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取經NBA,中超「工資帽」勢在必行,該舉雙手點讚嗎?

10月16日晚,中國男足國家隊與敘利亞國家隊的比賽尚未結束時,新華社發佈一條重磅消息——為加強聯賽治理,推動《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進一步落實,中國足協正在研究制定2019賽季職業聯賽改革和綜合治理方案。其中一項重大改革是將研究實施俱樂部投入限額、球員工資限額和轉會費限額政策,治理高價引援和球員收入過高等問題,抑制俱樂部非理性投資,全面降低俱樂部辦足球成本,促進職業聯賽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足協取經NBA,中超“工資帽”勢在必行,該舉雙手點贊嗎?

正在比賽的國腳們看到這條消息,一定會對其中“球員工資限額”政策最關注,這畢竟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球員工資限額”俗稱“工資帽”,並非中國足協首創,在NBA等成熟的職業聯賽中早就有之。中國足協是想借鑑這方面的成功經驗治理國內球員身價虛高、俱樂部經營難堪重負問題。

中國足協取經NBA,中超“工資帽”勢在必行,該舉雙手點贊嗎?

是的,早該把這個問題擺上檯面處理處理了。近些年來,中超聯賽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牌球星加盟,以廣州恆大、上海上港為代表的俱樂部一擲千金,掀起來了金元風暴,向大牌外援開出鉅額薪水,一些在歐洲賽場只能算二流球星的球員,來中超效力後,甚至拿著趕超C羅、梅西的薪水,這不是開玩笑嗎?中超聯賽“人傻 錢多”,一些歐洲五大聯賽的主力球員甚至頻頻示好,想要來中超聯賽撈上一筆“養老錢”。受此影響,國內球員身價也水漲船高,一些正值當打之年的國字號球員,甚至一些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轉會費動輒上億。就想問一句,你的水平值得這個身價嗎?一位曾經在中超執教的外籍教練在接受本國媒體採訪時直言,一些中超球員的水平只相當於該國乙級聯賽的水平,卻拿著比該國甲級聯賽球員還要多的薪水。這很不符合足球發展規律,也最終不會有好的結果。

中國足協取經NBA,中超“工資帽”勢在必行,該舉雙手點贊嗎?

事實證明,水漲船高的身價,確實沒有讓國內球員的水平有絲毫的提高。近年來,廣州恆大憑藉大把金元吸攬國際球星以及國內頂級球員加盟,雖然在亞洲賽場奪得亞冠,在國內賽場7連冠,看似無比榮耀,但某種意義上說,實則是對中國足球的一種戕害。首先,廣州恆大的一時成功,讓上海上港等球隊效仿,也出大錢購買球星,尤其是進攻球員。這種做法已有多年,對中國足球危害最大,看看每年的射手榜上,國內球員進球數能排第幾就知道了。大資金投入的球隊自然有出成績的壓力,這種情況下,沒有哪個俱樂部敢把前鋒名額留給國內球員,長此以往,國內鋒將會陷入惡性循環,越沒有比賽機會,水平會越來越下滑,進而,下一年,得到上場的機會更少。

中國足協取經NBA,中超“工資帽”勢在必行,該舉雙手點贊嗎?

2018年國足進行的幾場正式比賽,就陷入了鋒無力的尷尬,在對陣敘利亞隊之前,連續4場比賽未能攻破對方球門。也難怪,看看上場為國足摧城拔寨的武磊、于大寶、肖智等人,除了武磊,又有哪位能在聯賽中確保主力前鋒的位置?縱然一世英名的老帥裡皮,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廣州恆大、上海上港等能在亞洲賽場奪冠,而國足甚至連魚腩球隊印度隊的大門都無法攻破了。可以說,廣州恆大稱霸亞洲以及國內賽場,是以犧牲中國足球整體的發展為代價的,這個代價,不可謂不大。

中國足協取經NBA,中超“工資帽”勢在必行,該舉雙手點贊嗎?

中國足協顯然清楚看到了這一點,借鑑NBA推出“工資帽”政策就是應對措施之一。相信絕大多數球迷會舉雙手雙腳贊成。只是,外來的“經”怎麼念好,怎麼既能治理聯賽虛假繁榮,又能不損傷聯賽根基,足協需要好好掂量掂量,更需要集思廣益,不能唯領導意志行事,更不能隨意出臺政策,政策也不應該三天兩頭變更。但願這次,外來的經能在中超水土都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