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裝當道

平民美學一夜之間強勢逆襲,讓一貫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都紛紛低頭觸碰新的利益場,平民一詞被賦予了“體面”的外衣,“輕”時髦你可瞭解?

“輕”裝當道

不是空穴來風,輕時髦的輕文化背景

“輕”裝當道

輕體量的平民小眾審美

近年來,奢侈品牌的“平民化”成為一個廣泛被討論的話題,大多數情況下,“平民”二字其實帶有一種潛在的歧視。尤其對於在時尚和奢侈品消費上掌控話語權的權貴和富人階層,他們習慣性對平民化的事物嗤之以鼻,對平民階層或群體的穿著、生活方式進行高姿態的審視、甚至醜化和妖魔化,以捍衛他們制定的主流審美規則。在他們的消費觀中,平民階層買不起甚至不配購買奢侈品,只能穿平價劣質的衣服,更何談主宰審美和潮流。但隨著近年來平民文化的風行以及平民偶像的崛起,當普通人群中出現了被普遍崇拜的對象,迅速引發廣泛的群體膜拜和效仿,成為所謂的平民意見領袖,從而帶動了民族風、亞文化藝術、黑人潮流等風向。我們必須感謝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以往關於身價、背景、學歷、臉蛋、身材、身高等各種關乎美學和階層的壁壘通通被打破。隨之而來,時尚和審美的邏輯和主客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轉,在新時代人群的眼中,時尚可以讓他們成為任何他們想成為的人,他們自成一派的穿著審美也通過社交媒體被放大。

“輕”裝當道

在近兩年的時尚詞彙裡,“平民”美學開始氾濫,“潮風”逆襲就是平民時尚的最好體現。簡單來說,平民時尚簡化了原有的時尚和設計體系,從更加接地氣的著裝形制中汲取了設計靈感,比如 Vetements 和 Gosha Rubchinskiy 都帶有強烈的黑人流行色彩,而Supreme更是潮流文化的代表,現在這種時尚風格正由小眾的喜好演變成全民的風潮。

“輕”裝當道

設計噱頭,以“輕”撬動的強勢話題

很顯然,時尚圈最擅長扣帽子,這種被簡化的設計模式和挪用的元素,被稱之為“輕”時髦,並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效應,曾經穿在自己身上的一件普通 T 恤,被再設計或者被品牌 Logo 加持後,價格翻幾十倍,無疑是傳統時尚靠工藝取勝的思維所無法理解的。流行的同時,太多的設計又被人吐槽,就像流行的 Balenciaga 鞋被吐槽一樣,一邊被人 diss,一邊又被人穿起。而最終的受益者都是品牌,賺了吆喝又盆滿缽滿。

Make bad taste look good 是近年來一個被提起的概念,他源於 Vetements 等品牌引領的被稱之為“審醜”的流行風格。其實這並不是用“醜”來當做噱頭,是有著獨特的設計文化背景的。他是一種極度奉行蘇聯共產主義解體前東歐文化的體現,Demna Gvasalia 深受這種文化的影響,雖然被人戲稱一次次用醜的審美“洗刷”了大眾的眼球,但你不得不承認這是富有趣味的設計。一直與 Vetements 合作的造型師Lotta Volkova 經歷過蘇聯共產主義解體前的那段時期,當時大量的西方文化和資本主義亂入動盪的社會,東歐的壞品味在青年一代中游走盛行,另類搞怪、無厘頭、搖滾、西方的快餐文化都受到青年一代的追捧,最直接的就是將這些文化符號穿在身上。DHL 快遞服、歐美消防員制服、Ikea Logo 甚至紅白藍包裝袋元素,這些前所未有的嘗試正是複製了資本主義的 stereotype(既定形象),而正因為這些東西的普及度極高,一下子讓時尚與大眾產生了極強的共鳴。

“輕”裝當道

Lotta Volkova

“輕”裝當道

Supreme Spring 2016

“輕”裝當道

Vetements Blackplain Raincoat

輕時髦的 平民源頭

“輕”裝當道

Andy Wahol Campbell Soup Cans

向平民文化示好,還是誘惑的陷阱

西方文化長時間的全球主導地位,為“輕時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把這些你每天都能看到的生活或者工業元素賦予時尚的新主題在消費者看來很有意思,所有的品牌都樂於這種火花的產生,這樣能將生活品牌帶到更高端市場的曝光度,而同時又幫年輕群體改變了對於這時裝品牌的既定感知,試圖打破奢侈品牌消費群體的壁壘。“這可以追溯至高雅與低俗文化的概念,這在過去10 年內有了越來越清晰的定義”Tim Blanks 曾說過,“類似的創意最初起源於藝術界,生活或者工業品牌的標識蘊含更為廣闊的現實含義以及遐想,設計師或者藝術家們給大眾熟識的標識貼上一層原創、創意的表面,從而激發藝術與生活的共鳴。”無論是 Vetements 推出的 DHL T 恤,還是 Balenciaga 將 Ikea 的購物袋搬上了奢侈品舞臺,還有你熟悉的 Moschino 和麥當勞,一方面他們表達了品牌全球化的一種開放態度,更重要的是,通過發達的社交媒體和傳播渠道,讓時尚品牌觸及到了那些平時和奢侈品交集甚少的廣泛人群,他們可能不關心時尚雜誌,不關心風格流行,但這些快遞公司、平價家居、日用品、快餐店確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運用這些大公司的標誌可以在潛意識中消除人群對於奢侈品和時尚的距離感。

“輕”裝當道

“輕”裝當道

“輕”裝當道

“新”的突破口,快時尚的救星

你以為只有奢侈品牌在發生改變?其實不然,輕時尚讓奢侈品牌找到了培養消費群體的新渠道,同時也讓諸多快時尚找到了新的設計方向和噱頭,我們熟悉的快時尚品牌早就開始在“輕”方面大展拳腳並獲得了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Uniqlo 的 UT 系列,通過密集地與各類設計師、藝術家合作圖騰和印花,讓基礎而實用的 T 恤衍生出不同的文化內涵,受到廣泛追捧。這不僅滿足了日常穿著的個性需求,也符合各類人群對於“輕”生活中又存在差異個性的心理預期。另一個例子是 H&M,他們早已發現其與設計師推出的合作系列已有審美疲勞,去年推出新的輕生活品牌 Arket,主打性冷淡的北歐風格。現代生活下,人們需要通過簡化穿著方式或者增加穿著本身的文化含義來舒緩各方壓力,體現價值觀生活觀,同時又獲得樂趣,這就是輕時髦給你的又輕鬆又好玩的宗旨。

“輕”裝當道

“輕”裝當道

“輕”裝當道

“輕”裝當道

大牌的“輕”向

“輕”裝當道

從 2016 年 Alessandro Michele 入 主

Gucci 開始引領新的美學風潮開始,時尚圈開始了一輪從未有過的審美洗禮。如今所有的品牌都或多或少的向這種風潮靠攏,提倡輕裝當道,甚至包括了那些你無法預想的傳統品牌。從幾年前Givenchy 開始走潮風甚至還引來少許非議,再到 Louis Vuitton 與 Supreme 推出合作系列賺足眼球,如今更邀請 Off White 主理人 Virgil 掌舵全新的男裝系列,這些都可謂大的取向改變,更不要說 Balenciaga 所引發的審美與審醜的美學熱議,這些都成為“輕”時尚文化下奢侈品牌們做的最深刻的改變。除此之外,我們看到更多的品牌在通過文化層面開始試探“輕”時尚領域,Dior 重新開始簡約女性主義風潮、Prada 再次將設計焦點放在尼龍等功能性面料,LVMH 集團與潮流天后 Rihanna 高調推出全新潮流產品線,都可以看作是輕時尚的大潮。

“輕”裝當道

“輕”裝當道

時尚終究還是一門生意,所有的審美藝術終將為商業所服務,因此沒有永遠的曲高和寡,而曾經被嗤之以鼻的事物也可能隨時逆襲,只要符合商業利益的趨向都會成為新的潮流。這也就是為何現如今大多品牌都或多或少地將商業邏輯和設計風格向“輕”時髦靠攏。

“輕”裝當道

“輕”裝當道

但也有不少地業內人士提出了質疑,當個服裝藝術摒棄了原有的複雜、高級的工藝及視覺藝術追求,而過於氾濫化地追逐平民化的熱點,過於接地氣和依託商業熱點的炒作時,這是否有些本末倒置。我們看到在這兩年品牌設計的多樣化已經被明顯削弱,大眾的審美層次的區別也逐漸被拉近,我們很難去判定這種“輕”潮流可以持續燃燒多久,但既然當下是“輕”裝當道,那就“輕”裝接納吧。

“輕”裝當道

“輕”裝當道

✤本號同名公眾號:lofficiel-cn。

✤來源於時裝網www.lofficiel.cn,讓你的時尚高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