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第三次萬米深淵科考成果豐碩、馬鈴薯是十全十美全營養食物、網傳「冷冬」屬謠言

1

我國第三次萬米深淵綜合科考“震撼”歸來


今日科技話題:第三次萬米深淵科考成果豐碩、馬鈴薯是十全十美全營養食物、網傳“冷冬”屬謠言


▲10月16日,第三次萬米深淵綜合科考團隊搭乘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從馬裡亞納海溝返回三亞

歷時54天,行程7292海里,10月16日,我國第三次萬米深淵綜合科考成功完成各項任務,從馬裡亞納海溝海域返回三亞。本次科考充分驗證了多個國產深海裝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取得多項國內首次和國際首次的科考成果。

第三次萬米深淵綜合科考首席科學家包更生介紹,此次科考主要有兩項任務:深海裝備海試和科考作業。科考隊在深海裝備與技術、地球物理、海洋地質與地球化學、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等多個學科方向取得豐碩成果。

深海裝備方面,兩臺海翼7000米級深海滑翔機連續作業46天,成為世界上唯一一款能長時間連續穩定工作的深淵級滑翔機;鎂海水燃料電池開展了2次萬米試驗,成為國際上首次在萬米深淵開展試驗的新型金屬海水燃料電池;“海角”全海深著陸器坐底26天,是目前國際上著陸器在深淵環境下單次作業時間最長的;全海深陶瓷耐壓艙高清攝像系統7次下潛超過萬米,最大工作水深10910米,是國際上將陶瓷材料作為攝像機耐壓艙體的最大工作水深;全海深透明陶瓷視窗高清攝像系統3次下潛超過萬米,最大工作水深10902米,該攝像系統的視窗材料首次採用透明陶瓷材料,其工作水深突破現有國際記錄;全深海聲學定位信標實現了國際上首次全海深著陸器水聲定位的試驗性應用。


——新華網

2

馬鈴薯是十全十美全營養食物


今日科技話題:第三次萬米深淵科考成果豐碩、馬鈴薯是十全十美全營養食物、網傳“冷冬”屬謠言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在此間表示,受耕地面積下降以及單產水平已處高位等影響,我國傳統糧食作物的總產量短期內很難有大的提高;而馬鈴薯作為一種“十全十美的全營養食物”,其單產水平和種植面積還有相當大增加潛力。他是在“馬鈴薯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範”現場會上說這番話的。

李金祥指出,馬鈴薯對保障國家食物安全意義重大。與小麥、水稻相比,馬鈴薯具有熱量低、粗纖維含量高、蛋白質品質好等優點。與其他糧食作物比,馬鈴薯較耐瘠薄和乾旱、生育期可長可短、有效積溫要求低,所以不僅能在幹早半乾旱地區的瘠薄土地,還能在南方冬閒田和西南寒冷山區等不擠佔糧田的前提下生產,且種植比較效益高,是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優選作物。馬鈴薯對比其他作物又具有產業鏈長的優勢,目前我國馬鈴薯用於鮮食、加工的消費佔比分別在60%、20%左右,將馬鈴薯進行深加工可增值5倍至10倍以上。此外,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的60%分佈在高、冷、偏、窮和邊遠地區,據統計國內592個貧困縣中80%以上是馬鈴薯主產縣,馬鈴薯成為這些地區人民賴以生存的主食和重要的經濟來源,一個以政府扶持引導、市場積極跟進,“土豆變金豆”的馬鈴薯精準扶貧新格局正在形成。

——《科技日報》

3

北極“無人冰站”,中國造


今日科技話題:第三次萬米深淵科考成果豐碩、馬鈴薯是十全十美全營養食物、網傳“冷冬”屬謠言


▲科考隊員在布放無人冰站

建立“無人冰站”,進行全天候極地考察,彌補只能夏季短期進入的缺憾一直以來是中國北極科考的任務之一,尤其對於第九次北極科考團隊來說,這項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什麼是“無人冰站”呢?據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海洋學研究室主任何劍鋒介紹,“無人冰站”是一個形象說法,是簡稱,其全稱是“北極海—冰—氣無人冰站觀測系統”,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中“極地環境觀測/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的研發課題之一。這類觀測系統的特點是適應北極極端環境,實現無人值守,自主運行。其採集的數據通過衛星自動傳回國內,系統由大氣邊界層觀測子系統(氣象塔),冰上主浮標(海冰觀測子系統)、副浮標(上層海洋固定層位觀測子系統)以及拖曳式海洋剖面觀測儀等4個子系統組成。

自主研發無人值守的冰站系統不易,在冰上安裝布放也很困難。由於氣候變暖,北半球夏季的北極海冰大面積消融,而建立冰站必須儘可能選擇面積較大、較堅固的海冰,這就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快遴選。這時,“雪龍號”上的船載直升機就派上用場,升空盤旋,仔細來回偵察,選擇那些面積和厚度較大、裂隙較少的海冰。選定海冰之後,接著就是轉運設備和施工,雖然是北極的夏季,但是冰面上不僅異常寒冷,而且天氣多變,往往是狂風、大雪、濃霧接踵而至。施工隊員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把設備安裝到位並進行了成功測試。


——人民網

4

國家氣候中心:網傳“冷冬”屬謠言


這幾天,隨著冷空氣的來臨,生活在北方的人們紛紛翻箱倒櫃找秋褲。與此同時,網上有關“冷冬”的傳言也逐漸增多,甚至出現“2018年是冷冬,且從今往後一直到2025年,氣溫一年更比一年冷”的說法。“這種傳言十分離譜和荒謬,純粹是吸引公眾眼球,製造公眾恐慌。”10月16日,國家氣候中心回應說。

氣候預測是專業性很強、科研型突出的業務,需要大量的氣候觀測資料為基礎、高分辨率數值預報產品為支撐、動力和統計的診斷分析,才能慎重得出科學結論。國家氣候中心每年10月下旬都會組織全國科研院所及業務單位的氣候專家對冬季的氣候形勢進行科學的會商研判,發佈官方預測。關於2018—2019年冬季氣候趨勢, 國家氣候中心近期初步預測:預計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出現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科技日報》

5

英國新技術有望助力藥物研發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發佈一項新研究說,一種新技術能夠實現對氨基酸的修改,從而形成新分子,這將有助抗生素等新藥物的研發。

氨基酸是生物學上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要改變氨基酸的化學性質是一個難度不小的操作,但團隊找到了一種新途徑,通過將一圈碳原子附著在氨基酸分子的中心位置來實現這一修改。

團隊表示,新產物及其衍生物是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前體。由於新技術具有實用性和可擴展性的特點,這對於合成新藥物分子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潛在價值。


——新華網


6

歐日探測器近日升空奔赴水星


今日科技話題:第三次萬米深淵科考成果豐碩、馬鈴薯是十全十美全營養食物、網傳“冷冬”屬謠言


▲BepiColombo接近水星的模擬圖 圖片來源:歐洲航天局


歐洲首個水星探測任務“比皮科倫坡”(BepiColombo)將於10月20日發射升空。該任務由歐洲航天局(ESA)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聯合進行,預計2025年到達水星,將進一步揭示水星的秘密。

水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最小、迄今航天器拜訪最少的一顆行星。根據ESA的計劃,“比皮科倫坡”將在暫定為期一年的任務中收集數據,其後任務可能再延長一年。

“比皮科倫坡”航天器高6.4米,由兩個模塊組成,即JAXA的水星磁層軌道器(MMO)和ESA的水星行星軌道衛星(MPO)。一旦抵達水星軌道,這兩個模塊將分離進入各自的軌道,互為補充,研究水星的內部結構和磁場產生的特點,確定水星的核心是固體還是液體,探究水星的起源與演變歷程,獲取有關太陽星雲組成和行星系統形成的信息,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太陽系的整體演化歷史。

——《科技日報》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