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21章解讀,原文及譯文!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註釋

孔:甚,大。

德:“道”的顯現與作用為“德”。 容:運作;樣態。

象:跡象。

窈兮冥兮:深遠闇昧。 精:最微小的原質。

其精甚真:這最微小的原質是很真實的。 信:信驗,信實。

以閱眾甫:以觀察萬物的起始。 以此:“此”,指道。

今譯

大德的樣態,隨著道為轉移。

道這個東西,是恍恍惚惚的。那樣的惚惚恍恍,其中卻有跡象,那樣的恍恍惚惚,其中卻有實物;那樣的深遠闇昧,其中卻有精質;那樣的闇昧深遠,其中卻是可信驗的。

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消去,依據它才能認識萬物的本始。我怎麼知道萬物本始的情形呢!從“道”認識的。

老子《道德經》:第21章解讀,原文及譯文!

引述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這是說明“道”和“德”的關係。“道”和“德”的關係是:

(一)“道”是無形的,它必須作用於物,透過物的媒介,而得以顯現它的功能。“道”所顯現於物的功能,稱為德。

(二)一切物都由“道”所形成,內在於萬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現它的屬性,亦即表現他的“德”。

(三)形而上的“道”落實到人生層面時,稱之為“德”。即“道”本是幽隱而未形的,它的顯現,就是“德”。

本章和第十四章一樣,都是描述行上之“道”的。形上之“道”,恍惚無形,但在深遠闇昧之中,卻是“有物”“ 有象”“有精”。“ 其中有象”、“ 其中有物”、“ 其中有精”,這都說明了“道”的真實存在性。

本章內容重在描述道和德的關係,你有什麼什麼看法呢?歡迎發表評論!

文章說明:內容參照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