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西縣午街鋪鎮小河邊「黨建+民族文化」促脫貧工作小記

小河邊村隸屬瀘西縣午街鋪鎮水塘村委會,是一個典型的彝族撒尼貧困山村,有農戶49戶21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21人;黨支部1個,有9名黨員,派駐扶貧攻堅工作隊2名。201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7.9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2元。鎮村黨組織結合村情實際,確立了“黨建+民族文化”促團結建和諧的脫貧工作思路,把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與民族團結、民族文化發展、脫貧攻堅整合起來,引領村民群眾實現脫貧發展。

泸西县午街铺镇小河边“党建+民族文化”促脱贫工作小记

一是規範基層組織建設,配強班子促脫貧。選優配強村支部班子,有支部書記1名、支部委員2名,並派駐了扶貧攻堅工作隊2名。認真落實工作責任,做到分工明確協調配合,定期開展“三會一課”學習活動,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 一事一議”、“ 三務公開”、領導包村幹部包戶等制度。規範建立村務、黨務、脫貧攻堅動態管理工作臺賬。投入86萬元建成了佔地1156平方米的活動場所,集黨員活動室、辦公場所、廁所、廚房、文化活動、停車場等為一體,並按“十二有”標準齊配全了軟硬件設施。

泸西县午街铺镇小河边“党建+民族文化”促脱贫工作小记

二是引領民族文化發展,構建和諧促脫貧。撒尼族主要傳統節日有火把節、密枝節、祭龍節、接雨節,婚喪禮儀獨特;其傳統文化大小三絃、霸王鞭、虎舞、鋼叉舞、祝酒歌、山歌、鬥牛等,具有原始圖騰、神話、宗教等原生態的特徵,飲食文化中羊湯鍋、牛湯鍋、殺豬飯、老臘肉、土雞蛋、紅豆湯、老金瓜等,都具有娛樂、養生、旅遊等開發價值。2017年,該村舉辦了一場以“羊香舞美篝火旺”為主題的“火把節狂歡”活動,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400餘人、首屆“中國夢·紅河情”北部七縣文學創作筆會成員110餘人及當地彝家村民300餘人,共800餘人團結大聯歡,同慶火把節盛典,彝族原生態羊湯鍋、燒洋芋、圪墶飯,氣勢恢宏的大三絃歌舞、熱情歡快的民族歌舞以及熱情好客的敬酒歡歌,引得在場賓客流連忘返,為該村帶來了2萬餘元的收益。活動促進了民族團結、融合、繁榮、發展、進步,也使民族文化成為該村的一項特色經濟產業,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民族文化特色村寨正在形成。

泸西县午街铺镇小河边“党建+民族文化”促脱贫工作小记

三是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優化服務促脫貧。實施黨建促脫貧,從增強榮譽感、歸宿感、奉獻感入手,為每一位黨員配發了胸式黨徽,併為9個黨員家庭配掛了“共產黨員戶”銘牌。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鼓勵黨員與貧困戶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簽訂“一對一”脫貧服務協議,明確幫扶內容、服務時限、增收計劃等,通過傳授技術、幫解難題、帶動創業等方式帶領貧困戶脫貧。村黨員幹部在活動場所建設和CD及危房改造改建中帶頭執行政策、帶頭為脫貧作奉獻,建設活動場所用地6餘畝,全部由村民無償提供;在人居環境建設及危房改造工作中,帶頭拆除烤房34座,拆除危房3座,為全村乃至全鎮起到了很好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泸西县午街铺镇小河边“党建+民族文化”促脱贫工作小记

四是強化組織陣地建設,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堅持以村級活動場所為村民議事的主要陣地,及時傳達縣鄉精神,研究安排工作,對惠民政策落實等重大事項進行討論決策,保證了黨員群眾的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將村級活動場所打造成村務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議事中心,有效促進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在活動室管理使用和村務活動中,推行黨員幹部輪流AB坐班制,做到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有效提升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服務功能,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打造成為便民服務中心,進一步發揮了村民活動、為民服務的重要作用。以“支部+協會+遠教”培訓模式,每年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和職業技能等培訓3-4期100多人次,增強村民脫貧致富能力。堅持開展“黨費收繳日”“支部主題黨日”等活動提升黨員幹部素質,做到內容形式多樣,培訓效果明顯,充分地發揮黨組織的方針政策和示範引領作用。

通訊員 雷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