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這闋詞,您記住了哪一句?或許這一句就夠了

他是金朝人,一生奉大金為正統。

他是天才,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卻屢試不第,三十幾歲才被取仕,入朝為官。

他是文壇盟主,擅長詩、詞、文、曲,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的“喪亂詩”最為出名,自唐杜甫以後,現實主義又一大高峰。

他的詞為金代一朝之冠。

他能堅持己見,從不隨波逐流。李商隱的詩詞在唐宋備受爭議,惡評不斷,他卻能給以客觀評價,並有詩云:

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這在當時,對李商隱的評價算是很高的了。

他的這闋詞,您記住了哪一句?或許這一句就夠了

元好問

他就是元好問,鮮卑族後裔。

他有一闋非常出名的詞,就是《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他的這闋詞,您記住了哪一句?或許這一句就夠了

天南地北雙飛客

這闋詞寫的是大雁的愛情,嘆的是人間真愛的美好!大雁尚不能獨存,何況人乎?詞的開篇,就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突如發問,直奔主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大雁生的至死不渝、不離不棄,震撼了作者,也感動了後世。“直叫”二字更是突出了愛情力量的偉大。元曲名家湯顯祖曾評說:情之極處,具是何物,竟至於要生死相許?現代教育家、詩詞作家吳梅女士也曾評論道:此詞即遺山首唱也。

並蒂的荷花、殉情的孤雁、水中的鴛鴦,歷來是文人騷客吟誦的對象,元好問生逢亂世,描寫又如此鄭重、纏綿,沒有深厚的感情做基礎是做不到的。多年後這篇文字,他又改了又改,方才定稿,可見是多麼看重。由此也可以說明,元好問是重情義的人。

他的這闋詞,您記住了哪一句?或許這一句就夠了

就中更有痴兒女

金朝滅亡之後,元好問甚是痛心,回鄉隱居,不再出仕,以表達對大金國的忠心。

能愛大雁這樣的小動物,就能仁愛,就能愛國,也能愛人與自愛。元好問善心太重,薄己好人,於元憲宗七年九月四日(公元1257年10月21日)病逝,享年六十八歲,適逢亂世,還算善終。

元好問任過鎮平縣令、內鄉縣令,做過鄧州節度使移刺瑗幕僚,並於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調任南陽縣令,在任上成績斐然。河南志稱他“知南陽縣,善政尤著”!

前後算起來,元好問在南陽待有五六年之久,和筆者也算是半個老鄉。

他的這闋詞,您記住了哪一句?或許這一句就夠了

遺山像

元好問這闋詞,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好詞,現在也是。只不過時代變遷,人們的審美髮生的改變,它的格式現在看起來,並不受大家歡迎。以至於近現代以來,這闋詞一直沉寂,甚至念大學的學生知道的也不多。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瓊瑤的電視劇《梅花三弄》上映,“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樣的經典名句才又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其實瓊瑤阿姨在歌詞裡面只用了這一句,上一句“若非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則出自唐朝黃檗禪師的《上堂開示頌》,由裡面“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轉化而來。

話不在多,語不在深,能讓人動了情,就是好句子。

他的這闋詞,您記住了哪一句?或許這一句就夠了

隻影向誰去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歌曲的傳唱,人們對美好愛情更加渴望,對真愛也愈發珍惜。說明這句詞,是有巨大生命力的。

而我們起碼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辜負了這詞。

有愛、有責任,更要有擔當!

海舟原創,敬請關注。誠意十足,乾貨滿滿。欣喜相逢,相知相悅。把酒詩話,引吭高歌。(zygf1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