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养老”的探路者与先行者——“亲和十年”媒体观察(7)

2006年4月,是亲和源的一个“大日子”。

从媒体报道资料看,“由上海康桥公共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亲和源老年公寓,在南汇康桥开工建设了。”报道表明,占地110亩、地上建筑面积84477平方米的亲和源老年公寓,是一片低密度的住区式建筑群,里面有煤卫独立使用的一室一厅和二室一厅的公寓、娱乐活动场所、健康生活广场、医院护理设施等等,环境设计也包含了人工湖、公园式绿地等自然景观,整个建筑设计是采用无障碍化设计的。

正当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时候,毋庸讳言,此时亲和源的“服务模式”抑或“商业模式”,仍然处于不甚清晰的模糊状态。在不断调整优化规划设计的同时,必须尽快完成市场调研、需求分析、理念创新以及“模式”确立。简而言之,即:亲和源卖什么?怎么卖?

奚志勇和他的创业团队忘我地投入,激情四射。他们一开始就注重打造“品牌”,树立了“品牌意识”、“品牌先行”的原则,将“品牌”视作亲和源工作和发展的“总纲”。

他们的品牌思维,在那年一系列活动策划中得以体现。

由亲和源创办的“爸妈,为您过节”至今已经坚持了13年,而首次拉开亲和源一年一度重阳文化节序幕的,就是从2006年开始的。它将传统的重阳“登高”、“踏秋”化为适合老年人的“分糕”“吃糕”等活动,帮助老年重拾回忆,收获欢声笑语。

“快乐养老”的探路者与先行者——“亲和十年”媒体观察(7)

与此差不多时间,亲和源还联合上海市作家协会、新民晚报社共同推出了“十日谈:关注老人”连载。沪上一批知名作家纷纷撰稿,表达对社会老年化问题以及养老现实的关注和期待,通过作家这一意见领袖群的“神来之笔”,使得亲和源的品牌与文化深度结合,让人联想到,亲和源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是有鲜明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的“机构”,它的事业发展,与城市的命运、与人们的幸福追求、甚至与每一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奇妙而密切的关联”。

在奚志勇带领下,一个名叫“亲和源老年生活形态研究中心”的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个中心表达了他们这样的追求,即亲和源的事业发展不仅仅包含企业行为,也将成为一个共享平台,一个联络社会四面八方的研究性“基地”,他们聘请了一批“外脑”作为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譬如全国政协委员邓伟志、时任《解放日报》理论部主任周智强、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性泉,华东师大博导桂世勋等等。研究中心负责整理收集国内外养老问题的讯息、观点、,研究和分析国际最先进的养老思想和创新模式,还发起组织“中国养老产业联盟”、“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等等,这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使得亲和源站得高、望得远,在广泛汲取各方面思想营养的基础上,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状况的养老理念,创建了自己的养老管理和养老服务新模式。

他们凝聚的共识是,亲和源不是养老地产商,不“度让”产权;它也不是“投资”产品,不谈“收益和回报”。那么,它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力推怎样的养老服务?

欲知更多,且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