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僞命題!

“教育改變命運”這句話,是很多人從小到大的信仰。

現代社會中,無論你出身如何,都可以接受公立教育、享受同等的機會。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聲音出現,階級固化的觀點讓大家開始懷疑:這麼多年的信仰崩塌了嗎?

教育是否真的能改變命運?吳軍教授的這篇演講或許能給你和你的學生一些啟發。

吳軍

演講者 簡介

著名學者,投資人,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和互聯網搜索專家。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現任豐元資本創始合夥人、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等職。吳軍博士曾作為資深研究員和副總裁分別任職於Google公司和騰訊公司。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以下為演講原文節選★

我今天要講的主題是“教育改變命運”,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觀點,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但是,有時我們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說大家相信它的地方。我在《文明之光》中裡講過一個勵志故事。

英國有一個從小沒有上過學的窮苦工人,他到十幾歲都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一直很渴望學習。每到下班的時候,別人都去喝酒,而他則利用下班時間去自費接受了英國的公立教育(給窮苦人的教育)。

兩年後,他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21歲那年,他學會了寫信。後來,他和一個大自己很多歲的女僕結了婚,生了孩子。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太太去世了,他只能自己把孩子養大。

因為他在礦上工作,經常發生礦難,他就研究發明出了安全燈。但是,當時英國一個叫戴維爵士的科學家,也發明了類似的東西,為了爭奪發明專利,他們打了很多年官司。由於戴維博士的名氣太大,結果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樣看來,我們的這位主人公運氣真的很差。但是,他本人卻不在意這些得失,一直安心做自己的事,還和兒子一起上學唸書。他的名字叫史蒂芬森,在歷史上被稱為火車之父。我們今天火車的系統從鐵路到機頭等都是他發明的。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火車之父 喬治·史蒂芬森

這是教育改變命運的一個很好的事例。我想大家小時候一定都聽過很多類似的故事,所以,我們選擇相信教育可以改變命運。

讓我們再回到現實中。今年年初,網上到處都在熱議關於北京學區房的事。一對清華北大的夫妻在北京買不起學區房,所以就離開了北京,搬到一個二三線城市了。網友說清北的畢業生都買不起學區房,將來孩子還要上清華、北大幹什麼?

好像從這個角度講,教育也沒有改變命運。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再給大家講一個例子。有很多年輕人是出生在小地方,甚至是農村,家庭環境不是很好,父母辛辛苦苦供他們在大城市讀了一個二本學校。然後他們畢業後也未必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也許勉強可以找到一份所謂的“白領”的工作,收入卻可能還沒有一個保姆多(在北京一個保姆月薪6000多)。

一方面我們說教育改變命運,但又發現出現了“教育無用論”。有人說教育一定是出了問題。問題是出在學校社會家長,還是出在學生呢?這些原因可能都有,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我們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和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

剛才在活動之前,我被問到一個問題:說現在教育資源不足是不是我們市場化做的不夠,市場化開放了,有競爭了,教師的工資高了,一定的教育問題就解決了。我說“不,你不要太相信市場化”。

教育資源不平衡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並不僅是中國的問題。從在今天的中國,三線城市裡一個像樣一點的中學,可能教育水平比30年前很多的北京高中都好,教師的水平高、實驗條件也好,但現在依然有中國最好的大學、最好的中學,你的孩子可能還未必進得去。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我記得我讀清華的時候,清華大概一年從全國招了2200人,大家基本上都是憑高考分數進去的。有一些個別的,比如計算機比賽拿第一名的人也可能進入清華,但這樣的學生一共不超過二三十人。所以,在當時來講,全國大概有2200人能上清華,我前段時間看了下清華的招生數據,現在有3400多人、不到3500人。

每年基本上都是這個數量,和我那個年代比看著好像多了一點,但還有一個統計數字,只有55%是參加高考進清華的;剩下45%有各種各樣的:比如有奧運冠軍、比如奶茶妹妹,因為健美操加了很多分。還有一些是自主招生,還有一些因為得了奧數金牌,等等。而真正考試進來的佔55%,大家可以算一下,55%乘以3500人,還沒有我當年高考的時候進入清華的多。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整個的教育水平不斷地上升,但教育資源永遠是個金字塔情況,最頂尖的這些永遠很難進,這就是現實,大家必須要認清。有些家長說我一定要讓孩子上清華,可能會把孩子弄得很辛苦,而且即使孩子上了清華,也並不等於將來就如父母所願成為那樣的人。

第一版《大學之路》上市的時候,新東方的校長給我做了一個節目,俞校長說我們北大還有很多賣肉的,並不是說賣肉不好,但這顯然不是家長所願。所以,你一定要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階層真的已經固化了嗎?

現在,大家還有一個抱怨是“階層固化”。如果教育不能改變命運的話,那我們階層是不是固化了?階層固化”這事得這麼看:向上的通道必然艱辛,向下的大門永遠打開。所以,你也不能說一定固化,因此有些時候不要抱怨自己沒有走上去,你維持了現有的階層可能並不差,沒有走上去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去年,我在羅輯思維開了一個專欄,有一個讀者給我留言說他從一個小地方來,在北京上了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抱怨這個社會怎麼不公平,有人拼顏值、有人拼爹等。

我給他回信說:這個社會不欠你任何東西,你從一個縣城來也好、農村也罷,到了北京,已經是人生很成功的一步了,某種意義上你應該對自己滿意,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另一點來講,你有自己的特長,你努力學習、你用功、你肯吃苦,這就是你的優點。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但世界上資源有各種各樣,長得漂亮也是一種資源,拼爹的爹有本事也是一種資源,更何況有些時候你不要光看到自己的獨立,實際上那些富二代很多並不是都在打遊戲。

比如從階層說,好比社會階層從第一層到第一百層,你從第八十層現在上升到六十層已經是不錯的事了,不要指望一下上升到第五層,在第五層的人資源比你不知道多多少,他可能只努力20%,比你努力100%能做的事還多,這就是現實。所以每個人應該對教育,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客觀的預期,這才是比較好的。

我剛才講的史蒂芬森的故事當然存在,在今天的中國也照樣存在,但這種故事在英國幾百年來,說來說去還是這個故事,證明這種人是不是很少?

所以,教育確實重要,但如果你指望因為成績考好了,將來社會一定要給你什麼,這可能就想錯了,教育遠比在社會上往前進一層、兩層要重要得多。我在清華當班主任的時候也發現了這種情況,很多人心態上慢慢會變得不健康,實際上他就覺得自己獨立了半天,很多得不到結果,就不好好讀書了。

其實很大程度上,最後並不是考試成績決定了你最後成功不成功,用我的話說(有時候開玩笑說),你的命運早就註定了,而教育本身就是要讓你的命運變得更好一點。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你所處的時代,就是你的命運

你最終這一輩子有多大成就,首先取決於你的時代。

全世界75個最富有的人中有20%出生在同一個國家,而且都在1830年—1840年這10年間,這就是美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洛克菲勒、老梅隆(梅隆的父親)等都是那個時代的人。而中國現在所有的富人基本上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浪潮。所以說,生在一個好時代,你的命運就被決定了,你要相信你這個時代。

決定你命運的,首先是大時代,所以你到哪個山就要唱哪個山的歌。過去的30多年是很好的時代,今後20年也會是個不錯的時代,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過去30多年中我們中國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相信這個時代,跟著這個時代倒著走。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其次,有些事你能把控,有些事你不能把控。時代你不能把控,因為你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時代,而有些事你能把控,比如今天我們講的主題——“教育”,你是可以把控的。對於教育,首先你要明白的是教育不光是學習,而是我們今天做的任何一件事。

比如說你在地圖上看到我們今天所在的酒店,進來以後怎麼找到這個房間,底下會有一張圖,那張圖上告訴你現在在哪,然後你要去那個目標。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兩件事:

1第一件事:你知道自己現在在哪。

剛才我講了,比如有的孩子從小地方來到北京上學,已經感覺自己很不錯了,但當他看到同學是富二代,心理很不平衡,那是因為他沒有想明白自己在哪。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位置。

2

第二件事:你自己要去哪。

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我們把中國人劃分成兩個層次,處在不同層次的人目標是不一樣的,其所要進行的教育也不一樣。

如果你處於社會最底層,想要上升到中產階層最重要的是學會技能教育,對於這個層次的人來說,博雅教育是沒用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藍翔技校的畢業生要比很多白領賺得多——因為他們掌握了基本技能。所以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如果你處於這樣的社會階層,你要接受的第一步的教育就是技能教育。

在《大學之路》第二版裡我專門補了一章講美國公立教育,主要就是講技能教育。在美國,私立名校的教育是為更高一層的進階準備的,但是公立教育總體來講就是技能教育。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教育是你獲得進步的捷徑

我們說“教育改變命運”,那麼,究竟受教育和沒受教育的差別在哪裡呢?

這就在於科學和經驗是不同的。經驗往往在於個人的悟性,而科學則可以在任何一個人身上得到延續和發展,並且能夠一直往前走。

譬如你小學時候學習過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初中又讀了幾何原本,你學會了幾何,這是2000年前歐幾里得寫下的知識,你能夠學習到並且傳承。如果你是一個數學天才,還能在他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定理,讓幾何更加完美,之後的人在你的基礎上又可以繼續推出新的定理,這樣幾何這樣一門科學就一直在發展,隨時時代在向前走。

今天任何一個三甲醫院主任級的醫生,他都敢拍著胸脯講:我比50年前全世界最好的名醫都要好。這是因為科學是一個積累,過去的醫學成就他都學到了,而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科學和接受教育的原因。

我們受教育的目的是能夠不斷地進步、不斷地積累。你有了這個基礎以後,就能主動地來做事情。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我們知道人類到目前為止最偉大的一件事是工業革命。如果沒有工業革命,全世界發展2000年平均GDP就是600—800美元。中國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人均GDP只有180美元,這是沒有工業化的結果。今天中國的GD將近人均9000美元,因為我們工業化、現代化了。

所以,工業革命很重要,那麼工業革命是靠蒸汽機起來的?對蒸汽機貢獻最大的人是瓦特,他改進了蒸汽機,製造出了萬能蒸汽機。在瓦特之前的發明家,都只是工匠。他們只憑經驗做事。沒有辦法把經驗傳承給他人,如果他死了,可能他的技術就失傳了。

專家:“教育改變命運”根本是個偽命題!

中國瓷器的發明就是這樣的,發明、失傳、再發明、再失傳,這就是工匠式的發明。

而瓦特不是這樣的,他是有一套科學知識來指導他。瓦特出身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爸爸是一個名商人,只是後來生意賠了導致瓦特沒有讀大學。

但是,他在大學工作,大學裡的課他都上過,只是沒有學位而已。

當時,瓦特工作的大學裡的蒸汽機壞了,需要他去修。在維修過程中,他看到了很多蒸汽機的不足之處。因為他在大學裡學了所有力學和熱力學的課程,在此基礎上,他用自己所學的科學知識,成功改進了蒸汽機。

之後,我們就知道要做一件事,首先需要具備科學指導(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條件),這也使人類在工業革命以後發明的速度變得非常快速,與以前的完全靠經驗積累發展相比,進步飛速。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接受教育的原因,因為教育是你獲得進步的捷徑,你不能靠著工匠式的積累,那個太慢了。學習前人的經驗是最快進步的路徑,這是我們要接受教育,而且一輩子接受教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最後的總結

今天把我所講的內容總結出這樣四條,倒著來講:

1、你要相信這個時代,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當然你要找一個相對好一點兒便於自己的發展環境。這個很重要,有時候我們再努力,也不如環境好,這點非常重要。

2、人的見識、教育可以加速進步。

3、素質教育很重要,但是在一開始溫飽階段,必須掌握一個技能。

4、教育確確實實能夠改變命運,但是不要指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史蒂芬森,從最底層一下子到最頂層,認識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認識清楚自己的目標,教育是一個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