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大學有多難考?馬雲都考三次

上世紀80年代考大學難不難,當時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難易程度可想而知。本人是在89年參加高考的,也算是親身經歷過的,我以495分全校第三名,差中專錄取線兩分的成績光榮落榜。而八十年代前期的高考就更難了,連馬雲都是參加三次高考才擠過高考這座獨木橋。而且他還是運氣特好,本來離本科錄取分數線還差了5分,但那年杭州師範英語專業招生指標未滿,馬雲英語不錯,給補招進來的。

八十年代大學有多難考?馬雲都考三次

一、八十年代高中生數量都不多,能參加高考的人數就更少了。以我親身的經歷來說,小學升初中是要考試的,我的那些小學同學,有一半以上讀到小學畢業就不讀了,當然城鎮的小學升初中的升學率會高些。等到我們初中畢業考高中時,包括復讀生在內,全公社二個班只有十幾個人考上高中。其他人要麼復讀,要麼就不得不綴學了。全縣三所高中,一屆高中生總數不會超過1000人。當然我們那一屆高考是沒有預選考試了,而八十年代前期都是有預選考試的,有很多同學上了個高中,結果連考大學的資格都沒有,在預考中差不多又砍掉了一半。有人做過統計,以1968年出生人口為例,出生人口數量為2772萬,他們應該在1986年參加高考,參加高考人數為181萬,還不到7%的同齡人中能參加高考。當年錄取的大中專學生一共是57萬人,只有同齡人口的2.2%,可以想見當年的高考有多難。

八十年代大學有多難考?馬雲都考三次

二、高考錄取率太低,上大學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以1989年為例,當年參加高考學生266萬,錄取包括本科、專科和中專一起六十來萬,錄取率在23%。表面看錄取率不低,實則非常低,錄取60萬僅相當於同齡人口的百分之二點幾,是不是感覺比現在的211大學還難考。由於城鄉差異,地區差異,農村高中經常一個班剃光頭,一個學校僅考幾個學生。

八十年代大學有多難考?馬雲都考三次

三、八十年代的大學教育屬精英教育。當時大學數量少,規模小,屬精英教育,考上大學的被稱為天之驕子,哪怕是中專畢業也是人才。畢業後都是國家分配工作,帶幹部指標,在單位裡也非常受重視。隨著時代進步,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參加高考人數超過同齡人半數以上,部分省市高考錄取率更是高達90%,現在高考容易多了。有人說當時能被高考錄取的大、中專生,放到現在至少能考上一本大學,絕大多數人能考上211大學。

八十年代大學有多難考?馬雲都考三次

我是良心老師,經歷過八十年代的高考,我認為當年高考能上中專的,現在都能錄取一本大學。你們認為當年能考上中專的成績,現在參加高考會考上什麼樣的學校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