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老闆,根本沒時間玩喝茶!

有人說,有出息的老闆都是很“閒”的——他們只做三件大事:融資、用人與喝茶。

這有很多例子證明。比如馬雲不管公司細務,只是管好阿里CEO張勇就好了,你看95億美金收購餓了麼、200多億收購大潤發這樣的大買賣都不需要馬雲出面,張勇只是打個電話說聲就辦了。

還有劉強東,“ 我們採購部一年花兩個億, 都不用我簽字 ”,甩甩手,一切工作放手給管理層,自己跑到美國談了大半年的戀愛。

多麼瀟灑,多麼高級,多麼大氣魄、大格局。

這才是做老闆嘛!

於是,好多腦袋發熱的老闆們都購買了高檔茶桌,普洱、鐵觀音、龍井、毛峰、碧螺春。。。擺起了龍門陣。

真正的老闆,根本沒時間玩喝茶!

東施效顰。

你沒做到馬雲、劉強東那樣的企業,馬雲、劉強東都沒裝過的B倒是學得有模有樣。

屁大的公司就敢稱集團,幾十個員工就能劃分十幾個部門,上兩次媒體就以為成了創業明星,見幾個名人大咖就覺得自個也成了名人大咖。。。

什麼互聯網+,什麼大數據,什麼金融創新,什麼新舊動能轉換,什麼新零售,什麼供應鏈、生態體系。。。

滿嘴跑火車,拿著似懂非懂的時髦概念裝模作樣,自欺欺人。

抽著雪茄,喝著小罐茶,你就成商界精英了?

真正的老闆,根本沒時間玩喝茶!

你不知道的是,越大的老闆越沒時間裝逼。

“每月有26天在路上”,馬雲說自己一年飛了800多個小時,走訪了33個國家,就是飛行員每年也飛不到一千小時。

而劉強東雖然大半年在國外,但京東每天的企業經營數據是必看的,視頻會議、工作郵件也是沒斷過,作為能和阿里掰手腕的商業梟雄,他怎麼可能躺在溫柔鄉里睡大覺,如果劉強東是這樣的人,那奶茶妹妹未必會選他。

還記得王健林的行程單嗎?

24小時飛兩個國家,三個城市,6000公里,簽約500億合同。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常年如此。

還有著名的“勞模”雷軍,做小米的時候經常平均一天11個會,忙到只有3分鐘左右的時間吃個盒飯。

已經72歲的前首富宗慶後每天工作16個小時,創業30年來,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場一線,甚至沒有時間去西湖邊喝次茶。直到有次採訪需要,節目組把他請到了西湖邊,宗慶後不由感嘆,“在這座城市活了大半輩子,沒想到原來坐在這裡喝茶這麼舒服。”

但當下屬提出在附近建個辦公室的時候,宗慶後立刻否定了,“那就光顧著喝茶觀景了,看過的文件轉頭就得忘了。”

企業這麼大了,已經賺那麼多錢,為什麼還要這麼拼?

“當我們想躲在成就上睡一覺時,英雄之花就凋謝了,凋謝的花能否再開,那很成問題。信息產業中,一旦落後,就很難追上了。”華為老闆任正非說,“只有到棺材釘上時才能鬆口氣。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貫徹永恆的是管理改進。”

真正的老闆,根本沒時間玩喝茶!

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世界上更可怕的事情是,出身比你好的人,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世界上最最可怕的事情是,出身比你好的人,比你聰明努力,還比你有遠見。

謙受益,滿招損。

不要有一點成績就虛榮心膨脹,自高自大,自以為是,自認無所不能。

什麼戰略,什麼格局,什麼企業文化,什麼會議PPT,什麼管理制度,什麼MBA,什麼高大上的名堂。。。

狗屁不是。

一年利潤連一千萬不到的小公司就不要學人家去裝逼了。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才是最重要的,創業是生死之戰,容不得給自己加戲。

“融資,找人,喝茶”這樣的雞湯都是所謂“磚家”意淫出來洗腦的花招,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又有幾個是聽了磚家的話才成功的?

真正的老闆,根本沒時間玩喝茶!

創業本就是全身心投入進去的過程,每天需要考慮的是生存和發展。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還是要回歸經營的常識,站在未來看現在,千方百計地增加自己的競爭力,為企業爭取成長的資糧。

老老實實賺錢才是你最真實的本錢,外界的一切都是圍著你的價值轉的,當泡沫被戳破,所謂的媒體虛名、趕場混人脈,不過是一場滑稽戲。

結果不會陪你演戲,你裝過的所有逼早晚都是要付出成本的,人還是要活在現實當中。

創業就是負重前行,一路上有太多的壓力和責任,但不管創業初期的奮發圖強,還是以後的蓬勃發展,對任何一個志存高遠、縱情向前的創業者來說,時間總是不夠用的,而且時間會越來越貴——時間是最為稀缺的資源,時時刻刻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又哪有多少閒工夫去玩喝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