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的這闋詞,其實您只記住上片,也就夠了

誠如魯迅先生所言:“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假如您讀了魯迅先生的那封信,您就會知道,這是魯迅先生自謙的話語。不過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詞何嘗不是如此,自兩宋之後八百餘年來,讓人印象深刻者寥寥。論及豪放,主席另起山巒,空前絕後,無人能及。婉約一派,也就納蘭沙中覓珠,算得上名家,可是與兩宋巨匠相比,還差山水之遠。況且納蘭擬古明顯,放在今天,若機器“查重”,很多作品,原創這一關很難過的。

納蘭的這闋詞,其實您只記住上片,也就夠了

悽美納蘭詞

納蘭詞的再度興起,也就近幾年的事兒,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這些年“宮鬥”劇熱播,“古風”流行,再加上納蘭詞“小令”頗多,金句頻出,淺顯易懂,比較適合年輕人口味。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資本在作怪,出版商為了製造“熱點”,對納蘭、倉央嘉措的詞進行包裝、炒作,以圖巨大商業利益。

相比倉央嘉措,納蘭性德要更受歡迎一點,水平也更高一些。身世顯赫、容貌姣好、情史曲折。納蘭自帶光環,放在現在也是“網紅”,因為他身上可以炒作的點太多了。

納蘭的這闋詞,其實您只記住上片,也就夠了

納蘭性德

納蘭詞最重名句效應,很多詩詞,也就一兩句有閃光點。不過有一闋詞卻是例外,整個上片都會讓您印象深刻。至於下片,用典過多,讓人覺得食之無味,瞭解下就好。這闋詞就是納蘭的代表作之一——《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全詞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的這闋詞,其實您只記住上片,也就夠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

《古決絕詞》是唐代大詩人元稹的作品,也可以說是原創,主要以女子的口吻來控訴男子的薄情。柬友,就是挑選朋友的意思,您也可以理解成給朋友的一封信、講給朋友聽。總之這闋詞並不是描寫愛情的,而是用來闡述“交友之道”的,說明交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相對今人而言,古人更加重視交友,因為在諸多倫理關係中,只有朋友是自己可以選擇的。在諸多古詩詞中,對友情的描寫佔了很大一部分,這是不奇怪的事情。

納蘭的這闋《木蘭詞》,上闋用典一個,就是“班婕妤”被趙氏姊妹嫉恨,遭到冷遇的故事。下闋用典兩個,一個是唐明皇為楊貴妃寫《雨霖鈴》,再一個就是白居易《長恨歌》中對愛情的描寫: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詞中控訴說,很多男人都比不了唐明皇這個“薄倖錦衣郎”。

納蘭的這闋詞,其實您只記住上片,也就夠了

《康熙秘史》劇照

引用《長恨歌》沒有問題,唐明皇這個典故放在這裡卻有點不太恰當。唐明皇何許人也,大唐玄宗,有幾個人能比?況且連唐明皇也保護不了自己的女人,最後飲恨馬嵬坡。另外楊貴妃早先是壽王李瑁的妻子,也就是玄宗的兒媳婦。這樣的愛情,不提也罷。

拋開這些不說,單從詩詞上來講,下片的最後一句相比前三句,顯得比較弱,不能起到很好的照應作用,更不用說放在後面當做點睛之筆。只是為韻湊詞罷了。“薄倖”二字放在這裡也讓人費解,既然李隆基和楊玉環兩人堪稱生死之戀,又何談“薄倖”呢?

納蘭的這闋詞,其實您只記住上片,也就夠了

何事秋風悲畫扇

其實上片就挺好,寫得含蓄委婉,意境深遠,餘味無窮,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您完全可以把它當做一首詩來看待。

毋庸多言,大家能記住的,估計也就是上片了。

對於“納蘭現象”,我聰慧的朋友們,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海舟原創,敬請關注。誠意十足,乾貨滿滿。欣喜相逢,相知相悅。把酒詩話,引吭高歌。(zygf1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