會物業居民多元共治格局

北京市政協議政會聚焦痛點,推動“迴天”地區城市修補

打造超大型居住區治理示範,是《三年行動計劃》中四大重點工程之一,關鍵在於社區治理能力的提升。目前,“迴天”地區社區治理方面還存一些問題和短板:

治理組織機構不健全,服務和管理力量不足,“迴天”地區常住人口將近90萬,但鎮街和社區各類工作人員不足2000人,社區服務站沒有人員配置。社區發動群眾不夠,居民參與自治動力不足。社會組織服務質量不高,支撐能力較弱。物業公司身份模糊,服務單一,服務、管理水平相對粗放滯後。

堅持黨建引領,建立政府主導有力、社會參與有序、居民自治充分的多元共治共享格局,是“迴天”地區社區治理的關鍵所在。對此建議:

一是健全組織機構,在社區治理中發揮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作用。加快落實回龍觀三個街道辦事處的建設,儘快配齊相關人員。探索社區居委會與社區服務站“居站分離”,補齊社區服務站人員配置。

二是推動基層協商民主,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充分發揮中青年群體參與意識強、熟悉現代科技的優勢,依託小區微信群、移動終端等多種平臺,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對話協商機制。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徵集居民建議訴求,梳理出民生清單,積極主動回應並切實加以解決。定期召開社區治理工作情況發佈會,讓居民知曉身邊事。

三是激發社會力量活力,引導社會組織有序參與。充分發揮“迴天”地區社會組織協會的孵化器作用,簡化社會組織成立程序。引導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居民需求預定等方式,參與到養老助殘、科普休閒、文體活動等傳統服務領域,並探索進入矛盾調處、節能環保等新興服務領域。

四是依法加強物業管理,鼓勵從以物業為中心向以業主為中心、從單一服務提供者到多元化服務供應商的角色轉變,根據業主需求,提供訂單式、個性化物業服務。

關振鵬代表致公黨北京市委建議

系統性規劃佈局超大型居住區公共空間

北京市政協議政會聚焦痛點,推動“迴天”地區城市修補

圍繞改善回龍觀和天通苑超大型居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我們結合無障礙公共環境建設調研成果進行了認真思考,提出三個方面建議。

一是從規劃的體系佈局角度,建議轉變規劃範式,突出服務為先,注重系統耦合。“迴天”地區公共空間的服務能力欠佳,局部地區用地功能發生重大變化是重要原因。另外,以往的公共設施規劃建設,按照政府內部分工進行分項分類分級設置,對不同設施彼此間的系統性、關聯性匹配重視不夠,重視獨立佔地的大型公共設施,對不獨立佔地的便民服務點、市政交通站點等的統籌考量不足。應本著服務居民為先的原則,補充完善公共空間設計,在公共空間使用功能、空間佈局上進行系統性安排,並落到控制性詳細規劃修訂上。

二是從項目的建設內容角度,建議優化項目供給,研究功能兼容,探索綜合設置。各部門應加強協作,加強對擬建項目的前期綜合性策劃研究,藉助建築方案設計,在地塊層面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建設管控文件中,標明剛性保障與彈性引導、公益優先與盈利兼容的具體和細化的建設要求。

三是從管理的法定依據角度,建議面對未來發展,統籌實際需求,提早預期研判。適度考慮該地區隨著城市發展可能在公共服務需求上產生的新變化,在《三年行動計劃》的具體實施上,做一些帶有前瞻性的規劃設計。比如,應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可能在居民生活品質提升上產生的新需求,在公共空間規劃建設過程中提早預判、留出空間。

在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過程中,結合已開展的年度規劃體檢,對已建成的其它中心城區邊緣集團的大型居住區進行評估,統籌制定建設或優化提升的安排,如東壩南區、常營、垡頭的翠城與焦化廠、豐臺的橋南等,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戚進東代表市工商聯建議

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北京市政協議政會聚焦痛點,推動“迴天”地區城市修補

調研發現,回龍觀、天通苑地區雨水收集處理系統基礎設施薄弱,地區防洪洩洪體系建設不完善,雨汙合流情況比較嚴重,已經影響到清河水質。同時,該地區雨汙管線的規劃與市政管網的對接存在不足之處,小區部分管網老化,漏損率高。因此迫切需要進行系統的海綿化改造。

建議試行政府主導、民間資本參與的建設運維模式,共同建設海綿社區試點,使其成為北京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典範,發揮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一是以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為試點,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海綿社區投資建設,組建具有海綿城市項目建設經驗的民營企業和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專業團隊,為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海綿化改造提供精準的規劃設計和實施方案,儘快形成模板與示範。建設過程可採取PPP+EPC模式,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吸收民營企業參與管網建設和改造。

二是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海綿社區改造完成後的維護管理,運用智能化手段保證基礎設施長效運行,在完成超大型居住區海綿化改造、打造海綿社區樣本的同時,振興一批本地的海綿城市及雨水利用技術領先的企業,從而推進北京市海綿城市相關產業發展。

三是鼓勵掌握“海綿建設”相關技術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超大型社區立體化綠化工程,全面應用雨水滯留系統、雨水回用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等先進技術,將滲透到地下的雨水以及社區內道路、屋頂、綠地等的雨水回收再利用,轉化為小區內綠化用水、清潔用水、衛浴用水、洗車用水等資源。大力發展種植屋面技術,提高屋頂利用效率,“問天要地”,因地制宜推進屋頂、牆面、陽臺等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形式,推進立體綠化+建設。

張亞芹代表無黨派人士建議

加強跨區域基礎設施項目統籌協調

北京市政協議政會聚焦痛點,推動“迴天”地區城市修補

《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項目有97項之多,發改和規劃部門要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統籌,合理安排各個項目的主次和順序,切實做好具體執行的計劃,並確保按計劃落實到位。

一是抓緊加密區域軌道交通線網,有計劃地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目前,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實有人口近90萬,按照一半人上班、上班族中一半人乘坐軌道交通計算的話,20多萬人需要五條軌道交通線全力應對。加強大容量軌道交通建設刻不容緩,應該儘快規劃和付諸實施,提高軌道交通線路密度。

二是加強市區兩級政府及各區間的協調力度,重點加強跨區域基礎設施項目的協調。回龍觀、天通苑承接了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及文化保護區人口疏解安置的建設任務,區域向心交通和潮汐交通明顯,早晚高峰期間擁堵現象突出。在大容量公共交通未建設之時,道路交通建設尤為重要。對於跨區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給予更多的關注。市區兩級應搭建協調議事平臺,定期研究解決建設中的資金、手續、進度等問題。

三是加強政府部門系統管理的銜接,管理單位要提早謀劃,提早介入。建議強化審批信息在部門間的共享,在建設項目可研批覆或核准之時,就告知相關部門,特別是管理部門,使其能夠提早介入。在建設方案研究過程中,將設施使用和管理需求統籌納入其中,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給予專業的指導,在交驗時實現快速順暢移交。

管理部門介入的同時,應提早謀劃設施建成後的使用管理問題。比如,設施的分配與使用、完工交付後管理人員的到位、社區管理人員的到崗等。管理部門應轉變工作觀念和方式,將等靠要轉變為主動參與、積極服務,按照建設計劃,提早對接和準備交付運營後的各種工作,包括儲備師資、醫療及社區管理人才等,把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連接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