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 高一語文」第1講 春秋筆法古代史事傳記研習

春秋筆法-古代史事傳記研習

「2018年人教版 高一語文」第1講 春秋筆法古代史事傳記研習

同學們,學習這一專題,我們是在讀歷史,更是在賞文學。我們不需要把這些文本當做歷史文獻來研究、考證,而是要把他們當做歷史散文來鑑賞、品味。我們可以暫時淡忘當下,與那些穿越數千年曆史煙塵而來的文字相遇,在明媚的陽光裡,細細品賞,品賞其中的刀光劍影、歷史波瀾、偉大人格。

使用建議說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說出自己讀過的歷史散文,通過這些散文進行相關的引導。

使用建議說明:對於春秋筆法,學生們瞭解甚少,老師可以通過對多個文本的具體解讀讓同學們具體體會。

春秋筆法,主要是指不由作者出面來面對人或事件表示意見,是通過多人或事件的敘述來表示褒貶,含有讓事實說話的意味。

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寘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背景資料:《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撰寫。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1)"春秋"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這種編年史周王朝和諸侯各國都有,雖然內容不同,一般都稱為《春秋》。現今流傳的魯《春秋》是經過孔子修訂的,極其簡括地記載了周王朝、魯國及其他各國的事件。起於隱公元年,終於哀公14年(前722-481),記事特別簡單,類似新聞標題。孔子為了維護周王朝的奴隸制統治,主張尊王攘夷,正名定分,鞏固最高奴隸主政權,使"大一統"局面恢復安定。他的這種政治主張,通過《春秋》的謹嚴筆法表現出來。

2)"左傳"

①"傳":註釋或解釋經義的文字,就是"傳"。《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編年史。記事至魯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前人多說《左傳》不傳《春秋》,因為《左傳》的文筆富豔浮誇,其詳載歷史的本末及有關佚聞瑣事,太過細緻,有如文學作品中的小說,違背了"春秋大義"。

②《左傳》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愛國等進步思想,也包含封建倫理觀念,正統等級觀念等在今天看來落後的思想。《左傳》敘事詳細完整,故事性強,善於用極少的筆墨來刻畫人物的細微動作和內心活動,使人物個性化。

2.生詞及需要掌握的特殊句式。

①惡之:惡:動詞,厭惡,不喜歡。譯"於是姜氏就厭惡他"。

②制,巖邑也,虢叔死焉:制:地名。巖邑:險要的城邑。焉:兼詞,兼有介詞"於"和代詞"之"的作用,譯為"在那裡"。譯"制,是個險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裡"。

③姜氏欲之,焉闢害:焉:疑問詞,怎麼能。闢:通"避",躲避。譯"姜氏要這樣,怎麼能避開這禍害呢"。

④其誰曰不然:其:用在句首,加強反問語氣。譯"誰又能說您做的不合誓言呢"。

⑤永錫爾類:錫:同"賜",賜給。譯"永久地把它賜給你同類的人"。

⑥姜氏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應該是"姜氏有何厭"。厭:通"饜",滿足。譯"姜氏有什麼滿足呢"。

⑦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猶……況……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遞進關係,譯"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夠除去,更何況你的寵弟呢"。

⑧敢問何謂也: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應該是"敢問謂何也",譯"能問一下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嗎"。

⑨君何患焉: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應該是"君患何焉",譯"你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⑩其是之謂乎:賓語前置句,應該是"其謂是乎"。其:句首語氣詞,表示猜測,大概。是:代詞,這件事。譯"大概說的就是這件事吧"。

3.故事簡述

隱公之年,鄭國國君之弟共叔段,謀劃奪取哥哥鄭莊公的君位,莊公發現後,巧施心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段,誘使共叔段得寸進尺,愈加驕橫,然後在鄢地打敗了共叔段,使他"出奔"。

大聖人孔子就用了九個字"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記述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齊全了。

4.課文講解:

全文共5段,分4個部分:

(一)姜氏厭惡鄭莊公,偏愛共叔段。從而交待了莊公母子不合,兄弟爭鬥的原因。(矛盾的開端)

(二)寫共叔段不斷擴張勢力,而鄭莊公虛偽應對,實懷殺機。(矛盾的激化)

1、共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

2、共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過先王制定的規格。

3、共叔段逐步將西部和北部的邊邑據為己有。

(三)鄭伯克段於鄢的經過。(矛盾的解決)

(四)莊共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矛盾的解決)

1、穎考叔設法為莊公排憂解難。

2、姜氏、莊公"遂而相見"的經過。

3、作者託名君子的評論。

【參考譯文】從前,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世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

到莊公即位的時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地方,從前虢叔就死在那裡,若是封給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辦。"武姜便請求封給太叔京邑,莊公答應了,讓他住在那裡,稱他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說:"分封的都城如果城牆超過三百方丈長,那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牆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恐怕對您有所不利。"莊公說:"姜氏想要這樣,我怎能躲開這種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處置,別讓禍根滋長蔓延,一滋長蔓延就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剷除乾淨,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垮臺,你姑且等著瞧吧。

過了不久,太叔段使原來屬於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背叛歸為自己。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您打算怎麼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太叔,那麼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給,那麼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們產生疑慮。"莊公說:"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將要遭到災禍的。"太叔又把兩屬的邊邑改為自己統轄的地方,一直擴展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行動了!土地擴大了,他將得到老百姓的擁護。"莊公說:"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他也會垮臺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準備好兵馬戰車,將要偷襲鄭國。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莊公打聽到共叔段偷襲的時候,說:"可以出擊了!"命令子封率領車二百乘,去討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於是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討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國。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於鄢。"意思是說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鬥,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於鄭莊公的本意,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

莊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潁,並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到死後埋在地下),不再見面!"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後悔了。有個叫潁考叔的,是潁谷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麼這樣。潁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孃,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莊公說:"你有個老孃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潁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麼意思?"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還告訴他後悔的心情。潁考叔答道:"您有什麼擔心的!只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言呢?"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姜,賦詩道:"大隧之中相見啊,多麼和樂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賦詩道:"大隧之外相見啊,多麼舒暢快樂啊!"從此,他們恢復了從前的母子關係。

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優孟

司馬遷

優孟者,故楚之樂人也,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王曰:"何如?"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槨,楩楓豫章為題湊,發甲卒為穿壙,老弱負土,齊趙陪位於前,韓魏翼衛其後,廟食太牢,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奈何?"優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於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1. 背景資料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時代,下至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被列為""之首,與後來的《》《》《》合稱"",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2. 詞類活用

(1)王有所愛馬,衣以文繡。衣,名詞作動詞,給…穿

(2)使群臣喪之。為動用法,為……服喪

(3)韓魏翼衛其後。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4)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賤,以……為貴

3.虛詞

(1)置之華屋之下。第一個之為代詞,指馬;第二個為結構助詞,的。

(2)如孫叔敖之為楚相。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3)欲以為相。把……提拔為

(4)以為孫叔敖復生也。認為

4. 研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

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地位低下的優伶過問朝廷政治、諷諫擁有生殺大權的君王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一語不慎,便會招來滅頂之災。"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為什麼沒有人去進諫?楚相孫叔敖為什麼就知道自己死後優孟一定會幫助自己的兒子?這些都體現了優孟身上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他能堅持正義,對國家有很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正因為有這種精神,他才有這樣的行動。也許在道德缺失的今天,這種精神更值得提倡和發揚。

5. 文章思想內涵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優孟幽默風趣的諷諫藝術,請同學們記住——良藥不一定非得苦口,忠言不一定要逆耳,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同學也要學以致用,用順耳的忠言幫助你的家人、朋友!

【參考譯文】優孟,是楚國的歌舞藝人。富有辯才,常常用談笑方式婉轉進行規勸。楚莊王的時候,有一匹心愛的馬,他給它穿上華美錦繡做的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樑畫棟的房子裡,用沒有帷帳的床給它做臥席,用蜜餞的棗幹餵養它。馬因得了肥胖病死了,要大臣們給馬辦事喪事,想用棺槨盛殮,依照安葬大夫的禮儀安葬它。周圍大臣都紛紛勸阻他,認為不能這樣做。莊王下令說:"有誰敢於因葬馬的事勸諍的,一律除死。"優孟聽到這件事,走進殿門,仰天放聲大哭。莊王很吃驚,問他哭的原因。優孟說:"馬是大王所珍愛的,憑力量巨大的楚國,有什麼得不到的,卻按照大夫的禮儀安葬它,太微薄了,請按照安葬君主的禮儀安葬它。"莊王說:"為什麼?"優孟回答說:"我請求用雕刻花紋的

美玉做內棺,有花紋的梓木做外槨,楩、楓、豫、樟各色上等木材做護棺的題湊,調集大批士兵給它挖掘墓穴,讓年邁體弱的人背土築墳,齊國、趙國的使節在前頭陪祭,韓國、魏國的使節在後面守衛,建一座廟宇,享用太牢的祭祀,再劃出萬戶的地方給他作奉邑。各國聽到這件事,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重視馬。"莊王說:"我的過失竟然到了這個地步嗎!這該怎麼辦呢?"優孟說:"讓我替大王用對待六畜的辦法來安葬它。於是楚莊王就立即派人把死馬交給主管宮中膳食的太官,並讓大家以後不要再提這件事。

使用建議說明:本例題主要用於對文本的理解和文章內涵的把握。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隨意增刪。

1.調動你的文言知識儲備,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2)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2.《鄭伯克段於鄢》所記的內容在《春秋隱公元年》中只有幾個字:"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而在《左傳》中卻記錄得如此詳細,說一說本文主要補充記敘了哪些事情?為什麼要補充這些事情呢?

3.《鄭伯克段於鄢》第四段道出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特有"春秋筆法"。請你用現代漢語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左傳》中的這篇文章是對鄭莊公貶得厲害,還是對共叔段貶得厲害?可以藉助網絡和圖書館,查找所需資料,回答上面幾個問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4.調動你的文言知識儲備,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

使用建議說明:掌握了本課基本內容之後,馬上用練習當堂檢測,檢驗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的掌握情況,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達到一課一清的目的。根據學生情況建議分2個難度層次:基礎和拔高。

5.調動你的文言知識儲備,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

(2)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葬之。

(3)下面句中的"故"與"王驚問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溫故而知新

B.廣故數言而欲亡

C.公問其故

D.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6.在《優孟》中,楚莊王已下令說"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優孟為什麼還能夠進諫成功?請簡要回答。

7. 分析《鄭伯克段於鄢》的藝術手法。

本節課主要通過對《鄭伯克段於鄢》和《優孟》兩篇文章的分析來讓同學們體會春秋筆法,同時深層次領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使用建議:講解完本章的主要內容,佈置課後作業,讓學生鞏固本節課內容,主要是文言知識。

8.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莊公寤生,驚姜氏

(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3)謂之京城大叔

(4)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5)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

(6)姜氏何厭之有

(7)無使滋蔓

(8)無生民心

(9)無庸,將自及

(10)不義不暱

(11)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12)段不弟,故不言弟

9.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

(1)驚姜氏

(2)無生民心

(3)而誓之曰

(4)隧而相見

(5)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7)夫人將啟之。

(8)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

(9)公入而賦(10)既而悔之

(11)有獻於公

(12)公賜之食。

10.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異義

(1)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2)可矣,厚將得眾

(3)大叔又收貳以為邑

(4)都城過百雉

(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6)至於廩延

(7)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

「2018年人教版 高一語文」第1講 春秋筆法古代史事傳記研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