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37章解讀,「無爲而無不爲」

原文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註釋

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是順其自然,不妄為。注:“順自然也。”“無不為”是說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的,這是由於“無為(不妄為)”所產生的效果。“無為而無不為”即是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簡本作“道恆無為”,帛書甲、已本作“道恆無名”。

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長。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簡本作“貞”。“貞”正、安之意。

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簡本不疊“無名之樸”句,“夫亦將不欲”,簡本作“夫亦將知足”。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簡本作“智(足)以靜,萬物將自定”。

老子《道德經》:第37章解讀,“無為而無不為”

今譯

道永遠是順任自然的,然而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侯王如果能持守它,萬物就會自生自長。自生自長而至貪慾萌作時,我就用道的真樸來安定它。用道的真樸來安定它,就會不起貪慾。不起貪慾而趨於寧靜,天下便自然復歸於安定。

引述

本章提示出理想的政治在於無為而自化——讓人民自我化育,自我體現。

“靜”、“樸”、“不欲”都是“無為”的內涵。統治者自身如能做到清靜、真樸、不貪慾,對人民如能做到不騷擾、不奢靡、不擴展私人意欲,百姓的生活自然可以獲得安寧。

老子一再強調統治者的態度應出於“無為”——順任自然而不加以干預——讓人民自我發展,自我完成,同時要養成真樸的民風,這樣的社會才能趨於安定。

本章內容對你有什麼啟發嗎?歡迎發表評論,大家一起交流!

文章說明:內容參照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