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圈|「廣場大媽」變「核桃專家」,天館「楊哥」頂呱呱!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也,名堂君,你這期的題目有點繞哦!說的是個廣場大媽,怎麼又變成楊哥了喲!

莫急,聽我慢慢道來。

喊她楊哥

首先是因為她有一個男性化的名字——楊應常。

第二,因為她孤身一人承包了500餘畝荒地,幹起了核桃種植,像男人一樣堅韌地幹著自己的事業。

哦!原來如此哦!

接下來,

名堂君再給你們講講她創業的故事。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27歲那年,丈夫去世,她靠趕轉轉場做各種生意來養活三個孩子和家裡的老人,並在縣城修起了房子,過上了小康生活。

在3個孩子均已大學畢業,都找到了理想工作後,成天與一群“廣場大媽”沉迷於廣場舞的楊應常,覺得自己不能如此下去!

2013年,楊應常和妹妹楊勇月在雲南、貴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考察後,把目光投向了農村,決定組建專業合作社種植核桃,致富一方百姓。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當年5月,楊應常在天館鄉天館村流水池水庫旁流轉了370餘畝土地,開荒用作核桃育苗。她沒想到的是,這裡水、電、路都不通,當地部分村民不理解,有的甚至攔住公路不讓過,拉電要交搭夥費,楊應常一邊上門做群眾工作,一邊用苦幹實幹感化群眾。

為了核桃苗能如期長成,楊應常既做老闆又做員工,把農家肥一背篼一背篼地背上山,肩上磨起了血泡,汗水溼透了衣背,楊應常並沒有叫一聲苦。雖說她是個弱女子,但是幹起活來很拼命,一般男子都敵不過她,這也讓不少男人自愧不如。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選擇種植核桃,不但因為核桃用處多,還因為核桃這種乾果易保存。”楊應常說,她先後在山東、雲南等地考察後,看到雲南的紙皮核桃皮薄肉香,想到我縣栽種核桃也有較長的歷史,便決定選擇種植紙皮核桃,於是在雲南學習了核桃苗的嫁接、栽種技術。

經過幾年的努力,楊應常從一個種植核桃的門外漢,變成了“核桃專家”。她還向客戶承諾:凡是在她基地裡選購的苗,她不僅送貨上門、免費提供核桃栽種和養護技術,而且她基地的苗,成活率不達100%的,基地負責補苗,如遇病蟲害,可打“楊哥”的電話,隨叫隨到。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去年10月26日,在全縣首屆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中,楊哥還以《紙皮核桃培育》力戰群雄,深受7名風險投資者的青睞,以總分552分的總成績榮膺此次大賽榜首,並獲得總額30萬元的創新創業發展“種子基金”申請資格。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楊哥說,基地培育的紙皮核桃產自雲南,掛果早、皮薄、殼脆、香味濃,深得種植農戶和市場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已有南川區,黔江水市鄉,酉陽南腰界、浪坪、李溪等多地農戶在該地訂購幼苗,長勢都很好。如今,不少客戶上門考察,下了預購苗木訂單。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楊哥算了一筆賬,1畝地能栽種60棵核桃樹,當年就能實現掛果,5年後進入旺盛期,每棵產10斤核桃,按市場價15元/斤,每畝地至少能實現9000元的產值。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如今,楊哥已成立酉陽縣百園豐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並註冊天館紙皮核桃商標,目前基地500畝,帶動周邊種植戶200多戶,其中貧困戶佔20%,帶動種植面積3000多畝,直接用種苗幫扶建卡貧困戶15戶。

今年打算再引進空心桃4000株,栽植面積100畝,朝鄉村農旅方向發展,再過三五年等老百姓的核桃進入豐產期後,逐步進行第二次加工,比如核桃油,核桃仁,核桃旅遊商品,小點心……利用互聯網把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好多小夥伴都說

找不到名堂君了

其實只要 把酉名堂設為星標

(安卓用戶設為置頂)就可以了

只需5秒鐘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記者:石嘉黎

校對:劉 琴

審稿:黃 偉

酉城,有你,酉名

扶贫圈|“广场大妈”变“核桃专家”,天馆“杨哥”顶呱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