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火之上幽居,遠離塵俗


在煙火之上幽居,遠離塵俗

朋友是位畫家,他的畫室,也就是他的家,就在菜市場的南面。只要他一打開畫室的窗子,就能清晰地聽到菜市場人聲鼎沸,喧囂四起,隔窗望過去,煙火人間、芸芸眾生、俗世紛繁、生活百態,盡收眼底。

我很驚奇,這樣的環境如何創作?朋友笑著背起了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喧囂的鬧市,為何聽不到車馬喧囂?因為心遠離塵俗,即使在人潮人海中,也能屏蔽一切紛亂與噪音,覺得自己幽居山林之中。話雖然這樣說,但真正做到“心遠地自偏,”簡直太難了。

在煙火之上幽居,遠離塵俗

朋友很坦率地說:“這裡的房租最便宜,所以這幾年一直住在這兒。”我感嘆,為了五斗米,痴迷藝術的朋友不得不向生活妥協。他卻朗聲笑著說:“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我的一位朋友還特意在鬧市裡讀書,為的是培養自己專注的能力。我也是在磨練自己,看能不能鬧中取靜,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事實證明,打開窗子是生活,關上窗子是藝術。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嘛,一半煙火,一半清歡。我選擇在煙火之上幽居,既能入得紅塵,又能進得山林。”

朋友的生活態度讓我讚歎不已。窗子外面,人來人往,雞毛蒜皮;窗子裡面,山明水秀,萬紫千紅。在煙火之上幽居,真的是一種境界。不與萬丈紅塵隔絕,又不被世俗生活所奴役,超脫而不脫離,保持清雅而不清高。

在煙火之上幽居,遠離塵俗

我喜歡幽居這個詞,無論你身在何處,心始終是幽居的狀態。幽,幽靜、清幽、幽遠,如同連綿的遠山,呈現出柔和的線條,又有曠遠而蒼茫的意境,其中滋味極為豐富,需用心揣摩。居,是心居住的地方,代表著安定、寧靜,是安心之所。

在塵世裡走一圈,誰不是披了一身瑣碎與塵埃?誰的心不是幾番輾轉流離?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煙火之上幽居的意願。為心找個安寧之所,抖落一身疲憊,再顛沛的生活都會有平和之美。

在煙火之上幽居,遠離塵俗

我想起了文友小王,他從來不避諱談自己的職業:農民工。每天勞動強度很大,勞動結束後,誰不想躺下美美睡一覺?可小王有時間就去拿起毛筆寫作,他在幽暗的工棚裡寫作,他在工友鼾聲中寫作,他聞著自己酸酸的汗味兒寫作……他寫人生百態,寫悲歡離合,也寫風花雪月。我很難想象,他的那些清新幹淨的文字是在工地上寫出來的。他說自己左手生活,右手夢想,仰望著星空討生活。是的,我們都要討生活,都要在煙火人間打拼出屬於自己的地盤。很多時候,僅僅靠夢想養活不了我們。有些東西可以丟棄,有些東西永遠不能丟棄,比如夢想。這樣的時候,我們選擇了在煙火之上幽居,為心留個安寧的家。

無論是誰,都應該有在煙火之上幽居的願望和能力。即使你不為生活所累,也容易在光怪陸離的現實中迷失,很多人在浮華和喧囂中丟失了自我。在煙火人間,永遠為自己留一個詩意的家園。

在煙火之上幽居,遠離塵俗

在煙火之上幽居,讓一半煙火、一半清歡的人生呈現出最和諧最動人的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