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嘔心瀝血30年研製防空飛彈,慘遭軍方拋棄,美國人樂壞了

印度悄悄批准了一項向美國採購NASAMS-II地空導彈系統的政府間協議。這項舉措是在9月6日印美兩國國防部長“2+2對話”之前做出的,目的是加強雙邊防務和戰略伙伴關係。國防部官員證實,由國防部長領導的最高國防採購委員會批准了採購由挪威康斯堡公司和美國雷神公司合作研製生產的NASAMS-II地空導彈系統,總價值超過10億美元。一位印度空軍官員說,新的系統將取代印度老化的俄羅斯產的S-125“伯朝拉”(北約代號SA-3)防空系統,該系統將保護重要的戰略資產和地點。印度空軍官員指出,NASAMS-II必須根據印度的具體要求進行修改,並將其與該國的綜合指揮和控制系統集成。

印度嘔心瀝血30年研製防空導彈,慘遭軍方拋棄,美國人樂壞了

西班牙裝備的NASAMS-II

NASAMS-II是挪威康斯堡公司和美國雷神公司聯合研製的新型地空導彈系統,主要用於要地防空。NASAMS-II由原來的NASAMS地空導彈系統改進而來,主要的區別是採用了北約標準16號數據鏈和美國雷神公司研製的AN/MPQ-64"哨兵"三座標對空雷達。AN/MPQ-64“哨兵”雷達一種三座標、無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工作在X波段,最大作用距離74km,對小型戰鬥機截獲距離為40km。主要任務是自動探測、跟蹤、識別和報告空中威脅目標,包括飛機、巡航導彈和無人機。一個NASAMS-II作戰單元包括4部AN/MPQ-64雷達和9部6聯裝導彈發射裝置。系統配用的導彈是地基型AIM-120,有效射程20千米,有效射高3900米。已經出口到芬蘭,、荷蘭、西班牙、阿曼、智利等國家。美國也採購了該系統,用於保衛華盛頓特區。

印度嘔心瀝血30年研製防空導彈,慘遭軍方拋棄,美國人樂壞了

AN/MPQ-64雷達行軍狀態

NASAMS系統由美國休斯飛機公司(防務部門後來被雷神公司收購)和挪威康斯堡公司聯合研製的。20世紀80年代後期,挪威為了滿足防空需要,決定研製一種中近程防空導彈,用於替換“霍克”防空導彈。項目第一階段的要求是把從地面發射的先進中程空空導彈(AMRAAM也就是AIM-120)與休斯公司的TPQ-36A先進三座標雷達用挪威研製的火力指揮系統結合起來。

印度嘔心瀝血30年研製防空導彈,慘遭軍方拋棄,美國人樂壞了

NASAMS-II

目前,印度的主要的地面防空導彈以蘇製為主有SA-3、SA-6、SA-7、SA-8、SA-9。其中SA-7是一款便攜式地空導彈,SA-8、SA-9都是射程僅有幾公里的用於野戰防空的自行近程防空導彈。SA-3、SA-6都是研製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近程防空導彈,SA-3用於要地防空,SA-6用於野戰防空。儘管已經進行了部分升級,但是這些導彈依然老舊不堪,無法在複雜環境下有效地執行任務。

印度嘔心瀝血30年研製防空導彈,慘遭軍方拋棄,美國人樂壞了

SA-3“果阿”

1983年7月,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局制定了一個“導彈發展綜合計劃”,包括5個核心項目,分別是 “大地”近程彈道導彈、“烈火”中程彈道導彈、“阿卡什”中近程防空導彈,“特里舒爾”近地空導彈和“毒蛇”重型反坦克導彈。根據計劃,這五種導彈都應當在1995年前完成研製工作,作為印度軍隊在21世紀初期的主力裝備。其中“阿卡什”防空導彈以蘇聯的SA-6導彈為基礎進行仿製,“特里舒爾”導彈則以蘇聯的SA-8近程地空導彈為基礎。

印度嘔心瀝血30年研製防空導彈,慘遭軍方拋棄,美國人樂壞了

“阿卡什”導彈

印度嘔心瀝血30年研製防空導彈,慘遭軍方拋棄,美國人樂壞了

“特里舒爾”導彈

1983年,“特里舒爾”導彈開始研製,1987年進行首次發射試驗,原計劃在90年代早期服役,但是到了1999年才通過了印度軍方的用戶測試, 2000年又出現了技術問題,斷斷續續測試到了2006年10月印度國防部宣佈終止項目。2007年,印度國防部宣佈與以色列聯合研製“巴拉克”-2導彈提代“特里舒爾”。“阿卡什”於1974年開始研製,到了1990年才首次發射,試驗到了2001年都沒有達到軍方滿意的性能。2003年該項目曾暫時擱置,但是該項目在以色列的幫助下得以恢復。2007年12月,印度空軍完成了對導彈的用戶試驗。2012年3月3日, 該導彈正式進入印度空軍服役。項目前後經歷三十多年。陸軍訂購了2套,空軍訂購了15套,總額為2500億盧比。印度陸軍計劃在與巴基斯坦接壤的邊境附近部署6套導彈,剩餘4套被認為仍將採用“阿卡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