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該聽誰的


我們到底該聽誰的

每天,我們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不管是來自身邊的,還是來自網上的。任何信息都離不開人的要素,或是某人觀點的直接表達,抑或轉述他人的看法。

但在這信息海洋當中,孰對孰錯,我們到底該聽誰的呢?

有人說:誰成功我們聽誰的。這些人包括知名主播,演藝明星,企業老總,公眾領袖,商業大亨等等。如果追問,為什麼要聽他們的,他們有可能是錯的啊。有人反駁道:如果他們是錯的,怎麼會有今天的成就呢。

有成就跟有智慧是兩碼事。有時候,名利跟命有關係。比如星二代,富二代,他們名利的獲得是因為出生在一個光鮮的家庭。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全盤否定他們,只是希望大家明確一件事:我們不要盲從於人們頭上的光環。也包括身邊的人,例如名校畢業,身居高位,才華出眾等等。這些都不能保證他的觀點就是正確的,我們要學會甄別是非。

怎麼去甄別呢?

首先,看這個人是否心善。如果心善,表達的觀點至少沒有惡意,至於對與錯另當別說。為什麼要強調心善呢?有些人會蠱惑人心,利用他人的弱點來謀取利益。人性中有哪些弱點呢?比如好色,貪婪,急功近利等等。舉個例子,很多勵志演講,傳銷詐騙都會用一些煽動性的語言來籠絡人心,就是利用人們急功近利的心態。

還有一些人,雖然不會從他人身上謀取利益,但是卻為了自己精神上的滿足,例如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好勝心等。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固執己見,對自己說的話篤信不疑,靠著經驗和主觀去思考表達。這些人的觀點要小心對待,因為他並不是真心分享。真心是指我們要對自己的話,表達的觀點要抱有認真負責的態度,不能貪圖一時虛榮而誤導他人。這些都是沒有善心的表現。

光有善心還不夠。有善心只是說明他不想誤導他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沒有誤導他人。如果是有意地誤導他人,這是罪;無意地誤導了他人,這是過。

所以,單有善心還不成,還要有智慧,這類人我們稱之為福慧具足。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福慧具足呢?

這需要我們能夠洞悉人性,冷靜觀察,不被他人的表象所迷惑。說起來挺容易,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看的很透徹,與各人的經驗,學識有關。所以,要從魚目混珠的思想中提取出精華是有難度的一件事。那有沒有特別靠譜的人,他的觀點是毋庸置疑的呢?

在古代,有兩種人的觀點是無須懷疑的,父母和老師。因為這兩類人所教的都是最經典的文化和智慧。但是,由於現在教育出現斷層,父母不知道怎麼教子女,老師也不知道怎麼教學生,所以弄得父不像父,師不像師。

所以,我們只能往前追溯,從老祖宗那兒尋求答案。有人說,那些都是封建迷信。雖然,近些年國學被搞得烏煙瘴氣,但我們不能因為這種現象而拋棄掉傳統的儒釋道文化。

為什麼要相信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呢?原因很簡單,第一點:老祖宗不會騙他的後代,試問一下,我們哪個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光宗耀祖,哪個人不希望中華民族能夠經久不衰。第二點,儒釋道幾千年前的經典為什麼能夠流傳下來,古代比我們聰明的人有很多,如果他們覺得這些東西沒用,早就捨棄掉了,根本流傳不下來。現代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如此暢銷,經得住幾千年人們的檢驗,能暢銷幾年的書都屈指可數。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盲目排外,覺得外國的經典就不好。外國的經典同樣可以學習,只不過對於老祖宗的文化,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語言優勢。智慧不像知識,它一旦開啟,就一通百通,融會貫通了。

有人覺得傳統經典讀起來吃力,理解有困難。我們可以從注本看起,就是解讀這些經典的著作,注意這些注本也是要尋求經典。例如讀紅樓要可看脂硯齋的解讀,讀水滸可看金聖嘆的評本,總之要看古代大德們的著作。或者看當代大德的著作、講授等。例如南懷瑾老居士的書,淨空老法師的視頻,講的都很通俗易懂。

當然,對於很多人來說,讀書這件事也挺難的,看視頻也更喜歡看娛樂的。這種情況,我們向他們學習的路就被阻斷了,只剩下一條路:跟隨自己的心。

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獨立思考,當你不肯從外界尋求智慧,只能通過反求諸己來獲得了。我們需要不斷地去總結、反思、探索、搜尋、整理、歸納。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在沒有外力的幫助下,單靠個人實現成長,需要他的根性很高,肯下功夫。否則可能越思越迷,越迷越思。

其實,不管是聽自己的,聽古今大德的,還是聽福慧具足的人,我們聽得都不是具體的某個人,我們遵從的是真理。惡人悔悟時,有可能吐出一句至理名言;愚人開竅後,也可能蹦出一句金言妙語。只不過我們不能捨本逐末,花費更多時間在愚人、惡人身上索取些隻言片語。

佛教中有句話叫做:依法不依人。不管我們接觸什麼樣的人,都要明白,我們要獲取的是正知正見,是真正的智慧。誰說的是真理,我們就去聽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