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驚世權謀:用天津教案讓曾國藩身敗名裂,含恨而終

古史新談/文

1870年,中國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天津教案。天津當地盛傳,傳教士殘害兒童,用小孩眼睛、心臟等器官練藥,在天津的民間組織“水火會”的煽動下,當地民眾圍攻教堂,領事館和收養中國幼童的“仁慈堂”。

13名法國人、3名俄國人、2名比利時人、1名意大利人和1名愛爾蘭人在事件中喪生,各國列強聞之大怒,清洋矛盾,陡然尖銳,戰爭陰雲,籠罩華夏。值此危難之際,慈禧太后突然靈光一閃,覺得危機也是機遇呀,如果能借此良機,剪出異己,也是一件大好事呀。

慈禧太后的驚世權謀:用天津教案讓曾國藩身敗名裂,含恨而終

她心中的異己,就是此時已經59歲的曾國藩。曾國藩是清末的一位傳奇人物。論功業:位極人臣,創立了名震天下的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一定乾坤的大清功勳;論品格:曾國藩被稱為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聖賢”,功成身退,為了解除滿清皇族的疑慮,自願解散了能改變天下走勢的23萬湘軍。治家有方,嚴於律己,人所敬服。論影響:他知人善任,肯提攜後輩,大名鼎鼎的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都出自他的門下。

就是這樣一個威名赫赫,功勳卓著,對清廷中心不二的名臣,依然讓慈禧太后放心不下。沒有別的原因,功高蓋主,還是漢人。雖然此刻,看起來沒有反意,誰知道以後呢。因此慈禧太后一直不遺餘力的打擊曾國藩。

慈禧太后的驚世權謀:用天津教案讓曾國藩身敗名裂,含恨而終

此次天津教案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洋人有多麼兇殘,慈禧太后可是心知肚明,此次的案子不按洋人的意思辦,他們豈能善罷甘休,按照洋人的意思辦,則又難免有喪權辱國的罵名。這麼棘手的事,怎麼能不讓曾國藩頂在前面。

當時的曾國藩肝病嚴重,右眼失明,朝不保夕,他甚至都為自己訂購了做棺材的建昌花板。接待處理天津教案差事後,他悲從中來,交代了後事,決心以死報國。

慈禧太后的驚世權謀:用天津教案讓曾國藩身敗名裂,含恨而終

到了天津後,曾國藩全面瞭解了教案發生的原因,發現這竟然是一個天大的誤會。他細細查問了幾百名攔轎遞稟者,問他們傳教士挖眼剖心、用小孩煉藥有什麼證據?結果“無一能指實者”;他也逐一訊問了河樓教堂的150餘名中國教民,“均稱習教已久,其家送至堂中豢養,並無被拐情節”。更重要的是,抵達天津十幾天以來,“亦無一遺失幼孩之家控告有案者”……這竟然是一起因為謠言產生的國際糾紛。但是事已至此,無可奈何,曾國藩被迫處決了20名案犯,將天津知府張光藻、天津知縣劉傑發配到黑龍江“效力贖罪”。

這其實已經是曾國藩據理力爭的結果了,他給慈禧的奏章中還指出了此案的五大疑點,為天津民眾辯駁。曾國藩是讓幕僚給流放的天津知府張光藻、天津知縣劉傑贈銀三千兩,又籌集了一萬兩銀子,安頓他們的家屬。給處死的人犯每家賠付撫卹銀五百兩。這已經是他權衡利弊,情理兼具的處置了。

慈禧太后的驚世權謀:用天津教案讓曾國藩身敗名裂,含恨而終

但是慈禧太后此時玩了一把陰的,她將曾國藩的苦處難處全都不提,善後處理一字不說,還將他的奏摺中替天津民眾辯護的部分全部刪掉,單單把他處死民眾,流放官員,賠款的事拿出來,並向天下進行了公佈。

一時間,群情激奮,輿論滔滔。聲討曾國藩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原本以他為榮的湖南同鄉,視他為奇恥大辱。在北京湖南會館,把他的名籍削去,不承認他是湖南人。連他一手提攜的左宗棠也來書痛罵。一名舉人寫了一副對聯“殺賊功高,百戰餘生真福將;和戎罪大,早死三年是完人”,直言,要是曾國藩早死三年就好了,省的像現在這樣,喪權辱國,卑躬屈膝,討好洋人。

曾國藩身敗名裂,威望大減,天津教案後,他再不觸及洋務,在兩年後,溘然長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