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恐中」卻「理論」爭勝,國家隊殺雞不用牛刀仍須謙虛學習

印度"恐中"卻"理論"爭勝,國家隊殺雞不用牛刀仍須謙虛學習

——中印熱身賽戰前點評

印度“恐中”卻“理論”爭勝,國家隊殺雞不用牛刀仍須謙虛學習

久古

明天晚上19:35時在蘇州進行的國家隊與印度國家隊的熱身賽,將成為中國足球史上最有"看頭"的比賽之一。兩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的足球隊對決,懷著你笑我、我看不起你的心態,上演一場其實可以預見根本不會精彩的比賽,本身就極為吸人眼球。相信所有的中國球迷,平生以來,自打看國家隊比賽的第一天開始到現在,唯一一次發現咱們的國家隊也能如此從容、淡定並且站在高點俯視對手。

無論領導如何在賽前準備會上強調要重視對手、絕對不能陰溝裡翻船,但可以相信的是,不會有任何一名國腳把印度隊當回事,即便他們嘴上不說。

印度的"奇葩",當然不僅僅侷限於雜技摩托和廁所。歷史上,他們曾經先於中國隊52年進軍世界盃決賽圈,只是因為國際足聯不同意球員赤腳比賽,人家才"憤而退出"。中國隊曾於1984年奪得過亞洲盃亞軍而成為洲際足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卻比印度足足晚了20年。印度曾於1951年、1962年兩獲亞運會冠軍。而中國足球獲得世界級冠軍的歷史,則要追溯到辛亥革命時期以及民國年間。那個時候,別說球員,就是現在很多本土教練的爺爺,當時都還是穿著開襠褲玩泥巴的小屁孩。

印度“恐中”卻“理論”爭勝,國家隊殺雞不用牛刀仍須謙虛學習

曾經高傲的印度足球,面對亞洲二流的中國隊,主帥斯蒂芬-康斯坦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不是一場友誼賽,他們的目標就是擊敗中國隊。被稱為"足球理論家"的康斯坦丁,更像是中國的"政委"。他的理論是,當一名球員為印度國家隊踢球時,任何一場比賽都必須認真去對待。因為他代表的是14億印度人民,不是為了輸球而到中國。

很多網友在評論這些說話時,都用了譏諷的口吻,甚至認為這是外強中乾、是"恐中"的表現。因為在中國球迷看來,無論是動物還是人,在打架的時候,喊得最大聲的往往都是弱者。

俺倒覺得,這恰恰是中國足球最該學習的地方。據報道,明晚與印度一戰,裡皮將派出一些年輕選手上場,檢驗、演練新陣。說白了,不僅僅是球迷、媒體以至國家隊員,甚至裡皮都認為,印度將不是對手。健忘的中國足球,用他們與強隊過招時得到的"恥辱經驗","傳遞"給了印度隊。而將自己想象著強隊那種高高在上、君臨天下的心態,毫不羞澀地收歸懷裡,用可憐、同情的眼光,橫掃著對手。就像阿Q,雖然被未莊的人打罵,但他轉身就將自己當成打罵過自己的未莊人,把小D當成阿Q而給了幾個栗鑿。

殺雞不用牛刀,很多時候是正確的。甚至如果有本事,可以不用刀,直接用手就可以掐死。至少文字上、嘴巴上已經是職業化了的中國足球,現在應該完全有理由戰略上蔑視對手。但是,如果國家上下均抱著這種思想、這種心態去參加比賽,從弱者、失敗者身上尋求一種強者、勝利者的快感,比賽的本身就完全失去了意義。

在"中國頭球隊"橫行的日子,俺們曾經遍地尋找東南亞對手"練兵"、"熱身",以求得大賽之前的"勝利者心態",然後帶著"勝利者的心態"投入比賽。隨著足球職業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時至今日,國家隊在東蒂汶、緬甸、柬埔寨、馬爾代夫等亞洲末流的國家隊身上幾乎都難覓必勝的信心和機會。央視評論曾哀嘆,"留給中國足球的弱隊已經不多了"。

印度“恐中”卻“理論”爭勝,國家隊殺雞不用牛刀仍須謙虛學習

正確的做法,竊以為無論對手強弱,當盡全力全身心投入比賽,"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關鍵的是態度。勝不驕、敗不餒。面對強隊是不自卑、不未戰先怯。而蒼蠅雖小,全身都是肉。弱隊也有值得自己學習的東西,關鍵是自己有發現美的眼光。

剛遭惡人羞辱,遇到弱者卻以惡人辱之;從弱者身上尋找蹂躪的快感,這隻能是自欺欺人的弱者病態心理。更何況中國足球從來就未曾成為過強者,根本就沒有輕視、蔑視對手的本錢。至少,人家在面對強隊時敢於言勝,這總比白斬雞們在14億國人面前出工不出力、消極比賽要高尚、偉大得多。(18、1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