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二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讲

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讲

第二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要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就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一、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徹底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進行改革開放,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走科學發展道路,開始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著力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世界上高高舉起,續寫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嶄新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是黨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我們党進行了艱辛探索。在學習研究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歷程的過程中,我們黨很快就察覺到蘇聯模式的侷限,提出要以蘇為鑑,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但由於一段時期黨在指導思想上出現了"左"的錯誤,社會主義建設的很多正確思想沒有得到堅持和貫徹落實,甚至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一全局性、長時間的嚴重錯誤。儘管探索艱難坎坷,但我們黨取得的積極成果是極其寶貴的,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歷史分期,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主要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實踐探索的堅持、改革、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0多年的實踐中得來的。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偉大社會革命,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在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上進行了一系列革命性變革,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始終保持革命精神、革命鬥志,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90多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野蠻侵略和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統治,戰亂頻發,民生凋敝,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的災難深淵,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的悲慘境地。中華民族從未屈服,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可歌可泣的抗爭。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由於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為了實現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新的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找到、堅持並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中,黨領導人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5000多年連綿不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並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係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傳統美德等,是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的重要思想源泉,為全球治理和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發。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必須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寶貴資源。

搞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演進,就能明白,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覆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樣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既是歷史的結論,也是未來的昭示。

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含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標誌,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定走在這條道路上,沉著應對國際國內不斷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有效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當代中國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都無可爭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走得通、走得對、走得好。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堅持戰略定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通往復興夢想的康莊大道、人間正道,必須堅定不移沿著這條正確道路奮勇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這一理論體系,寫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版本,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取得的理論創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這一理論體系,紮根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符合全體中國人民根本利益,順應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潮流,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歸根結底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下取得的。在當代中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這一制度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個方面。例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等等。這一制度符合我國國情,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鑑了古今中外製度建設的有益成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同時應該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要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文化自信,就要以更加自信的心態、更加寬廣的胸懷,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大膽借鑑吸收人類文明成果,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為新時代鼓與呼中滋養社會、鑄造國魂,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源於實踐、來源於人民、來源於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堅定“四個自信”,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蹟。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了。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這樣的發展、這樣的鉅變,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

近些年來,國內外有些輿論提出中國現在搞的究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的疑問,有人說是“資本社會主義”,還有人乾脆說是“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這些都是完全錯誤的。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就是不論怎麼改革、怎麼開放,都始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中國積極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的優秀成果為我所用,是為了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而不是數典忘祖、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中國也沒有對馬克思主義採取教條式的態度,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在對世情國情黨情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實踐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條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這條道路更不容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去,我們照搬過本本,也模仿過別人,有過迷茫,也有過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覺醒,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突破,最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現在,有些人議論這個道路、那個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認識誤區,有的是別有用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我們看準了、認定了,必須堅定不移走好這條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要始終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四、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髮展、不斷前進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繼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黨領導人民持續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為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要看到,經過幾十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把握,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這一點不容置疑。同時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還面臨很多沒有弄清楚的問題和待解的難題,對許多重大問題的認識和處理都還處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之中,這一點也不容置疑。對事物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對社會主義這個在中國只實踐了幾十年的新事物,我們的認識和把握還非常有限。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奮勇開拓中前進的,社會革命從來都是在偉大斗爭中推進的。事業越發展、改革越深入,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科的事情就會越多。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大膽探索、深化發展,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水平。新時代意味著新起點新要求,新時代呼喚著新氣象新作為。要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更好把握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更好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黨和人民艱辛理論探索的成果、創新創造的智慧結晶。要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緊密聯繫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緊密聯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實際,緊密聯繫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變化,緊密聯繫“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各項任務,自覺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觀規律的要求,不斷提高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能力。

全面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水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的首要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必須做到實打實、不摻任何水分,必須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要按照黨中央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作出的部署,全面完成各項任務,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在此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全面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要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程,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統籌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供強大動力。

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要始終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全面從嚴治黨水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緊跟時代前進步伐、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實踐證明,什麼時候我們黨自身堅強有力,什麼時候黨和人民事業就能無往而不勝。要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著眼於我們黨更好擔當使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總結運用成功經驗,正視解決突出問題,拿出恆心和韌勁,繼續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管出習慣、抓出成效,一刻不停歇地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昨天的成功並不代表著今後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並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但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要實現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必須永遠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緊跟時代步伐,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勇於改革創新,勇於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盡責,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