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銀行理財產品還能買麼?

言茹心茹


出現這個擔憂,是2017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五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意見稿中提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管業務,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同時,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不設定預期收益率,按淨值申購、贖回,不再保證投資人的收益,從根本上打破剛性兌付”

說人話就是,商業銀行以後銷售理財產品,不得宣傳或承諾保本保收益,因此近一年來,媒體宣傳的保本產品再見的原因。

但是在完全執行新規前,銀保監會給予銀行一定的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說這段時間還有明確保本保收益的產品,但只能是舊的產品到期繼續使用該額度,不會重新再批准和發行。過渡期結束後,銀行將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違反規定的理財產品。

那出現這樣的規定是不是就代表以後的銀行理財產品就不能購買呢?

不是的。餘額寶背後的貨幣基金也是沒有寫保本保收益的,那為什麼大家依然還去買?依然覺得安全呢?

關鍵是看產品投向!

我們看看餘額寶背後的貨幣基金,華安日日鑫的投資範圍,主要都是現金,通知 存款,短期融資券,一年以內(含一年)的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期限在一 年以內(含一年)的債券回購,期限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中央銀行票據等等。

這些資產都有一個特點,安全性高,流動性前。通知存款,就是銀行的短期定期存款;一年內的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利息更高,金額更大的定期存款;央行票據,就是央行向上也有銀行發行的債券。

這些資產都是金融市場上除了現金以後,流動性和安全性最高的資產了,如果投資這些都出現風險,那估計你投資任何其他產品都不會安全。

所以為什麼貨幣基金雖然不寫保本,但卻能保本,因為投資範圍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你想虧損都有點難,最多就是收益低一點。這個也是為什麼貨幣基金成立15年來,只發生過2次因流動性出現的小幅虧損的原因,本質上就是保本產品了。

回到題目上面來。銀行雖然不能發行寫著保本保收益的產品,注意,是不能發行寫著保本保收益,不是不能發行保本保收益的產品。下圖就是銀行理財產品按風險的大小進行的分類,一般R1\\R2都是風險很低的產品,購買這些產品一般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同樣他們也不寫保本保收益的。


實質上保本保收益的產品依然還是可以發,只是不能宣傳是保本保收益,投資者依然可以在銀行購買低風險類的理財產品,安全性和收益率和以前沒有太大的區別,相比可能更安全了。因為新規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管理要求、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銀行理財產品又出了新規,銀保監會制定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記者調查發現,銀行的多款理財產品投資門檻已經從原來的5萬元下調至1萬元。

但是說實話,五大行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沒有什麼競爭優勢,除非有業務往來,在本來就要存放一點現金的情況下,也就可以順帶買一些。相比一些商業銀行和地方農商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會更高一些。

比如下圖,是新浪財經聯合普蓋標準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排行榜。我可以明顯的看到,收益率排名靠前的沒有五大行的身影。

數據顯示,本週在售的1499款銀行理財產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4.49%。除結構性產品外,本週272款產品(佔比18.15 %)預期收益率在5.00%及以上,其中預期收益率達到6.00%及以上的產品1款。

綜上所述,銀行的理財產品依然可以購買,產品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該有的依然有,只是不能宣傳和寫到合同中,說是保本保收益,實際上產品還是那個產品。

另外,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還是可以的,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資金安排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

切忌只聽銀行客戶經理和產品經理的口述,一定要關注產品的具體投向,確保投資的產品的具體投向,為自己的資金安全負責。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MR新世界


只要是理財都是有風險的,只是風險的高低不同。根據產品的風險特徵,一般銀行將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R5共5個等級:



R1(保守型或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保本保息,風險比較低;

R2(穩健型或較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雖不保本,但資金多投資於穩健的理財產品,風險相對較小;

R3(平衡型或中等風險)

R4(進取型或較高風險)

R5(激進型或高風險)都不保本,風險相對要高很多。

所以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注意產品說明書中所標示的產品風險等級,根據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來選擇產品,不要盲目的只追求高收益。高收益伴隨高風險。



在出臺《資管新規》以前,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很受大家的歡迎,即安全又有較高的收益。但打破剛兌後是不是就不能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了?首先呢現在銀行還可以買到保本保息的產品,是因為給銀行了兩年多的過渡期,在過渡期間內還是可以買到此產品,但慢慢會退出金融舞臺。

建議R1,R2級的產品都可以放心購買,基本都可以達到預期收益,當然收益也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有所偏差。但這兩種級別的產品安全係數還是有保障的。R4,R5級產品就不適合普通百姓投資了,收益是高,風險也大。


坤鵬論


2018年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管局聯合發佈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要求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得剛性兌付,必須對產品進行淨值化管理。銀行理財也不例外。

我們知道,一直以來,銀行為了有效吸納客戶資金,基本上對銀行發行的所有理財產品都實行保本保收益的做法,而不管該產品實際上是賺錢還是賠錢,如果賠錢了就想辦法從其它地方把資金缺口補上。這種保本保收益的做法,廣受普通老百姓歡迎,這不等於躺著就把錢給賺了嘛!無風險高收益!

但是,銀行這種保證產品剛性兌付的做法,實際上會增加銀行風險,風險累積多了,會影響到整個銀行的運行,甚至可能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一旦銀行出現問題,就不是幾個產品無法兌付,而有可能所有銀行理財產品均會受此牽連。因此,新規出臺,是從整體上降低銀行經營風險,對大多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投資人進行保護。

況且,判斷產品風險高低的主要依據是資金投向,如果銀行資金主要投資於固定收益市場,那麼風險不高,只要合理控制槓桿比例,收益依然能夠保持穩定。所以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只要仔細瞭解該產品的投向,瞭解其風險程度,一般低風險或中低風險的產品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可以放心購買。


孫建波


問:《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各大銀行打破剛性兌付,不再出售保本收益的理財產品,該規定即將正式實施,投資者該如何看待?

答:作為普通投資者,必須明白投資是投資,儲蓄是儲蓄,不能將投資理財等同於儲蓄。

問:銀行什麼時候執行新規定?現在還能購買保本收益的理財產品嗎?

答:《指導意見》要求銀行執行時間為2021年,目前處於過渡期,去銀行還能買到過去存量的保本理財產品。銀行將不再推出新的保本收益理財產品,存量產品售完後,將終止這種產品。

問:今後銀行出售的風險型理財產品,投資者如何識別風險等級?

答:《指導意見》要求金融機構今後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就是要求銀行公開自己的收費情況,即公佈理財產品的損益情況,讓投資者隨時掌握投資項目的財務情況。較之現有模式,投資者的風險和收益都有可能增加。而銀行的費用收取則會相對固定。



大洋網


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問一下,現在除了銀行理財產品,還有什麼可以買的?

我們這代人真的很無奈,生活壓力大,錢越來越難掙,好不容易勒緊褲腰帶存了些錢,都不知道該放在哪裡,放在銀行裡買理財無疑是最穩妥也是最無奈的選擇。

現在銀行理財收益基本在四點幾,2017年的年通貨膨脹率是7.5%,今年的通貨膨脹率肯定比7.5%高,在銀行買理財產品是部分抵禦通貨膨脹,總體來說購買了水平是下降的。

建議您到銀行找一個專業的理財規劃師,而不是找一個賣產品的客戶經理。專業的理財規劃師會根據您家庭的收入支出情況,為您量身定做資產配置方案,而不是單單介紹您一款發行的理財產品讓你買。

家庭理財規劃的資產配置方案裡,理財師要根據您家庭實際情況幫您編制當你的家庭資產負債表、收支儲蓄表和家庭現金流量表,幫您診斷出目前家庭資產配置和現金流量的問題,以此為依據再幫您做下一年的家庭財務預算表,幫您達到您的理財目標。人的一生理財目標大概有:讓家庭成員有保障(保險規劃)、子女成年有一筆教育金或創業金(子女教育規劃)、退休了之後保持一定的生活品質(退休和養老規劃)、子女成年時家庭換個洋房改善一下家庭居住狀況(換房規劃)、換一零好一點的車(換車規劃)、有餘錢了怎麼投資(投資規劃)、家庭稅務規劃和遺產如何傳承。

理財師要幫助您達到理財目標,幫您做現金流的測算,看達到目標有沒有資金缺口。現有的資產和收入如何匹配,然後才是產品。產品只是實現目標的工具。

如果您的理財經理只是在給您推銷產品,那一定是三流水平;如果理財師能幫您分析目前的一些經濟狀況,給你些資產配置的建議,那這是二流水平;能幫您做出家庭資產配置方案,每年根據您的情況做出調整,用一些產品(貨幣市場或資本市場)幫您達到預期收益,達成理財目標的是一流水平;既能出方案還能幫助您實施達成目標的才是真正的理財規劃師。

所以您需要的不是買一款理財產品,而是在銀行有一個合格的理財規劃師。


沙漠之雪


我們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要知道都有哪些類型的理財產品可以在銀行夠買到。理財產品根據風險不同也會有多種類型產品:

低風險類型有:國債、保本理財(目前已無)、結構性存款、活期貨幣基金、類固定理財(預期收益)、保本浮動型理財(收益憑證)、保險理財產品

高風險類型有:信託產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

因此,能夠在銀行買到的產品品種還是比較多的,就要看大家如何去做選擇。下面聽一下個人建議:

  • 如果您是一位風險承受能力很低,而且資產量小,也就是幾十萬理財資金。個人建議,你的預期收益按照目前行情來講,一年4%—5%。國債不建議個人購買,雖然安全,但是時間長,收益低,流動性差。因此,結構性存款、活期貨幣基金、短期類固定理財就是你最好的選擇,目前按照當下行情,預期收益也就是4%—5%左右。

  • 如果您風險承受能力一般,資產量也不大,你也想追求較高收益。個人建議:你的資產需要配置,固定收益+浮動收益,比如你可以50%的資產購買類固定理財,剩下50%可以去夠買保本浮動型理財,這個就是浮動性理財一般收益是掛鉤某個行情指數,購買時機非常重要,也對銀行人士要求較高,會選擇產品。如果選擇正確,目前浮動收益產品在保本前提下6%—8%收益都是非常有可能達到。

  • 如果您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你資產量也一般,可以50%類固定理財+50%公募基金,對於公募基金推薦,我個人只是基於當下市場環境,目前股市點位在2800點左右,整體市場估值偏低,放長投資期限。3000點以下夠買公募基金,持有半年以上的收益率在10%以上,持有一年收益可達30%以上,持有三年收益可達100%。這個是公募基金數據分析出來的。

  • 如果您資產量比較大,幾百萬,上千萬。沒有一點風險承受能力就去購買類固定一年4%—5%,個人認為這連通貨膨脹都跑不贏。再高一些,去買銀行信託產品,預期收益在6%—7%。購買信託一定要穿透產品看本質,看所投項目。

  • 如果您資產量大而且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建議你可以配置信託+私募,目前有很多品牌私募也經歷了將近20年的發展,有的老牌私募甚至給國家隊都進行資產管理,相對穩健,收益可觀。可以配置一些私募和信託產品,綜合年化收益能達15%以上。如果遇到行情不好,多信託少私募。信託雖然有風險,但是相對大級別銀行的產品風控還比較嚴格。

其實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是非常多的,前提是你得自己瞭解都有些什麼類型產品,如果你什麼都不懂,銀行員工在給你推介時自己沒有判斷力,即使出現虧損,那這個也需要自己去承擔。

最後感謝大家閱讀答,認為對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點贊,也希望大家可以將自己觀點表達出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你把你瞭解的分享給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訴大家,一起學習一塊進步!大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信交流,歡迎大家!


股海無涯


銀行理財今後一段時間還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標的。雖然2018年4月27日央行出臺了“資管新規”,銀行理財再也不能保本了。但是,估計還有一個過渡期;而且銀行理財產品將來儘管名義上沒有保本一說,但實際上還是會具備此項功能。


因為理財產品,是銀行吸引儲戶的“吸鐵石”。沒有收益超過銀行儲蓄的理財產品召喚,大爺和大媽恐怕很少會去銀行,從而使得銀行存款儲蓄都會受到影響。基於這個考慮,今後名義上不再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實際上還是能夠保證儲戶的資金收益安全。

然而,央行既然出臺了“資管新規”,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自然有所放大。既然央行都規定了理財產品不再保本,那麼如果相應的理財產品出現利潤下降,或者虧損之後,銀行方面就有充足的理由降低產品的收益率。或者給出負收益。

  銀行一直以來都為理財產品提供剛性兌付,為投資者的資金保本保息。這將導致行業積聚風險,如果銀行出現系統性風險,理財產品大面積虧損;銀行無法繼續剛性兌現,整個金融系統都會出現動盪。央行的“資管新規”旨在長遠,既能提高儲戶的投資風險意識,又能倒逼銀行更加謹慎地使用儲戶的資金,選擇更加安全的投資方向,從而降低整個金融界的投資風險。

由於銀行理財產品一直執行“剛性兌付”,所以筆者購買理財產品之時,從來沒有好好閱讀相應的條款。央行“資管新規”出臺之後,今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必須認真閱讀相關條款,儘可能選擇適合自己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儘量 迴避一些年化收益高於平均水平的理財產品,並將資金分散在不同的銀行。

銀行的理財的產品都有嚴格的投資標準,大部分資金都投流向安全級別較高的投資標的。面向普通投資者的理財產品,是絕對不能投資於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之外的產品,絕對不能投資股票類基金,更不能買賣股票。

所以筆者還是看好這款產品。 歡迎行家批評指正,順祝週末快樂!


陸燕青


之前可以買,現在仍然可以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之後會越來越規範,雖然保本理財退出歷史舞臺,但是隻是去掉了剛性兌付的屬性,並沒有改變銀行銀行理財的本質,風險小的理財仍然穩健收益,風險大的理財依然不能保證收益。

最近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此《辦法》更加全面的對發行理財進行了規範,對我們影響比較大的有幾點:

1.公募理財銷售起點5萬下降至1萬元

2.過渡期內允許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暫時參照貨幣市場基金估值合算規則

3.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債權類資產需要期限匹配

4.理財穿透管理,延續理財產品不得投資本行或他行發行的理財產品

這裡面幾點突出的影響,我們購買理財更方便了,而且淨值化管理收益更加透明,減少了理財投資非標資產,同時也杜絕了銀行發新還舊的可能性,避免銀行出現拆東牆補西牆的行為,有利於及時暴露風險,這一切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的理財產品之後會更透明、更安全。所以,現在買理財產品實際比以前更加放心了。

同時我還是堅持我以往的看法,理財產品“只買對的,不買貴的”,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理財,不適合自己的都不是好理財,收益率高低並不是評判的標準,保本或者不保本也不是標準。

對於風險偏好穩健型的人群,自然是選擇R1\\R2等級的理財產品,投資債券市場,非常穩健,爆發風險幾率很小。

對於風險偏好適中的人群,自然是選擇R3的理財產品,投資信託類資產,收益相對較高,風險適中

對於風險偏好激進的人群,自然選擇偏股型或者利率匯率掛鉤型產品,收益波動幅度大,有機會博取高收益。

我們不能去勸股民棄市,同樣不能去勸老年人不存定期,銀行理財產品並沒有本質改變,它依然是它,只是新規以後淨值化的理財,我們都可以直觀的看到收益變化,穩健型的產品收益率相比之前會稍稍下降一點,僅此而已。


不立而立


當然能買了。目前各大銀行發行很多理財產品,本人建議買具有國資背景的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而不是小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有保本字樣的理財產品更有保障,雖然也有一定的理財風險,但是這種風險一般是系統性風險,所以風險是極低的。以上是我的簡單想法,僅供參考。祝您理財順利!



晶瑩理財


銀行的理財產品不是洪水猛獸,沒有什麼不能買,甚至可以說,在貨幣基金髮展起來之前,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投資小白理財的唯一選擇。

雖然之前4月份,國家發文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不允許銀行在發行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但保本保息一直以來也不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主力,故而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致命性的,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目前銀行推出的保本型結構性存款,其實就是保本理財產品的替代品。

截至2017 年底,我國非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為22.17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5.05%;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為7.37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24.95%。

當然,無論如何,非保本的理財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因此要如何購買到一款逞心如意的理財,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學習的一個知識,畢竟選好理財,可以降低我們的風險,我依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一下,僅供大家參考:

自發與代銷

銀行理財產品通常分為兩種:銀行自有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銀行自有理財產品,因為有銀行涉及自身聲譽,銀行也較為用心,且投資團隊經驗較豐富,安全性相對較高;銀行的代銷產品,是指銀行通過銀行營業網點或網上銀行等渠道,向客戶銷售合作機構的投資產品。對於代銷產品,銀行不負責管理,只收取代銷的手續費,產品以發行機構自身的信用作保障。因此,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先辨別清楚產品是銀行自有還是代銷,如果是代銷產品,還要搞清楚具體的發行機構。

如何辨別呢?一是查看產品說明書,裡面均會有發行者的具體信息(參與主體,如下圖),二是投登錄“中國理財網”,輸入產品登記編碼,查詢和驗證產品。

不盲目追求高利率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有分等級的,正常來說,每家銀行均是劃分為五個等級:R1(謹慎型產品)、R2(穩健性產品)、R3(平衡型產品)、R4(進取型產品)、R5(激進型產品),其實從名字上你就能看出他們的風險級別,最高的R5級別,我見過的一款私人銀行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高達11%,這個收益率本身就說明了風險度很高。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而言:銀行自營的R1、R2產品可以隨便買,風險度很低,特別是R1跟貨幣基金差不多,不出現重大的意外,本金及收益都能按時兌付(這兩款產品目前的收益率在3%-4.5%,當然這個不是絕對,市場情況的變化,這個收益率也會有變化);R3的產品,保證本金安全應該沒問題,收益有可能出現未達到預期的情況,當然發生的幾率也不大(收益率目前在5%左右);R4、R5的話,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投資經驗及資金基礎,建議不投,這兩款的風險度較高,當然銀行發行的也很少,這兩款產品主要針對的都是高淨值人士。銀行目前發行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R3及以下的產品。

PS:正規的銀行,在你購買理財產品前,會讓你做一份《風險測評表》,如果沒讓你做,你就要小心了,此時你可能遇到飛單或者虛假理財。《風險測評表》是判斷你目前個人的綜合情況,最高可以購買哪個層級的產品。請記住一定要如實填寫,不受銀行銷售人員的干擾(很多銷售會讓你往高的填),否則購買到與自己層級不符的產品,那發生虧損的概率就加大了。比如你實際的層級是R3(只能購買R3及以下的產品),因為往高的填,結果變為R4層級,此時你可以購買R4的產品,一旦在銷售人員的推介下,不懂的話直接購買了R4的產品,那麼到時發生虧損,你只能自己欲哭無淚了。

總結

銀行理財產品,目前仍然是低風險理財產品中,收益最優的一款產品,R3以下的產品適合理財小白投資,最後記住一點,按照最近兩年的情況來說,超過6%的風險性很高,不建議投資;在5%以內的,安全度高;5%-6%適中(這個區間內目前市場上以5%-5.5%的R3產品最多)。

PS:以上收益率均指一年期的產品,如果是30天、60天的產品,收益率達到5%,那風險性也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