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九孔鮑需要做哪些準備?只要做到這三點就能的高產!

九孔鮑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都很高,所以很多人都去養殖,但是,產量卻不怎麼高,這是養殖方法沒做對,這裡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如何養殖九孔鮑。

人工養殖九孔鮑需要做哪些準備?只要做到這三點就能的高產!

一、稚鮑培育

⑴餌料:稚鮑殼長達1.85毫米左右,即完成第一呼吸孔。生長到殼長5毫米,主食底棲硅藻,但也可攝食幼嫩的海藻。因此,可以進行適時搭配投餵。

⑵密度:稚鮑應適時進行放養密度的調整,當殼長在2.5毫米以內時,培育密度為0.3~0.5個/平方釐米;當殼長在3毫米以內時,培育密度為0.1~0.3個/平方釐米;當殼長為5毫米以內時,培育密度為0.1個/平方釐米。

⑶換水量:在生產小,考慮到經濟實效,換水量為4~6倍,保持70%~80%的成活率足可行的。當然,如有條件,可換水9倍,成活率可達97%。

人工養殖九孔鮑需要做哪些準備?只要做到這三點就能的高產!

二、剝離

⑴藥物浸泡麻醉、剝離:使殼長5毫米以上的稚鮑,轉入幼鮑培育。

⑵其他剝離方法

海水衝擊:適用於剝離附於池壁上的稚鮑,用流水量22升/分鐘的水泵,沖刷池壁上附著的稚鮑,同時在排水口處設置網箱,稚鮑隨水而進入網箱,即可收集。

溫差刺激:將附生著稚鮑的附著板,在兩種不同溫度的海水中少許浸泡,稚鮑受到溫差刺激,即脫落下來。但溫差幅度不宜太大,否則死亡率高。

以上各種剝離方法,相對來說,手工剝離方法比較安全有效。因為使用毛刷或海綿擦剝,不易造成稚鮑傷害。

無論是採取藥物麻醉剝離,還是採用海水衝擊剝離,都需要在稚鮑麻醉尚未恢復正常的狀態時,以不同網目的網篩套在一起,在水中來回篩動,一次即可分出大小不同的稚鮑,以利於分級培育。

人工養殖九孔鮑需要做哪些準備?只要做到這三點就能的高產!

三、幼鮑培育

⑴餌料:幼鮑培育階段,攝食力強,餌料需要量大,餌料種類範圍廣。因此,需要投餵海帶、滸苔、江籬等海藻。最初階段,尚可將海藻加工成新鮮藻液、新鮮碎藻,以利於攝食,並逐步增加投餌量。適當補充粉狀、片狀的配合餌料。

⑵增加遮光設備:此時,幼鮑對光的反應習性已由趨光轉為避光。因此,應相應增加遮光設備,控制光照強度,光照不宜太強。

⑶放養密度:幼鮑放養密度不宜過大。如為網箱養殖,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養殼長5毫米的幼鮑6000個;如採用四角磚養殖,則為4000個。如果是殼長10~20毫米的幼鮑,則可放養2000~3000個。

⑷流水充氣:在幼鮑殼長6毫米左右,流水量分別不少於培育水體的4~6倍,每分鐘的充氣量仍為1%~1.5%,使培育水體中的溶氧量不低於5毫克/升。

⑸幼鮑培育方式:主要有網箱培育和四角磚培育兩種方式。

網箱培育:在池水中吊掛網箱,在網箱中水平放置一塊具孔的波紋板(用深色硬塑料片製成),網箱規格一般為1米×0.6米×0.3米,用聚乙烯網片製成,波紋板具直徑為3釐米的圓孔,便於幼鮑上下穿行爬動。

四角磚培育:四角磚是用水泥砂漿澆鑄而成,邊長30釐米,厚3釐米,四腳長3釐米,用黑色硬塑料製成。每平方米投放四角磚15~18塊,行距7~10釐米。

⑹日常管理:在培育中要保持水體交換,每週清池2~3次,清除附著基上和池底的殘餌、汙物。幼鮑常爬出水面,應隨時移入水中,以免乾死。如有大量幼鮑爬向水線附近,則應檢查並及時換水和加大充氣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