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波:发展特色当家产业 推进稳定增收脱贫

陈海波:发展特色当家产业 推进稳定增收脱贫

永顺县地处武陵山片区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县、湖南省深度贫困县和红色革命老区县,国土面积3811.7平方公里,下辖23个乡镇、303个村、55.5万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89.67%。全县贫困村190个、贫困人口37866户145273人。

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脱真贫、真脱贫”,以绣花功夫推进“五个一批”落地落实,退出贫困村59个,减贫8.5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2.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7168元、年均增长12%,全县进入贫困群众增收最快、最有获得感的时期。

在工作推进中,我们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的重要指示,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发展特色当家产业,推动实现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构建“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一套服务体系”的产业扶贫体系,带动全县90%以上贫困人口增收,建成了在全州有影响、全省有亮点、武陵山片区有特色的产业扶贫示范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质有机富硒猕猴桃基地、全国优质富硒椪柑基地、全国重点优质烤烟基地、全国优质大米基地、中央财政产粮奖励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全省油料生产大县等多项荣誉,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昨天湖南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我县胜利召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突出科学规划,选准当家产业。推进产业扶贫,精准选定产业是前提。在农业农村部精心指导下,我们以打造“山地生态粮仓”为目标,编制山地精品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等规划,建成油茶、优质稻、柑橘、猕猴桃、商品蔬菜、烤烟、中药材、茶叶、特色养殖等九大特色产业扶贫基地109万亩,打造万亩精品园4个、千亩标准园69个、百亩示范园380个,培育龙头企业16家,发展农民合作社646家、家庭农场297家,联结贫困户3.41万户13.05万人,产业已基本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开发格局。例如,松柏镇种植1.8万亩猕猴桃、0.8万亩烟叶、1.32万亩优质水稻,2017年农民存款达2.5亿元,人均存款达10417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1%;高坪乡种植3万亩猕猴桃,人均3.35亩,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500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以内,2017年在全县率先脱贫。

突出政策引导,激发内生动力。推进产业扶贫,群众参与是根本。我们注重改变群众“等靠要”思想,把“帮眼前”和“扶长远”结合起来,变“带着贫困群众干”为“贫困群众主动干”,充分激发贫困户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发展产业达12.35万人。在资金投入上,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每年整合资金2亿元以上用于产业扶贫;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17亿元,建立风险补偿金2500万元、财政贴息904.5万元,覆盖贫困户5112户。在力量投入上,坚持驻村扶贫、结对帮扶尽锐出战,共派出190个扶贫工作队8060名结对帮扶干部,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抓住农业农村部、湘潭市、济南市历下区对口帮扶机遇,引进一批大企业好企业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带动1860户6520人增收。在技术投入上,选派190名科技特派员,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扶贫,累计培训农民1.5万人次。在电商扶贫上,依托自建电商平台打造集生产基地、销售网站、产品溯源、物流配送、农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成523个电商扶贫小店,2016年以来线上特色农产品销售额3.06亿元,带动4550户1.68万人增收3000余万元。

突出品牌建设,推进特色发展。推进产业扶贫,品质品牌是关键。我们立足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提高九大特色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实现脱贫产业更加稳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续。注重挖掘绿色、生态、有机、富硒优势和土司文化特色,以田园综合体、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芙蓉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油茶、猕猴桃、柑橘、莓茶、稻田综合种养、湘西黑猪等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中高端优质农产品,打响了沃康山茶油、松柏大米、溪洲莓茶、湘西椪柑等知名品牌,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个和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商标3件。今年我县各类农产品产销两旺,特别是猕猴桃年产量达12万吨,预计产值3.1亿元,带动3.4万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100元。

突出利益联结,推进共享发展。推进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是保障。我们坚持以市场为纽带、双赢为目标,采取入股、合作、订单、劳务、租赁等多种形式,鼓励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有效克服了贫困群众缺动力、缺技术、缺资金等问题,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分别通过产业园区带动6.25万人、龙头企业带动5.25万人、农民合作社带动11.63万人、家庭农场带动0.32万人、农村致富能人带动0.53万人。重点探索推行油茶“5221”发展模式,即一般农户占50%、公司占20%、合作社占20%、村集体组织占10%,发展油茶34万亩,产值3亿元,带动5.58万人增收。积极探索湘西黑猪“131”诚信扶贫模式,即1户贫困户1批次养3头湘西黑猪,助推1个家庭脱贫,带动100个贫困村 66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湘西黑猪1.52万头,增收2280余万元。

突出三产融合,提升综合效益。推进产业扶贫,三产融合是方向。我们紧紧抓住芙蓉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武陵山区现代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区建设机遇,先后引进北京上康林、北京资源集团、湘西老爹集团、伟佳柑橘、凯硕生态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拓深加工链,推动全县九大特色农产品生产、精加工、综合利用、销售、休闲旅游等一体化融合发展,初步构建了油茶、猕猴桃、柑橘、优质稻等产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5.2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推进农业园区、产业园区与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三者深度融合、互动发展,重点打造土家乡村游、精品民宿游、生态采摘游等乡村旅游品牌,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86个、精品村32个,带动1.44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产业脱贫,产业富民,上符党心,更合民心。下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向贫困发起总攻,继续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力争到2020年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基地130万亩,确保全县95%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增收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业绩,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作者系中共永顺县委副书记、县长,本文为其10月17日在农业农村部在北京举办的2018年扶贫日产业扶贫论坛上的发言,有删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