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夜無狂歡不成節 看古人唱百戲 猜燈謎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一眨眼的功夫又到了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的好日子了,元宵也好,湯圓也罷,祈願的美好心意一模一樣,在一年之計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祈禱這新的一年安康、團圓、幸福、圓滿。這種大日子對於沒有網絡、沒有電視的古代人而言,狂歡必定是不能少的,唱百戲、賽馬術、猜燈謎、耍獅子那是一個也不能少,口說無憑,圖說為證。

《燈戲圖卷》:狂歡是元宵節的標配


元宵佳夜無狂歡不成節 看古人唱百戲 猜燈謎


燈戲圖 手卷 水墨絹本 縱28.9釐米 橫180.7釐米

南宋朱玉的《燈戲圖卷》描繪了臨安城中一支元宵社火舞隊在杭州進行元宵廟會活動的場景。從這幅畫可以看出南宋臨安城社火舞隊的具體情況。至今,山西祁縣社火,街頭演出,仍以竹子結紮“樂棚”,保留著宋代習俗。圖中,有十三名裝扮各異的藝人,他們動作詼諧,舞隊第一人為領隊班首,也是節目主持人。其他演員全部戴假面,有的張大嘴嘻笑,有的抬腿做單腿跳躍狀,有的甚至裝著撲蝴蝶……最值得注意的是演員們無論做何種動作,都離不開傀儡模仿的態勢,具有十分濃烈的戲曲韻味。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團聚渲染濃烈節日氣氛


元宵佳夜無狂歡不成節 看古人唱百戲 猜燈謎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軸,清乾隆,絹本,設色,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描繪的是清代乾隆皇帝與皇族子弟們在宮苑內慶賀元宵節的情景。圖中乾隆皇帝坐在樓閣上,正安詳地目視著皇族子弟們慶賀元宵節。各有所歡的人群不僅渲染出元宵節喜慶祥和的熱烈氣氛,同時展示出乾隆皇帝與皇族親人間濃濃的親情。此圖沒有落作者的名款,但也有一說,認為圖中人物的畫像應是由擅長寫實畫的郎世寧繪製。在清朝康熙時期,每年的元宵節都在太和殿舉辦盛大國宴招待王公貴族和外國使節,以此慶賀節日顯示國運昌盛。

《上元燈綵圖》:燈會原來可以這麼好玩


元宵佳夜無狂歡不成節 看古人唱百戲 猜燈謎


明代 佚名 《上元燈綵圖》 25.5×266.6cm

元宵佳夜無狂歡不成節 看古人唱百戲 猜燈謎


《上元燈綵圖》局部

明朝古畫《上元燈綵圖》主要描繪了明朝中晚期的南京地區在元宵節期間的街市景緻。從全景內容來看,畫家描繪的是一次元宵燈市與古董貿易相結合的集市活動,明朝中葉金陵的富庶安逸,從這幅圖捲上可略窺一二。在畫中,不僅可以看到元宵節期間種類豐富的秦淮花燈,更可以在畫卷中心看到著名的鰲山巨型彩燈。如今人們熟悉的荷花、菊花、南瓜、魚蝦、蟾蜍、螃蟹等花燈在畫卷上應有盡有。此外還有不同形制的宮燈、走馬燈、紗燈和幾何造型燈等各式彩燈。

通過《上元燈綵圖》可以看出,畫面上人們逛街賞花燈、看熱鬧的同時,紛紛走進店鋪欣賞字畫,或在攤位上把玩瓷器等。同時,該畫卷中描繪有蠟梅、蘭花、水 仙、細竹、小松等花卉植物,既描繪有配以奇石的盆景,也有銷售奇石的攤位,畫中的孩子對放置於小盆中五顏六色的雨花石頗感興趣。這些都是南京民眾賞玩花魚的生活縮影,從一個側面應證了明代金陵的社會風俗習尚。

《昇平樂事圖》:帶著娃們鬧元宵


元宵佳夜無狂歡不成節 看古人唱百戲 猜燈謎


清代佚名《昇平樂事圖》 18.5×24.3cm

《昇平樂事圖》中描繪了春日庭院兒童嬉戲的情景,或提燈、放風箏、或騎馬射箭……依精麗之畫風看來,可能為清宮畫院畫家所作。風和日麗鬧元宵,各式燈籠齊亮相,大象、白鶴、梅花鹿, 蝙蝠、老鷹、小白兔,魁星踢鬥最神氣,燈燭輝煌慶新年。尤其第十開《鹿燈》中,更是記錄了童子騎著紅白竹馬道具,手執叉戟與弓箭的場景,前方孩童手舉鷹燈,後有狗形車燈,另一童子牽著兔鹿車燈跟隨,玩著騎射出獵遊戲,一片歡樂。過節可不就是要帶著娃一起鬧騰玩耍嗎。

《觀燈圖》:這一夜只有我最搖擺


元宵佳夜無狂歡不成節 看古人唱百戲 猜燈謎


南宋 李嵩 《觀燈圖》 90.5×60.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朝人愛玩,愛熱鬧,愛娛樂,愛生活。在兩宋都城,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皇宮以南的御街兩旁均有官方安排的各種盛大演出,包括雜技、魔術、馴獸、評書、說唱、樂曲…… 教坊藝人與民間藝人同臺,文武百官與庶民百姓共賞,而且還都是免費觀看的。南宋畫家李嵩《觀燈圖》便非常形象的記錄了當時過節的場景,女人們在彈琴說唱,孩童們在提燈耍鬧,腦補下當時的場景,女人們難得有時間自在下,趁著這難得的大好時光,縱情的彈唱說跳呀,腦子突然想到一句歌詞,“這一夜,只有我最搖擺”。

(文化藝術品收藏交流關注+鑑定送拍+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