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40周年丨背包检察官2018

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要传承,不能忘本,现在的苦和战争年代比不值一提

。”从枣阳检察院恢复重建的那一天开始,这便是挂在第一任检察长李桂勤嘴边的一句口头禅,简单的语句,通俗的道理,却在枣阳检察院每一位检察官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一生为之践行。

那个年代就是讲背包 “政府”人在哪里,办公就在哪里。而这样的做法,同样也是枣阳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们的写实,行走在路上的“背包检察官”。田边路旁就是他们的办公地,双手双脚就是他们的办公桌,自然光线就他们的办公灯。

检察40周年丨背包检察官2018/10/10(896)

在枣阳检察院成立后,批捕、起诉、法纪(渎侦)、经济(反贪)、监所检察等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八十年代初,法纪、经济案子少,检察院业务主要是刑事检察批捕、起诉业务。那时批捕、起诉案子多,任务十分重。与繁重的业务量比,办案条件的艰苦程度也是有过之而不及。五科一室40多人仅仅只有几间办公室,甚至许多房间是宿舍与办公室的“混用房”。

随着业务开展,检察官们经常要下乡办案,但是班车时间固定,不便于办案,只得骑自行车出门。日行百里对检察官们来说一点也不夸张。陈安和回忆起当年提到说他始终记得有一次为了查几个材料,早上骑车出门,到了地方取到材料就往回走。没走多远下起了雨,已经骑了80多里的陈安和很累,但一想到如果夹在自己衣服里的材料被雨淋湿,可能会影响办案进程,顿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股脑的顶着雨就使劲往回骑。回来花费的时间竟然比去的时间还少。在将材料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仔仔细细地确认没有淋湿后,他瞬间就如泄了气的皮球躺在办公室地上,歇了好半天才缓过一点劲来。

检察40周年丨背包检察官2018/10/10(896)

白天下乡办案收集材料,晚上加班整理办理案件,这是枣阳检察院检察官们的工作常态。黄万钰提到当年的生活,他表示自己至今仍历历在目。炎炎夏日,没有电扇,黄万钰与科室同事集体挤坐在床上激烈地讨论案件,床边横横竖竖放着许多条湿毛巾。大家出汗了就擦一下,实在不行了就到水龙头那冲一下,回来继续讨论。一边受着热的煎熬,一边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却仍然不影响黄万钰等人的工作进展。大家低头仔细阅卷,遇到问题,立刻抬头与其他同事交流意见,然后用废纸把手垫着防止出汗打湿了纸张,一笔一画的认真做阅卷笔录。艰苦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检察官们对工作的热情,他们始终记得检察长说的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毫无怨言的一一克服困难。

那些年,他们简单收拾一下背包,带上纸张,装着签字笔,骑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便出门办案。遇到东西,经常席地而坐,随时认真记录办案重点内容。对于“背包检察官”来说,人在哪里,“办公室”就在哪里

检察40周年丨背包检察官2018/10/10(896)

枣阳检察院正是由许许多多的 “背包检察官”组成,他们没有传奇的历险,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的只是埋头伏案的奉献,来往匆忙的身影,上山下乡的冲劲,与挑灯夜战的坚毅。面对艰苦条件,“背包检察官”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忱和干劲。在任务面前,“背包检察官”总是精神抖擞地全身心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干好工作。

检察40周年丨背包检察官2018/10/10(896)

(1994年,针对市场上存在的销售假冒伪劣香烟行为,枣阳市检察院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打击。图为销毁假烟现场。)

每一名“背包检察官”都像陀螺一样日复一日,不辞辛苦的有序运转,辛劳自不待言,始终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只队伍,枣阳检察院才能蒸蒸日上;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只队伍,枣阳检察院才会捷报频传;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只队伍,枣阳检察院才能不断辉煌铸就。

检察40周年丨背包检察官2018/10/10(896)

(图为枣阳市检察院)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枣阳检察院新青年将紧跟时代的脚步,接过历史的“背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属于枣阳检察院的灿烂明天。

来源丨新媒体办公室

检察40周年丨背包检察官2018/10/10(896)

枣阳检察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