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甜食、戶外運動少 拖垮孩子視力的不止學業負擔


吃甜食、戶外運動少 拖垮孩子視力的不止學業負擔


圖片說明: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眼科預檢區域內,醫務人員為小朋友測視力。本報記者 袁婧 攝

開學第一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眼科就迎來就診小高峰,大部分是剛上小學的孩子,也有幼兒園小朋友。“接診的近視孩子最小隻有五歲,才幼兒園中班就要戴眼鏡。”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眼科副主任渠繼芳憂心忡忡。

我國青少年近視的發病年齡從20年前的13至18歲提前到了9至14歲,發病低齡化、度數高度化的趨勢明顯。原本人們普遍認為是學業負擔拖垮了孩子的視力,可如今都沒到學齡期,視力怎麼就不行了?兒科醫生們注意到,拖垮孩子視力的,不止學業負擔這麼簡單。

孩子的晶狀體更清澈,抵禦藍光能力更弱

在渠繼芳的門診,幼兒園近視患兒不在少數。說起那位五歲小患者,她忍不住感嘆:“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問爸媽要手機。”

如今的手機、電視機畫面越來越好看了,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背後,藍光有功也有過。國際照明委員會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藍光可引起視網膜光化學損傷,主要集中在視網膜色素內表皮細胞,並在視網膜上形成弧光和盲點。

“相比成人,孩子的晶狀體更為清澈,抵禦藍光的能力更弱,藍光往往能直射眼底。”渠繼芳介紹,有數據表明,在0至2歲,約70%到80%的藍光會照射到視網膜;在 2至 10歲,約 60%到70%的藍光會照射到視網膜,是成年人接收藍光輻射的3到4倍。如果孩子過早接觸藍光,不僅容易近視,還有可能引起眼底病變。

現代社會的屏幕暴露不止這些。3D、VR(虛擬現實)等技術讓視覺體驗升級的同時,也於無形中加劇了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用眼負擔。“觀看3D或VR影像時,常為劇情所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頻率降低,且佩戴此類特殊眼鏡時,進入眼睛的光線比日常觀影減少許多,用眼會更為吃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眼科副主任陶晨談到,兒童由於視覺系統發育尚未成熟,若經常佩戴3D、VR眼鏡,眼睛更易疲勞,出現視覺問題。

亞洲人群更易近視,需要多一些“戶外暴露”

儘管學業壓力不大,不少學齡前兒童的“用眼額度”似乎也不寬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視光部醫生韋嚴注意到,近年來,已有三四歲的孩子來看近視,這在以前不敢想象。問了病史才發現,這些孩子從小學畫畫、彈琴。“練習樂器或繪畫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高強度在室內環境中視近物,如不注意休息,極易用眼過度。”韋嚴說。

事實上,近視的發生是遺傳因素與後天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國際上,有觀點認為,從人種遺傳角度看,亞洲人可能為近視易發人群;也有觀點認為,亞洲青少年近視的高發,可能與亞裔孩子室內活動多、室外活動少有關。

早在幾年前,醫學界就提出,戶外運動時間太少,是導致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原因,並認為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能減少近視發生。對此,陶晨表示,即使做不到戶外運動,哪怕增加“戶外暴露”對孩子雙眼也是有好處的,“因為遠距離視野可讓眼球得到放鬆和鍛鍊。”

“有研究顯示,每天兩小時戶外運動有助於預防近視,如果學齡期青少年課餘時間有限,也應保證每天45到60分鐘的戶外活動,這不僅可以保護視力,對生長髮育也有好處。”渠繼芳說。

吃甜食也傷眼睛,建議家長讓孩子遠離垃圾食品

臨床醫生還注意到,現代飲食結構的變化不僅讓“小胖子”增加了,也讓“小四眼”變多了。“大部分人只知道,常吃甜食易發胖,其實它還會影響眼睛健康。”陶晨說。

飲食究竟如何影響視力?原來,甜食中的糖分在人體內代謝時需要大量維生素B1,如果糖分攝入過多,維生素B1就會相對不足,而維生素B1是眼睛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之一,尤其對於發育期的兒童特別重要。缺乏維生素B1使視神經功能弱化,導致視力減退。同時,攝入太多糖分會干擾體內鈣的代謝。一旦缺鈣,兒童眼睛的鞏膜彈性就會減退,眼球容易伸長,致使眼軸變長,進而發展成近視眼。

“我們給家長的建議是,讓孩子遠離垃圾食品。”韋嚴舉例說,綠葉蔬菜、胡蘿蔔中包含葉黃素,這是一種天然視覺營養素,為了預防近視,應鼓勵孩子多吃蔬菜,少吃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均衡營養。

專家強調,絕不建議讓孩子通過藥物、保健品補充視覺營養素。以葉黃素提取物為例,有研究發現,過量攝入或增加致癌風險。

“千萬不要小看近視,在上海,病理性近視已成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原因。”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柯碧蓮說,10歲前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非常重要,不然近視患病風險會大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