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弘晝,近現代著名書法大家啟元白先生的先祖,號稱“清朝歷史上最荒唐的王爺”,沒有之一。

為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在最近熱播的宮斗大戲《延禧攻略》中,弘晝更是被描繪成了一個反面人物,頗具野心卻深藏不露,強暴宮女、毆打重臣、戲耍叔伯……最終為了自己的野心和愛慕的嫂子——嫻妃、繼後輝發那拉氏謀逆弒君未遂,被賜飲鴆自盡。那麼,歷史上的弘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為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和恭親王弘晝,清世宗(雍正)第五子、清高宗(乾隆)唯一活到成年的弟弟,生於康熙五十一年,比乃兄清高宗只小了三個多月,生母為清世宗純愨皇貴妃耿氏。如果從出身而論,清高宗相對於弘晝並沒有太多的優勢,二人皆生於清世宗潛邸時期,二人生母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和純愨皇貴妃耿氏彼時都只是王府的“格格”,也就是沒有正式封號的小妾。

為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但是,造化弄人!雖然年齡只相差了三個多月,生母的地位也是旗鼓相當,清高宗的天姿卻似乎更勝弘晝一籌,自幼頗得祖父清聖祖(康熙)和父親清世宗的喜愛。清聖祖晚年甚至將清高宗和時任皇太子、理密親王允礽之子弘晳一道養在自己身邊親自教育,並且公開稱清高宗生母鈕祜祿氏為“有福之人”。被祖父給予和事實上的“皇太孫”弘晳同等待遇,這一舉動本身就包含著特殊的含義。等於就是明確告訴大家,不論清世宗是否能夠繼承皇位,清高宗都是清世宗未來的法定繼承人。這也就是後來所謂“清聖祖後來隔代傳位說”的緣由之一。至於清聖祖彼時是否已經有意傳位清世宗還有待商榷,但是,清高宗在眾多堂兄弟、親兄弟中比較受祖父喜愛應當說是沒有疑問的。

為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可能正因為如此,知道自己不是四哥對手的弘晝,主動放棄了對於皇位的爭奪。當然,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血腥結局以及清世宗對於另一個兒子弘時的冷酷無情可能也是弘晝知難而退的原因之一。總之,弘晝主動退出了!與其像八叔、九叔那樣爭得頭破血流,最後不得好死,倒不如老實本分做個土財主……因此,清高宗作為清朝歷史上第一個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皇位繼承人,輕而易舉地就成為了九五之尊。

為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或許是作為弘晝主動退出的投桃報李,又或許是年齡相近、自幼一同長大的兄弟情深。清高宗即位後對這個唯一活到成年的弟弟那是相當的大方,不單待遇從優,對於他的所作所為、種種惡行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弘晝不惦記自己屁股底下那把椅子,愛咋的咋的。

為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對於清高宗的放縱,弘晝自然也是你給我臉我就兜著。為了一點小事,當眾毆打遏必隆的孫子、一等公兼軍機大臣訥親。殿試期間,當眾催清高宗趕緊走人,甚至反問清高宗,你賴這兒不走,難道是怕我吃了考生的回扣,徇私舞弊不成?(對原話的記載是文言,就不列舉了,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當然,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單上面這兩條,擱別人身上,死上一百回都夠了。可清高宗硬是低調處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這麼過去了。可我們這位弘晝同學不僅僅是恃寵而驕,而且還玩起了更荒唐的一幕——活出喪。

為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起初只是在府中設置靈堂,讓家人和奴僕給自己哭喪,誰哭得起勁兒有賞。弘晝則自己坐在靈堂上一邊聽著別人哭喪,一邊享受著祭品。後來慢慢發展為通知在京的王公大臣都前來王府弔唁。皇帝的親弟弟發喪,即便知道是假的,可是,能不去嗎?作為王公大臣,總不能空手去弔唁吧?奠儀總是要隨的。漸漸地,活出喪竟然成了弘晝的一條財源。對此,清高宗依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聞不問,任由弘晝荒唐胡鬧。據說,在清高宗長期的默許和縱容之下,弘晝最後居然發展到大白天縱容家奴公開搶劫國家造幣局的運鈔車,理由居然是自己的錢不夠花……即便這樣,清高宗依舊只是雷聲大、雨點小,象徵性地“處罰”一下,最後不了了之。

為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弘晝之所以如此,有性格使然,也有清高宗長期縱容的原因。但是,個人覺得,更多的可能還是古代王侯將相常用的手段之一——以自汙求自保。從弘晝傳世的詩作《金樽吟》來看,連作首詩都在向四哥表白自己沒有政治野心,只求榮華富貴。足可見弘晝並不是沒心沒肺之人,作為清高宗皇位的最大競爭對手,他的所作所為,說白了,無非就是讓四哥放心。我毆打軍機重臣,把朝中大臣都得罪光;我活出喪,讓天下人都覺得我荒唐胡鬧;我因為錢不夠花,公然違法亂紀、打劫運鈔車;就這樣一個人緣盡喪、民心盡失、違法亂紀、貪財胡鬧的我,還能威脅到四哥你的皇位嗎?四哥,你大可以放心,我不惦記你屁股下面的那把椅子。可能這也正是清高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直放縱弟弟的原因之一吧,也算得上是兄弟之間的一種默契了。

為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弘晝死於乾隆三十五年,享年六十歲,諡“恭”,即和恭親王。對於他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是自殺的,也有說是被清高宗賜死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肯定不是電視劇《延禧攻略》裡的那個結局。正史記載,弘晝是病死的,臨死前四哥清高宗還親自跑到王府看望了這位唯一的親弟弟。弘晝死後,他的兒子永璧也沒有按照祖制降一級承襲和郡王爵位,而是承襲了和親王爵位。由此可見,弘晝死前或許可能因過受過小處罰。但是,應當沒有真正得罪到四哥清高宗而招來殺身之禍。否則,一個親王被逼自盡或者被賜死,不可能連個像樣的理由都沒有。更何況,如果是清高宗逼死或直接賜死了弘晝,他完全沒有必要讓弘晝的兒子承襲親王爵位,因為這是違制的,是需要皇帝特別加恩的。如果是清高宗逼死或直接賜死了弘晝,即便不罪及子女,只需按正常程序即可,何必多此一舉?從這一點來看,應當說,正史的記載還是靠譜的。總之就是,這位王爺雖然荒唐一世,生前卻享盡榮華富貴,死後還獲得了僅次於“鐵帽子”的待遇,爵位不降等承襲一代。由此可見,清高宗和弘晝這對兄弟也算是善始善終了……

為愛甘願謀反的“和親王”跟“嫻妃”真的有一腿嗎?事實竟是如此

當然,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弘晝和嫻妃、繼後輝發那拉氏的那些事兒肯定是子虛烏有,大家就別瞎琢磨了。電視劇哪能當真?看看就行了,千萬別較真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