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法院提前介入已爲13名農民工成功討薪2萬餘元

衡东法院提前介入已为13名农民工成功讨薪2万余元

“謝謝你們,為我們老百姓做主。”年過60歲的劉女士在衡東縣人民法院楊橋法庭領到自己2000元工資時高興的說。近日,衡東縣人民法院楊橋法庭通過提前介入方式,成功為13名農民討回工資2萬餘元。

被告賀某與被告趙某系常德老鄉關係,2017年兩人合夥在楊橋鎮承包大片農田種植馬蹄,種植面積約160畝。因種植、日常管理需要,所有臨時用工都是僱用當地老百姓,而當地老百姓又大多數以中老年人為主,工錢均是口頭約定。因馬蹄市場不景氣,兩被告出現了虧損,兩人也因此發生了矛盾,互相推諉,對所欠的農民工工資也採取拖延、迴避的態度,特別是趙某在外地,經常無法聯繫,引起農民工的強烈不滿。在多次討薪無果的情況下,農民工遂抱團司法援助起訴兩被告。

當時正式起訴的共有36人,後面通過消息傳播,又有十多人來法庭申報自己工資數。承辦法官認為涉及人數較多,又都是農民工的血汗錢,社會影響較大,處理宜早不宜遲,遂決定通過提前與兩被告聯繫的方式介入該案。經過與兩被告溝通,得知兩被告合作種植馬蹄項目已經虧損,且兩人之間的合夥賬目沒有結算清楚,所以農民工工資也一直拖而未付,但他們均表示,即便自己虧損也一定會支付老百姓的血汗錢。承辦法官告訴他們,他們對要支付農民工工資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但內部的矛盾沒有解決不應成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理由,雙方都應該克服困難共同面對,而不是迴避,拒而不見。他們都在農村承包土地進行生產經營,如果出現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新聞,社會影響不好,也會給自己今後的生產經營帶來負面影響,直接後果就是以後零時用工可能請不到人了。最後,經過估算,起訴的36人及沒起訴但來法庭申報的10多人,所欠工資總金額大概10萬元左右,承辦法官建議兩被告每人先交5萬元,在核對農民工工資後再分批次逐步發放。兩被告表示尊重法院的建議。同時法院也組織農民工召開了協調會,轉達了兩被告的意思,及表明了法院將通過分批逐步解決的方式妥善審理這起案件,得到了農民工們的認可。

近日,經過兩被告的核對,對其中的13名農民工工資沒有異議,法院便首先對該13人的工資進行了發放,共計2萬餘元。餘下幾十人的工資法院將組織雙方進一步審核、確認,再予以發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