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富甲一方,最終卻輸給了一個乞丐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窮苦大眾,當過叫花子討過飯,加入革命隊伍對抗大元,一步一步竟當上皇帝,建立大明,踏上人生巔峰,恐怕這是一開始誰都預料不到的事情。

一代梟雄,富甲一方,最終卻輸給了一個乞丐

朱元璋

朱元璋從一個討飯的乞丐,一路打怪升級,終於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隊伍,並且佔據了應天(現江蘇南京),這時候,朱元璋一輩子最強的兩個對手,出現了。

其中之一,便是張士誠。

一代梟雄,富甲一方,最終卻輸給了一個乞丐

張士誠是個販賣私鹽的。

販賣私鹽,是一個封建社會中長期存在的非法行當。

鹽是封建社會的硬通貨,由國家統一管制,禁止私自買賣。鹽是通過海水曬制而得,但是不管你曬還是不曬,海水就在那裡,不增不減。所以很多膽大的人就本著不曬白不曬,曬了就發財的心態,走上了違法犯罪的私鹽製作和販賣的道路。

因此作為私鹽販子的張士誠,很有錢。

一代梟雄,富甲一方,最終卻輸給了一個乞丐

但是張士誠做的畢竟是違法的生意,動了朝廷的奶酪,朝廷是絕對不會容忍的。因此,朝廷大力打壓私鹽販子,處死了很多張士誠的夥伴。作為一個熱血的漢子,張士誠不能忍了,於是就帶領著一幫私鹽販子起義了。

起兵之後的張士誠,可謂攻無不克,從泰州發源,一路攻克了多個地方,一直打到高郵。兵強馬壯的張士誠一看,哎呦,一路攻城略地,一不小心都佔了這麼大一片底盤了,乾脆建國稱王吧。於是建都高郵,稱誠王(人家本來就是叫張士誠嘛),國號大周。

一代梟雄,富甲一方,最終卻輸給了一個乞丐

張士誠紀念館

張士誠這樣一鬧,正統的朝廷--大元朝不同意了。畢竟天無二主呀,你張士誠鬧一鬧就罷了,居然還稱王了,你還把我大元朝放在眼裡嗎?話說這大元朝也是個認死理的朝廷,誰稱王打誰,不稱王你們就隨便鬧去吧。你看人家朱元璋,鬧得再兇,就是不稱王,這大元朝也就聽之任之,最後讓朱元璋當了皇帝。

元朝大將軍脫脫親率百萬大軍奔著高郵就來了,大有不打的你爸媽都不認識你誓不罷休的決心。一般人這時候早就慫了,但是私鹽販子張士誠沒有慫。他沒有投降也沒有逃跑,而是抱著“投降也是死,戰鬥也是死,還不如戰死來的悲壯”的心態,組織了一切可以戰鬥的力量誓死守衛城池。這一守,就是三個月。

一代梟雄,富甲一方,最終卻輸給了一個乞丐

眼瞅高郵就要被拿下了,大元朝的軍隊突然撤兵了。歷史證明,每個朝代都有進讒言的小人,而大元的這個小人進讒言讓皇帝覺得脫脫大將軍擁兵自重,很有可能謀反篡權。於是脫脫就被緊急召回,撤離了即將被攻下的高郵。張士誠就這麼把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打贏了。

此戰讓張士誠一戰成名。張士誠的部隊也藉著勝利的銳氣,再接再厲,一口氣拿下了江浙多個富饒的地區,成為最有錢的起義隊伍。有錢的張士誠對領土內的農民減輕賦稅,得到人民的一致好評。有很多農民集資為好人張士誠建立寺廟和石像。然而亂世爭雄,做一個單純的好人是遠遠不夠的。

一代梟雄,富甲一方,最終卻輸給了一個乞丐

隨著朱元璋佔據應天,張士誠也注意到鄰居這股不得不正視的軍隊。一山難容二虎,沒什麼好說的,那就打吧?

剛開始的時候,張士誠的部隊人數多於朱元璋,奈何朱元璋手下有良將徐達和猛將常遇春,大大小小上百戰打下來,張士誠一敗塗地。此消彼長,朱元璋的勢力越來越大,而張士誠只能縮回平江,將平江修建成天下第一堅城。

平江,是張士誠最後的去處,因此,面對這朱元璋強大的攻城部隊,張士誠愣是發揚堅毅不拔的精神,守了足足八個月。可惜這次沒有小人向朱元璋進讒言來救張士誠了。最終城破兵敗。

這張士誠也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在城門被攻破之後已久堅持巷戰。最後發現實在是沒有勝利的希望了,就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家屬親眷們,然後準備慷慨赴死。在被部下救下之後,不幸被俘。

被俘後的張士誠依然兵敗嘴不敗,面對朱元璋的勸降,說:天日照爾不照我而已。意思是:我敗給你並不是比你差,只是因為老天爺照顧你而不照顧我罷了。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將張士誠挫骨揚灰了。

一代梟雄,富甲一方,最終卻輸給了一個乞丐

​一代梟雄,最終落得個挫骨揚灰的下場,難道真的是因為“天日照爾不照我而已”?依著朱元璋的說法,張士誠致命的弱點是:器小。

私鹽販子的出身,讓張士誠及其算計成本和收益。看著盟友陳友諒被朱元璋打的滿街跑(在陳友諒的故事中會講述),卻過分珍惜自己的部隊拒不救援,任由朱元璋慢慢發展壯大,將自己和陳友諒的底盤一點一點蠶食掉。狹小的心胸,早就註定了張士誠在這一個成王敗寇的亂世裡最終的解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