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300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從哪裡來?怎麼運送的?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新中國第一巨碑,在中華兒女心中都有著無比崇高的地位,它是對革命先賢功勳的鐫刻,是中華民族成長的偉大見證。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隆重揭幕。

天安門廣場300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從哪裡來?怎麼運送的?

1949年9月30日,在開國大典的前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前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

天安門廣場300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從哪裡來?怎麼運送的?

1952年5月10日,首都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委員會成立,按照設計方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字要刻在一塊長15米,寬3米,厚0.6米的碑心石上。

背面碑心由7塊石材構成,內容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150字碑文。其文如下: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天安門廣場300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從哪裡來?怎麼運送的?

經過多位參與建設的專家論證調研後認為,青島浮山上的花崗岩石材耐風化,石質堅硬,再加上青島的交通便捷,便於運輸,最終,決定採用浮山上的花崗岩作為碑心石石料。

1953年4月1日,開採工作開始,到7月下旬,一塊重達300噸的碑心石從山體的花崗岩上開採下來,經過兩次“瘦身”,重量減為100噸,用“松木”打底,在松木上鋪設一層鋼管,為了避免碑心石與鋼管摩擦導致裂紋,又在鋼管上鋪設了一層木頭,減少摩擦導致的損壞。

天安門廣場300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從哪裡來?怎麼運送的?

為了儘快完成運輸任務,青島市政府決定修建一條道路,專門用於運送碑心石。

天安門廣場300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從哪裡來?怎麼運送的?

1953年10月13日,成功抵達北京西直門火車站,朱德總司令親自到車站迎接。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紀念碑最終落成,雄偉的“中華第一碑”面向天安門巍然屹立,隨同長眠的革命英烈一起永垂不朽,直到如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