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我願意買

雖然大學唸的是農學院植病系(植物醫生);但研究所與博士班卻完全脫離了農學領域,而是在醫學院生化所完成。選擇生化所是因為出路考慮(最難考,自然出路最好),當年也同時考取臺灣大學醫學院、陽明醫學院及成功大學醫學院生化所,這是當時臺灣排名前三名的生化所。爾後斷然選擇陽明醫學院,理由是其多數教授,年輕,剛留學(歐美)歸國,且最吸引我的是帶回了最尖端、熱門,研究生命遺傳密碼DNA與基因工程的分子生物學。所以,我的學術專業領域是分子生物學。我們生化所裡流行一句話:我們正在扮演著上帝的雙手(創造新生物)。在研究生的歲月裡,幾乎終日重複做幾件事:破解生物遺傳密碼,剪輯不同物種的DNA,再創造兩種(或以上)物種結合體生物(chimera)。

轉基因食品,我願意買

轉基因食品,我願意買

轉基因作物,便是將原本與作物不相干物種(如病毒、昆蟲等)的某(或多)個基因片段,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嵌入目標作物細胞核( 基因組所在位置)內,且使此基因能順利在目標作物體內表現,而執行其功能(如抗病、抗蟲或抗除草劑等)。所以,時下話題不斷的轉基因作物(或食品),便是我的專長領域。念研究所時(近三十年前了),學校就曾邀請臺灣及境外專精於此領域的學者、專家,針對此議題做專業研討。然而,至今,此議題仍為國人所關注、爭論與持續眾多難辨真偽的傳聞。

轉基因食品,我願意買

轉基因作物(食品)的爭論中大致可分為三方面:對於人類健康、生態環境及經濟影響。以下闡述個人觀點:

(一)人類健康影響

話說,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影響,便從食物吃進嘴巴開始。食物為人類生長及表現生命現象所必需。但人類為「利用食物」並且能「保護自己」(避免滅種危機),而發展出數道關卡(系統):

(1)第一道便是消化系統–口腔內牙齒嚼碎食物,而唾液含酵素,初步分解部分營養素(如澱粉類);經食道送入胃部,利用強酸環境(破壞力極強)及酵素作用,多數食物被消化成小分子;再進入小腸,在膽汁強鹼環境及多種酵素作用下,將能為人體消化的營養素徹底分解成可為吸收的小分子,如醣類變成單醣(葡萄糖、半乳糖等),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及更小分子,脂肪變成脂肪酸及甘油,DNA(基因)轉化成鹼基、脫氧核酸、磷酸及少量核苷酸。消化作用,若以人類眼睛可見的景象形容,如同原來高大的鋼筋水泥建築物(大分子營養素,澱粉、蛋白質、脂肪、DNA),變成了一堆堆不可區別的渣土(建築廢料)的過程。人類吃進去的食物中,若不能為消化系統分解成可吸收(多數在小腸內進行)的小分子,便會運送到大腸後排出體外(糞便)。其實,如果如一些民眾關注或引起不安的疑慮,轉基因食品會不會進入人體內導致基因變異或腫瘤(癌症)發生?在這裡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我們有消化系統把關,完整基因片段,是不可能為人體所吸收。

轉基因食品,我願意買

(2)如果(當然不可能),外來基因片段為小腸吸收,而進入人體的循環系統,在血管中隨血液流通。此時人類還有一道自我保護機制,即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或以白血球對抗外侵物質。

轉基因食品,我願意買

(3)如果(當然不可能) ,外來基因片段逃過免疫系統“追殺”,而到達人體細胞表面,此段基因片段,又遭遇細胞膜保護作用( 如堅若盤石的護城牆),而無法進入細胞中。

(4)如果(當然不可能) ,外來基因片段進入了細胞內,卻又遭遇到細胞核膜(依然堅若盤石)的保護,而無法進入細胞核中。

(5)如果(當然不可能) ,外來基因片段進入了細胞核內(基因組所在地),還必須有能力嵌入基因組內,且要在精準正確的位置。但是,即便如此,依然留下了一個大難題:人類細胞核內的酵素,不為外來基因工作,最終導致外源基因無法下達遺傳密碼指令,表現其功能,而成為一段沒有任何功能的DNA片段。這也是為何世界無數分子生物學家,終其一生,日以繼夜的努力,而能成就的轉基因生物卻屈指可數。

轉基因食品,我願意買

話又說回來,如果轉基因能夠以此途徑,進入人類基因組,導致腫瘤或人類變異發生,為何其他食物來源的基因(每日我們要吃進多少外源DNA啊!),卻不會發生?如果,轉基因能夠以此途徑,進入人類基因組,導致腫瘤或人類變異發生,人類是不是老早就該因進食外源DNA的傷害而滅種?

(二)再說說對生態環境影響–轉基因植物對於生態環境影響,雖有研究,但比起化學農法(大量使用化肥及農藥),便顯微不足道。願意在這方面付出努力的人士,也應給予掌聲;但個人更願意,付之時間與精力,改善為化學農法破壞與汙染的耕地,與關注農產品帶來人類食品安全的問題。

轉基因食品,我願意買

(三)對於經濟影響–現代集約式農業,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而導致植物病害嚴重發生,為抵抗病害,必須投入大量資金與精力,而大大提高生產成本。轉基因作物,多數為抗病(蟲)品種,可減少農藥使用及病害防治的成本,且產量高、營養豐富、耐儲存及生產週期短等優點,以致,轉基因農產品不僅能夠價廉又物美,具高度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全球轉基因農產品市場份額逐年遞增,這也是人類發展軌跡所無法阻擋。

國內有哪些是轉基因產品?有些網絡文章教人家由外觀、顏色辨識,其實是無科學根據,目前辨識轉基因產品,仍須藉助分子生物學基因檢測方法。或有一原則做初步判斷:因創造轉基因作物難度極高,需耗費大量科研人力、時間(可達數十年之久)、資金及精力,所以以商業利益考慮,只有全球性大宗農產品才有可能是轉基因作物,如每年我國必須大量進口的大豆、玉米、棉花,少部份油菜、甜椒、西紅柿、水稻、辣椒等。而國內目前核準且能實現大面積生產的僅有抗蟲棉花及抗病毒木瓜。

轉基因食品,我願意買

轉基因食品,我願意買

我喜歡吃木瓜,每次到超市見轉基因木瓜(規定要標示),心裡總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何轉基因木瓜,還那麼貴(不是很多人不敢買不敢吃嗎?)?何時才能夠再便宜些,我便能多買一些,多吃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