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問候遠方的父母親人!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易經》中,“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從魏晉開始,重陽節的氣氛日漸濃郁,受到歷代文人墨客追捧,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些精彩的習俗活動,使得重陽節擁有了經久不衰的魅力。

九九重陽,問候遠方的父母親人!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1、登高

在我國古代,人們認為九九重陽是陽氣到了極致開始衰退的時節,這一天,“地氣”開始上升,“天氣”開始下降,所以,人們在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

據東漢的《續齊諧記》記載,東漢年間,汝南人桓景跟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這天,你家將有大禍臨頭,你必須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舉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聽師言而得幸免。

從此以後,每年到了重陽節前夕,靠近山嶺的人家為免遭天禍,便紛紛登山避邪。久而久之,重陽登高的習俗便沿襲下來。

如今,重陽日的登高避災,已經演變為出遊賞秋,此時秋高氣爽,登高遠眺,確實令人心曠神怡。

九九重陽,問候遠方的父母親人!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2、敬老愛老

九九與“久久”諧音,而且九是數字中最大的,所以,九九寓意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重陽節因此逐漸發展出了敬老愛老的節日主題。

我國為了倡導人們尊老敬老,把每年的重陽節定為老人節。

在這一天,各個機關單位往往把退休的老人組織起來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兒女們也一般回到家中,陪伴老人一起過節。

我國壯族把為老人祈壽祝壽看做是重陽節最重要的內容,並且稱重陽節為“祝壽節”。

九九重陽,問候遠方的父母親人!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3、賞菊

菊花是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被譽為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

重陽節賞菊的習俗,起於晉代的陶淵明,陶淵明酷愛菊花,曾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菊花因此成為高潔人格的象徵,被人們封為“花中隱士”。

深秋時節,萬物凋零,獨獨只有菊花迎霜綻放,其傲然高潔的品質讓古往今來的無數文人折腰,重陽節,文人相聚,一起賞菊、詠菊成為一種修身養性的閒情,歷經千年,“重陽賞菊”的習俗傳承至今,菊花已然成為重陽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九九重陽,問候遠方的父母親人!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4、飲菊花酒

權德輿有詩云:“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

重陽節,飲菊花酒是一種悠久的傳統,一方面是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徵,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菊花酒有著延年益壽的功效。

菊花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硒的含量最高,硒元素能參與機體的抗衰老過程。所以中醫學說的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陶淵明詩云“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便是稱讚了菊花酒祛病延年的作用。

而且“菊酒”跟“久久”、“九九”諧音,也代表了人們對於長久安康的美好祝願。

九九重陽,問候遠方的父母親人!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5、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

《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

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因此,茱萸又叫“辟邪翁”。

重陽節因為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

人們在重陽節這天,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者放在衣服裡,以此來辟邪消災。

九九重陽,問候遠方的父母親人!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6、思鄉

王維有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自古以來,重陽節便是古人寄託思鄉之情的特定節日。

深秋時節,天氣肅殺,萬物凋零,最容易引起人們對生命的感懷,遊子在外漂泊,故鄉親友相聚,很容易勾起思鄉的情感。

而在異鄉登高遠眺,穿過層層阻礙看到故鄉的輪廓,怎能不讓人思之念之。

在這萬物凋敝的秋季,無數的遊子身在異鄉,心懷故鄉,祈願家鄉安樂,長輩健康。

九九重陽,問候遠方的父母親人!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7、曬秋

重陽節恰好是一個收穫的時節,此時大部分的農作物都已經收割完畢,在南方的很多地方,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幾乎沒有平地,所有家家戶戶都在房頂窗臺晾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成為了“曬秋”這種傳統的農俗現象。

重陽節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在江西婺源,每年九月九會舉辦十分隆重的曬秋節,各種各樣的農作物擺滿家家戶戶的房頂窗臺,放眼望去,整個鄉村都是一片豐收的盛景,人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豐收的喜悅,並且祈願來年五穀豐登。

九九重陽,問候遠方的父母親人!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8、放風箏

秋風乍起,秋高氣爽,正是放風箏最好的時節。重陽節放風箏又以惠州的紙鷂最為著名。

在惠州民間,風箏製作極為簡單,採竹一枝彎曲,一支直豎,撐住一張四方紙,貼上尾巴調好線,即可放飛。有一種不帶尾巴,四方狀紙稍大,稱“阿婆鷂”,以放飛時平穩、安定而得名。

重陽這天,人們多半於街道和曠野處放飛風箏,孩童、成人均有之,人們用希望和歡樂,來抵禦秋日的蕭索和嚴寒。

九九重陽,問候遠方的父母親人!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9、吃糕

重陽節這天,古人要登高辟邪,但是很多平原地區的人們無高可登,於是便用“吃糕”代替“登高”。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而有些地方的重陽糕較為講究,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人們還在上面插上小旗,以此來代替茱萸,達到辟邪的效果。

在重陽節這天,父母用重陽糕搭在兒女的額頭,祝願子女百事登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