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惠山泥人,指尖塑梨園

文 | 許偉明

一、“惠泉山下土如糯”

屋子裡有一股泥土的味道。

喻湘漣一個人坐在靠窗的位子下面,用一團黑色的泥巴,仔細捏一個小泥人兒。這種時候,她不喜歡被打擾。

但我們來打擾了,她有點生氣。但她還是搬出很多椅子,“來,坐!”。我們看她年過七旬,想幫著搬椅,被她生氣地制止了。

一旦坐下,她看我們確實是前來虛心求教惠山泥人的,又很快高興起來。“來,喝茶!”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喻湘漣是惠山泥人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我們到來時,她正坐在位子上,仔細的捏泥人。攝影@陳逸航

惠山泥人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但真正興起應是在明清。

無錫惠山腳下的泥土,是惠山泥人的唯一材料。蘇東坡途經無錫時,大概是鞋子曾被這種泥土粘住了,曾留下詩句:“惠泉山下土如糯”。

喻湘漣從一大塊黑泥中抓取出一小塊,放在手裡搓成條,然後故意把一端壓彎,立在桌子上。那泥土就一直這麼立著,下彎的部分沒有繼續下榻,整塊泥土也沒有下墜。

就是這種泥土造就了惠山泥人。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惠山的泥土質地細膩柔軟,可塑性、站立性都很強,而且幹而不裂,彎而不斷,被稱為“磁泥”。攝影@陳逸航

捏泥土這個事,看別人做一兩次還覺得挺有意思,但換作自己不斷捏泥土,就會覺得很枯燥乏味了。年輕人愛乾的不多。

雖然希望這門手藝有年輕人來接班,但從對人家負責的角度,喻湘漣說她不大建議年輕人入這個行,因為好不容易吃苦練出一門手藝,最終的收入也不高。這也是這門手藝面臨的傳承困境。

二、孩童的玩具

喻湘漣更喜歡給孩子們捏泥人。

她說,給孩子們捏的時候,他們會特別驚訝也特別高興。一個人、動物,經過她的手,三下兩下就捏出來,和變魔術一樣令人稱奇。

喻湘漣從八歲開始,就隨外祖父學做泥人。她現在已70多歲,但手指依然靈巧。抓一點點泥土出來,她瞬間就把泥土搓圓,偶爾用木板拍幾下,偶爾用小木棍壓幾下、掐幾下,一隻小手就出來了。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給孩子的玩具,是惠山泥人的一個重要類別,習慣叫做“粗貨”。攝影@陳逸航


在惠山泥人的兒童玩具中,最常見的是蠶貓。

在清代《廣蠶桑說輯補》“雜說”中就有記載,“蠶最為鼠所喜食,飼蠶者不可無貓。無貓之家,每以泥塑假貓外加粉飾,置蠶室中嚇鼠,此可暫持,久則不靈。”攝影@陳逸航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彼時江南之地,多為桑蠶之家,鼠患嚴重,偷吃蠶寶寶,對養蠶威脅很大。養蠶戶就買了蠶貓來鎮鼠。久了,農村形成了習俗,只要養蠶戶,家裡有貓沒貓都會買一個惠山泥人的蠶貓放在養蠶室。

喻湘漣的外祖父蔣金奎捏泥技藝高超,並以捏蠶貓十分傳神而聞名,被尊為惠山泥人的“貓王”。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在春耕時節暢銷的“泥春牛”。牛身上繪著青黃兩色,共同寓意莊稼的良好成長和收成。攝影@陳逸航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質樸、活潑的惠山泥塑生動的反映了江南地區的民俗民風。圖為無錫古運河。攝影@周楊fly

這些有趣的“粗貨”,背後是過去江南地區的傳統桑蠶和農耕生活。

到今天,江南地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遷,農耕生活早已遠去,“蠶貓”和“泥春牛”的身影也越來越罕見。

但是另一個“粗貨”——“大阿福”卻流傳至今,並且被髮揚光大。

大阿福源於無錫一帶的民間傳說,現在基本是無錫惠山泥人的代言形象了。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從外形看,大阿福是一個大胖娃娃,可愛又憨厚,懷抱獅子或麒麟。攝影@陳逸航

三、指尖塑梨園

動物可以稍微變形走樣,依然能覺得極為相似。但捏人不同,要把人捏得“像”,是很困難的,要捏得好,當然得靠練了。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我們每天都看人,對人的形象再熟悉不過了。但越熟悉的東西越不好捏。攝影@陳逸航

在惠山泥人裡,捏人主要是“捏戲文”,就是用泥塑的方式表現地方戲劇,這種戲文角色題材的泥人叫做“細貨”。在細貨中,惠山泥人最常見的是崑曲、越劇、錫劇等。

喻湘漣說,過去有一些捏戲文的老師傅,和戲班子關係很要好,在戲班子上臺演習的時候,他就在臺下觀摩捏造型。用泥人定格住戲裡的某個動作瞬間,然後再把做好的泥人拿給戲班子的師傅看,聽取人家的修改意見。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在喻湘漣的工作室裡,可以看到很多來自《珍珠塔》、《白蛇傳》等等著名戲劇角色的泥塑。攝影@陳逸航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在喻湘漣的工作室裡,可以看到很多來自《珍珠塔》、《白蛇傳》等等著名戲劇角色的泥塑。攝影@陳逸航

把形捏好很關鍵,上色同樣重要。

捏好的泥人,放幹了就進行彩繪上色。彩繪講究:“紅要紅得鮮,綠要綠得嬌,白要白得淨”。因此看惠山泥人,色彩很鮮豔奪目。如果必要,再裝飾些帽子、鬍子、穗子,這就成了。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彩繪能給泥人帶來新生,一個黑乎乎的造型,因此變得多姿多彩了。攝影@陳逸航


無錫稻田的黑泥巴,這個奶奶玩了70年還放不下

彩繪能給泥人帶來新生,一個黑乎乎的造型,因此變得多姿多彩了。攝影@陳逸航

上彩講究的不僅僅是色彩搭配,還有繪畫,包括衣服紋飾的繪畫,臉部表情的繪畫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喻湘漣教授學員時,都要學員練習書法,掌握基本的書法運筆方式。

喻湘漣說,“什麼是色彩,色就是黑白,彩是多彩的顏色”。

製作惠山泥人的過程,恰是在黑白的基礎上誕生多彩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