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傳染病防控小知識——乙腦篇

夏秋季天氣炎熱,蚊蟲孳生,容易造成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的流行。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具有起病急、進程快、疫情兇險、病死率高等特點。但通過有效的措施,我們是可以保護自己不被感染。下面我們就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有關乙腦防控的重點知識吧!

乙腦的傳染源是什麼?

乙腦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與許多動物可作為本病的傳染源。人感染乙腦病毒後,不論是隱性感染或顯性感染,均可出現短暫病毒血症,一般在5天內,血中病毒數量也較少,故人不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動物中家畜(如豬、牛、馬、羊、狗等)、家禽(如雞、鴨、鵝等)和鳥類可感染乙腦病毒,特別是豬感染率高,感染後血中病毒數量多,病毒血症期長,每年大批幼豬被蚊蟲叮咬後產生病毒血症,因此被乙腦病毒感染的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有調查證明,乙腦流行區流行期間豬的感染率可達100%。因豬屬單年生長動物,更新率快,感染高峰期比人類流行高峰期早1~2個月,故目前以動態觀察豬的自然感染率,作為預測乙腦流行的一項重要依據。

乙腦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

乙腦主要通過蚊蟲叮咬而傳播。傳播本病的蚊種有庫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蚊種,三帶喙庫蚊為主要媒介。蚊蟲吸血後,乙腦病毒先在腸道內增殖,然後移行至唾液腺,在唾液中保持較高濃度,經叮咬將病都傳給人和動物,再有動物感染更多的蚊蟲,形成蚊-動物(豬)-蚊循環。蚊蟲感染後10~12天就能傳播乙腦病毒。蚊蟲是乙腦病毒的長期宿主,可帶病毒越冬,病毒可經蚊蟲傳代。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乙腦?

人普遍易感,但感染後多數呈隱性感染,顯性與隱性感染之比為1:300-1:2000。感染後可獲得較持久和穩定的免疫力。

乙腦發病有哪些特點?

乙腦潛伏期為4~21天,一般為10~14天。大多數患者症狀較輕或呈無症狀的隱性感染,僅少數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高熱、意識障礙、驚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個階段。

初期:起病急,體溫急劇上升至39~40℃,伴頭痛、噁心和嘔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並有頸項輕度強直,病程1~3天。

極期:體溫持續上升,可達40℃以上。初期症狀逐漸加重,意識明顯障礙,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續時間越長,病情越嚴重。神志不清最早可發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見於3~8日。重症患者可出現全身抽搐、強直性痙攣或強直性癱瘓,少數也可軟癱。嚴重患者可因腦實質(尤其是腦幹)病變、缺氧、腦水腫及顱內高壓、腦疝、低血鈉性腦病等病變而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表現為呼吸節律不規則、雙吸氣、嘆息樣呼吸、呼吸暫停、潮式呼吸和下頜呼吸等,最後呼吸停止。體檢可發現腦膜刺激症,瞳孔對光反應遲鈍、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睪反射消失,深反射亢進,病理性錐體束症如巴氏症等可呈陽性。

恢復期:極期過後體溫逐漸下降,精神、神經系統症狀逐日好轉。重症病人仍可留在神志遲鈍、痴呆、失語、吞嚥困難、顏面癱瘓、四肢強直性痙攣或扭轉痙攣等,少數病人也可有軟癱。經過積極治療大多數症狀可在半年內恢復。

後遺症期:少數重症病人半年後仍有精神神經症狀,稱為後遺症,主要有意識障礙,痴呆,失語,及肢體癱瘓,癲癇等。如予積極治療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復。癲癇後遺症可持續終生。

被叮咬了乙腦患者的蚊子叮了會不會得乙腦?

一般不會,由於人被感染後僅發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數量較少,並絕大部分呈隱性感染,因此患者及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不大。

如何預防乙腦?

預防乙腦主要有以下措施:

1、控制傳染源:豬是乙腦傳播的主要傳染源,故應搞好飼養場所的環境衛生,人畜居住地分開。

2、防蚊和滅蚊:是預防乙腦的根本措施之一。消滅蚊蟲孳生地,滅越冬蚊和早春蚊,噴藥滅蚊,使用蚊帳、蚊香,塗擦驅蚊劑等。

3、預防接種:預防接種是保護易感人群的關鍵措施。2008年我國在全國範圍將乙腦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適齡兒童均免費接種。目前除西藏、青海、新疆等乙腦非流行區外,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將乙腦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